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还是会有人给你想要的仪式感(你说那些仪式感都没有的人)(1)

1

没有仪式感的爱情,你敢要吗

“年底冲业绩”,是我朋友圈最近屡试不爽的梗。

身边很多朋友都到了而立之年, 工作稳定之后自然就是把重心,转移到建立家庭上面。

同事们各有各的看法,有的人觉得自己老大不小了,就找个看对眼的异性花两周时间认识,再花两周时间确定关系,两个人就算是凑合过日子了,就像他说的:

成年人的世界,哪有那么多的风花雪月。

另一看法的人则是表示,无论什么年龄段的感情都不能将就,恋爱到结婚该有的步骤可以快一点,但是一个都不能少。

不能以这个来评定对错,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两类人肯定不适合在一起,因为他们想要的东西完全不一样,用老人的话说后者是讲规矩,用我们当下时髦的话说是有“仪式感”。

一个非常注重仪式感的人,和一个一点都不看重仪式感的伴侣在一块,大概会是什么样子呢,参考一下《女儿们的恋爱》里边金晨和张继科的相处。

女方注重仪式感,觉得吃饭是一天中最开心的事情,男方却说是在浪费时间、女方约会精心打扮而男方运动裤配大裤衩、就连女生问想去哪里玩有什么计划的时候,男方都只是斩钉截铁的回复了一句“我不知道”。

两人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做朋友都很难更何况是更进一步的关系了,两个人的分开自然也就成了意料之中的事情。

很多人或许会因为他们的分道扬镳而惋惜,但是真相是即使两个人坚持到结婚,也只会是拥有更多的矛盾。

对于一个仪式感满满的人来说,没有仪式感的生活就像是一潭死水,波澜不惊甚至恶臭连连。

2

没有仪式感的人生,永远灰头土脸

作家春上春树说:“仪式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而仪式感也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高级,它不是很多人所理解的:

吃昂贵的日料西餐是仪式感、花很多的钱打扮自己是仪式感、风光无限的度过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是仪式感……

其实更多的仪式感,都融进了我们生活中的小细节,只是我们很少去刻意的留意过它。

我们可以理解为进门后,随手摆放好换下的鞋子、喝牛奶后擦干净嘴边的泡沫、穿上最干净的衬衫去吹最干净的海风……

这些都是最平凡又最真切的仪式感,它便宜却又珍贵。

以前我们多不屑于仪式感啊,觉得那是小孩子才玩的东西,不真实不真切又显得过于浮夸。

但是长大后才明白仪式感是多么重要,特别是当人生尤其趋近于庸俗的时候,这个时候的仪式感就像是一束光,照亮我们灰暗的路。

或许我的生活很庸俗,但我所向往的仪式感会给我平淡的生活里,增加了很多的回忆,因为有了仪式感,我的生活才不会失重、不会失真、不会褪色、更不会烂掉。

当我感到很累很累的时候,一想到仪式感就会觉得:

嗯,原来我的生活还是很美好的,我们等待仪式感降临的过程,就像是等待一颗星星发亮一样,可能微小,但总能给人意想不到的力量。

总有人喜欢究其根本的去问,仪式感究竟是个什么东西,我们为什么需要仪式感?

我想最简单的回答是,它能让我们片刻逃离灰头土脸的人生、让我们在鸡毛蒜皮的小事中把自己抽离出来、让我们知道生活苦楚,但我们依旧能苦中作乐。

3

仪式感无关年龄无关金钱但是关乎风月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提及“仪式感”这个词。

似乎都需要它来提醒我们,今天与其他日子的不同,当下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的不同。

这个词原本代表了很多的美好,是它告诉我们每一天每个人都可以过得不一样,而不是只活了一天,然后重复了无数天相同的日子。

但是这个词后来却被人们赋上了错误的标签,人们粗俗武断的理解为仪式感,就是逢年过节发红包买奶茶送礼物……

有人说穷和敷衍是两回事,仪式感真的很重要;有人却说仪式感是闲的没事做,是有钱人才玩的游戏;

有人觉得越是岁月的沉淀,越看重所谓仪式感这个东西;有人却觉得仪式感是年轻人追求的刺激,不适合成年人安稳的度日。

其实错的不是大家,而是大家对于这个词的解读,前者眼中认为仪式感,是随处可见的必需品,而后者却觉得仪式感,是不可多得的奢侈品。

我想问一下那些说仪式感不重要的人,你们跨年吗、你们过节吗、你们对生活有所期待吗、你们认真对待爱你的人和自己所爱之人吗……

如果有以上提到的任何一点,或者说还能够想起生活中的一点一滴,那么你就是一个拥有仪式感的人,别急着否认,毕竟它也并不是一个坏东西。

其实仪式感,也就是把本来单调普通的事情变得不一样,仪式感就是让我们永远怀着敬畏之心,也永远满怀期待。

如果真的是一个没有仪式感的人,那我建议你慢慢学还得偷偷学。

毕竟小孩子都知道要把糖果分享给自己喜欢的人,哪里又有不懂得爱与被爱的成年人呢?

你看还是会有人给你想要的仪式感(你说那些仪式感都没有的人)(2)

文 | 毒哥&连理枝

在这里,毒哥和你聊聊职场那些事,一起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