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时把《范进中举》当喜剧读

《范进中举》是中学课文里为数不多涉及中国封建社会科举考试的文章,作为请代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一个故事情节,讲述了范进参加乡试中了举人后,岳父、乡绅以及自己的一系列变化,吴敬梓用夸张的写作技法,不仅刻画了一个为了科举考试喜极而疯的形象,更对当时社会趋炎附势、世态炎凉进行了深刻的讽刺

吴敬梓到底是什么人(败家子吴敬梓我看到的范进中举和你们眼里的不一样)(1)

正如当下喜剧电影倍受观众喜爱一样,中学时期的学生读《范进中举》也更多的是把这篇文章当做一个笑话去看,对于《范进中举》文章背后的故事,学生并没有深刻去探讨,学生们只是记住了一个热衷科考最终败于科考的喜剧人物范进。

《范进中举》出处的《儒林外史》作为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后人对其评价很高,鲁迅评价《儒林外史》的思想内容“秉持公心,指摘时弊”胡适认为该书“精工提炼”,甚至有人认为该书可与薄伽丘、塞万提斯、巴尔扎克或狄更斯等人的作品相提并论

吴敬梓到底是什么人(败家子吴敬梓我看到的范进中举和你们眼里的不一样)(2)

走进吴敬梓的一生,才能真正领会《范进中举》这篇文章

可就是这样一部旷世奇作,其作者吴敬梓却被族人称作“败家子”,被别人侮辱嘲笑为“文章大好人大怪”,老年的吴敬梓穷困潦倒,靠朋友接济为生,吴敬梓的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

一、社会氛围决定人的状态

吴敬梓经历了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代,也就是是我们常说的“康乾盛世”,作为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最后一个盛世,其实也只不过是给即将落幕的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丝希望,盛世表面的繁荣阻挡不了这座封建大厦的缓慢倒塌

吴敬梓到底是什么人(败家子吴敬梓我看到的范进中举和你们眼里的不一样)(3)

乾隆三十九年终于爆发了山东白莲教支派清水教领袖王伦领导的武装起义,起义虽然很快就失败,但却为此后的一系列武装起义,如苏四十三起义、田五起义、林爽文起义、苗民起义等打了前奏,而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起义却成为康乾盛世将要发生转折的重要信号。地主阶级及其官僚统治机构日益腐朽,对广大劳动者的掠夺、压迫变本加厉,进而阶级矛盾愈加激化,社会动荡开始不安。

清朝皇帝在镇压武装起义的同时,开始采取“文字狱”“设博学词科”开科举考八股等方式笼络士人,再以理学统治方法来对付广大的知识分子。其中,科举考试的影响最为深远,给广大知识分子造成只有通过科举考试,就能兴旺发达、成为达官贵人的假象,最终导致这些知识分子逐渐坠入了追求功名利禄的圈套,当然也有一步登天之人,可更多的科举考生考试一辈子最终沦落成为了愚昧无知、唯利是图、庸俗可厌的市侩

吴敬梓到底是什么人(败家子吴敬梓我看到的范进中举和你们眼里的不一样)(4)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生存并成长的吴敬梓,见惯了官僚豪绅、膏粱子弟,接触过举业中人、名士、清客,这为吴敬梓日后在《儒林外史》中塑造那些生动形象的书中人物奠定了基础。

二、少年才子与清正廉洁的父亲

吴敬梓出生在一个科第仕宦家庭,所在家族也是地方世族,优越的家庭环境给少年吴敬梓提供了优质的学习环境,加之少年吴敬梓天资聪颖,学习态度端正且刻苦,很快打好了学识的功底,显露出异于常人的才气,人称“读书才过目,辄能背诵”。由于父亲在赣榆县做官,吴敬梓从小就随同父亲参加当地名仕的聚会,不时可以浏览外地的山海风情,使得吴敬梓从小就养成了放荡豁达的处事态度以及开阔的胸襟,让吴敬梓成为当时有名的才子。

