失恋这回事,影响的不只是情绪。
它影响的,还有切实的生理机能。
多数人的失恋不仅是情绪低落,更伴随着生理和心理上的多重折磨。有心脏疼痛的、胃酸呕吐的、身患抑郁的,甚至觉得生活无趣想轻生的。
比如,不少人在失恋后会患上一种叫做“心碎综合征”的疾病,具体表现为心脏持续或间歇性疼痛,总觉得胸口沉闷,呼吸困难。
这就是典型的激素失衡表现之一。人在长期低落情绪下,丘脑功能受到影响,儿茶酚胺激素加速分泌,心脏负荷增大,能量供给不足。
而多巴胺和催产素的减少,也会使人刹那间感受到冰火两重天的极端体验。
无疑,你承受了旁人无法感同身受的痛楚,甚至是酷刑。你急切想走出来,这可以理解。
但也正是因为你想走出来,选对方法才格外重要,慌不择路反而只会把战线拉得更长。
一、失恋后,有哪些是绝对不能做,且完全不利于走出失恋的误区呢?
1、以不良方式进行情绪排解,比如自甘堕落
很多人失恋的第一反应,是逃避。
怕难过,怕崩溃,怕回忆忽然翻涌,所以在自己尚能喘息之余,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去堕落。
召集三五好友,或干脆自己单打独斗。灯红酒绿,夜夜笙歌,不吃不喝不睡,宿醉到身体撑不住。
但其实,一时放纵可以理解,但长期以往,反而会加重失恋的痛楚,且会切实损害到个人生活,甚至个人价值,典型的为了冲动买单,得不偿失。
反之,那些化悲愤为力量,稳住情绪,一声不吭扛下来的,再回头看时,才是真的不后悔。
失恋这事儿已成定局,我们能做的就是收回能量,填补自己;而不是将错就错,雪上加霜。
2、迅速移情,寻找新人
不建议无缝衔接,除非你并不爱前任,也并不为失恋苦恼。
换言之,无缝衔接是给那些无情无义,自私自利的海王用的,不能作为正常人对抗失恋的方式。
也许暂时的目标转移会分担掉你的苦楚,但长期下来,你对上一段关系的依赖与不甘,会移情到新人身上,继而习得性无助,很容易重蹈覆辙。
每一段关系的结束,都要给自己充足的时间自省和成长,如果急不择路,只能是重蹈覆辙。
3、跟对方藕断丝连,或尝试继续联系
如果真的确定分手,就不要藕断丝连。
藕断丝连并不能让双方的分手更好过,反而温水煮青蛙,对爱得更深的一方更折磨。
因为,藕断丝连的本质,其实就是期待和幻想。对方可能真的用这种有一搭没一搭的联系缓冲过度,而你作为陷得更深的一方,根本掌握不好“缓冲”的尺度,潜意识会不由自主地继续抱有幻想,奄奄一息的希望反而更加折磨人,也会让你更难走出。
4、过度美化回忆的美好,沉浸在自我感动中难以自拔
有些人在失恋后,总会本能性地扮演深情人设。
根本无需谁的提醒,他就会自虐般地过度美化过去的美好回忆,各种伤感情歌伤感文案套用起来,让自己快速进入某种传统意义上的失恋角色。
难过一定是真的难过,但很大一部分,这种难过是他为了满足自己对这份感情的交代,而刻意营造的氛围,太过入戏,把自己都欺骗了。
二、快速走出失恋,有哪些有效方法?
1、清理或刷新对方留下的生活印记
记住,当你下定决心要抽离一段感情后,第一件事一定是清理掉对方留给你的所有印记。
包括他用过的东西、送你的礼物。
从记忆上,刷新一切有关他的记忆。你们一起去过的餐厅,那就换个人陪你去;一起说过的暗号,你就逮谁跟谁说。
所有行为的目的,不是为了泄愤,而是快速斩断对方在你心中被触及到回忆的次数——当你第n次再去双方一起去的餐厅后,你的第一反应不再是“这里我们一起来过”,而是“上次是跟闺蜜一起来的,还是我买的单”,这就说明你的记忆系统正在痊愈中。
2、替换主角,寻找一个生活重心
失恋的很大一部分痛苦,来自于生活重心的剥离。
你习惯了有一个人陪在你身边,习惯了对方做你的生活支撑保护伞,做你情绪价值的提供者。而失恋本身,就代表你的生活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甚至出现一个无法填补的黑洞。
这时不要慌,你要明确一件事:黑洞的产生,不是因为对方有多重要,有多不可替代;而是你的生活失去了一个重要角色,仅此而已。
换言之,如果能有一样东西填补这个角色,你就不会陷入无穷的悲伤。
但这不是让你无缝衔接,更建议你采取非爱情的手段。比如兴趣爱好、工作学习,或养个宠物。
3、写日记或心得,用文字或视频记录的方式发泄情绪
你之所以感觉到痛,是因为你把所有的苦都自己吞下了。
那些憋屈和误会,付出和投入,无数次被伤害的心和继续原谅的勇气,不顾一切的勇敢后仍然被渣的笑话... ...
它们全部集中在胸口,成为一块石头,让你误以为自己有多喜欢对方,对方有多难忘。
其实,你只是不甘心,只是有执念。
不妨尝试把所有的心里话都说给自己的手机备忘录,或说给大海、大树、一只小猫,总之,不要憋在心里,寻找一个安全又稳定的释放对象。
想说就说,想骂就骂,想哭就哭,想抱怨就抱怨。
终有一天,你心中的苦怨都会随着时间和表达消散,你自己陪自己走过来最难熬的阶段,也一定会收获某种程度上的成长。
我是深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书籍《非暴力沟通两性篇》译者,大连市心理协会会员,34岁,已婚已育,愿意和大家分享我自己的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