吴敬梓到底是什么人(败家子吴敬梓我看到的范进中举和你们眼里的不一样)(5)

吴敬梓的父亲一生为官清廉、正直,在到任赣榆县之初,捐了自己一年的俸禄40两修缮赣榆县破败不堪的学校教室,之后陆续变卖祖产良田和店铺等,修缮了因1688年在大地震中毁坏的当地建筑,就这样一个父母官,因为不擅长巴结上司,最终被罢官回乡。

看到了父亲在不起眼的职位上,为当地老百姓做出很多贡献,他深感敬佩,也看到父亲被迫罢官的经历,对当时官场的腐败有了切身的感受。

父亲被迫辞官返乡,但回到故乡的父亲却一病不起,最终病故,那年的吴敬梓才二十三岁。少年丧母,青年丧父的他,在一系列的残酷现状面前,思想提早成熟

三、无依无靠的他也只能选择成为一个“败家子”去憨笑人生

我们每天努力地奋斗,是为了让自己的生活过的更优质,让家人的生活更舒心,可吴敬梓在丧父之后所经历的一切,让他对人生、社会的看法发生重大的变化,也许成为“败家子”是他化解心中症结最好一条路吧。

料理完父亲的后事,吴敬梓不得不参与到与族人争夺父亲遗产的家族斗争中,孤立无援的他最终也只能失败告终,留给他的资产寥寥无几。之后的吴敬梓和妻子受进了族人的欺辱,妻子因不甘受族人欺凌,含恨而死,孤独的吴敬梓精神受到连续的打击后,开始挥霍自己仅有的二万多两银钱。

三十三岁的吴敬梓已经是身无分文、家境已困,族人视他为家族的“败家子”,那一年他迁居南京。已经到了无钱吃饭的境地,吴敬梓依然拒绝参加傅学鸿词科考试,他喜欢交朋友,虽是家境困难,但因为才华出众,被周围的文人墨客推为盟主

四、穷困潦倒却用“态度”度过余生

好友看好吴敬梓的才能,推荐他参加博学鸿词科廷试,他却以各种理由拒绝,晚年的吴敬梓只能靠卖文和朋友接济度日,虽生活不易,但他的生活态度却依然淡然。每年一到冬天,气温极低,家中没有取暖的设施,吴敬梓就会约好友到城外散步,他把这称为“暖足”。

吴敬梓到底是什么人(败家子吴敬梓我看到的范进中举和你们眼里的不一样)(6)

吴敬梓不是用范进来写自己,只是用范进的眼睛去看世界

范进进学回家受丈人胡屠夫的教导和训斥,借钱参加乡试又受到胡屠夫的嘲笑,范进“唯唯连声”中,我们看到一个人的自信如果被击碎了是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呀!

范进中举之后,昏厥-疯跑-踹进泥塘-疯走上集等一系列过激行为,让范进逐渐神魂颠倒。读书人的喜事反倒成为读书人自己的丑事,这是何等的悲哀呀!

吴敬梓到底是什么人(败家子吴敬梓我看到的范进中举和你们眼里的不一样)(7)

范进中举之后,张乡绅拜会,赠银送房,胡屠户受赠,千恩万谢。谄媚作态,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一览无余

《范进中举》全文中,作者吴敬梓没有对范进的境遇进行评价,是褒是贬不得而知,作者把矛盾埋在了范进这个形象中,其实也是吴敬梓对于自己所处的社会中自己面临的各式各样的矛盾进行了另一种形式的表达,正如年少时早已习惯锦衣玉食的吴敬梓,为什么最后穷死也不想着通过科考去提升提升物质条件。吴敬梓是矛盾的,最终他也因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了相应的“世俗代价”,但我相信他的内心一定是幸福的,我们读者去读《范进中举》,我们可以看到的,也许只是当时社会的种种丑恶以及读书人的病态心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