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点评大赏#

入殓师的悲情故事(三悦有了新工作)(1)

从来没有看过这样的国产剧。谈的,是国人讳莫如深的话题,死亡。风格,似乎没有那么苦大仇深、悲苦戚戚,甚至是些小幽默、小激励。

这部《三悦有了新工作》从95后年轻人的视角出发,讲述了阴差阳错来到殡仪馆担任化妆师的赵三悦,从新入行时对这份职业怀抱着未知,到感悟生死用心学习遗体化妆的故事。

入殓师的悲情故事(三悦有了新工作)(2)

作为一部以“殡葬”为主题的电视剧,它的出现并非是猎奇和满足观众的好奇心,而是以三悦的眼睛去看待死亡、殡葬事业。

殡仪馆化妆师这样恐惧、屈辱、晦气、悲伤的工作为什么要去做,这是《三悦有了新工作》的意义。它通过“恐怖”的一面,去告知众人,入殓师们的另一面--

以自己的恐惧,抚以生者的宁静。

以自己的屈辱,授以死者的尊严。

他们是死亡的摆渡人。

入殓师的悲情故事(三悦有了新工作)(3)

一、避讳死亡

死亡,或许是因为长久以来的避讳。我们对死亡甚少谈论。更不用说直面,或者思考了。以往,是用许许多多的的代称来表达死亡。比如,“走了”“离开”“长眠”。或者选一个更缓和的词语,让活下来的人,变得更好受一些。

现在,则是全方面的“消除”。社交网络上,我们谈到死,会用符号代替,“S”。综艺里,调侃的、戏谑的“死”,也被打上双引号。一个字眼,都能变成某种洪水猛兽。还谈什么面对呢?

《三悦有了新工作》并不避讳人性的柔弱时刻。

师父因为身体原因,住进了医院。嘴上说着要走要走。但,突然跟老小孩一样,着急不安地说:“我害怕,怕像他一样,就是在这家医院去世的。”

入殓师的悲情故事(三悦有了新工作)(4)

我们害怕听到“死亡”,面临“死亡”,很大原因是因为它是消极、是毁灭的,是从有到无的过程。但,越发的欲盖弥彰,就越发的杯弓蛇影,草木皆兵。因为,如果我们不去体会、了解“死”的虚无。我们又如何去知道,“生”的意义呢。

如果死亡,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另一种开始呢?

入殓师的悲情故事(三悦有了新工作)(5)

二、尊重并正视死亡

编剧游晓颖写过这样的一段话。

她认识一个从事殡葬行业的朋友,这位朋友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遇到想死的人,带他们来殡仪馆转转,保证就想好好活了。"

这句话,成了后来她在创作中不断强调的一个点,也是她“以死写生”的一个灵感源头。

生死相对,都是生物自然衰亡的过程。当我们去尊重死亡,看重这死的意义,便也对“生”,“生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剧中有个感人场景:

殡仪馆的员工们为一出突然发生的车祸,上下忙活时。

杨林突然对格格说:我忙得连过生日都忘了,也幸亏忘了,这样的日子,死了那么多人,竟然是我的生日。

当杨林起身,准备继续忙碌时。格格叫住了他,用口型跟他说了一句:生日快乐。

入殓师的悲情故事(三悦有了新工作)(6)

是的,虽然死亡总在身边发生,但,却不能阻挡我们去活在当下,去感受快乐与活力。我们无需避讳。死亡并不是生命的影子,而是另一种形态。对于现实形态的避讳,才是加剧我们恐惧的根源。

入殓师的悲情故事(三悦有了新工作)(7)

我们完全可以去想,当死亡未到时,我们可以用“最后一日”的心态,过好有意义的一天。当死亡来临时,我们也希望可以做好最后一次,体面的告别。

但在此之前,请让我们正视它。至少,不要用奇奇怪怪的谐音、字母、符号来妖魔它,避讳它。虽然我不知道意外、贫穷、误解、病痛、永失我爱哪个会先来。但我依然会去认真爱,努力过每一天。

有一个北欧的绘本叫做《爷爷变成了幽灵》,可能很多人都看过。那本童书里讲了一个看似忧伤,其实很温馨、深刻的故事。

书中,爷爷死了。但他舍不得离开心爱的小奥斯本。他没有变成天使,没有变成泥土,他突然出现在奥斯本的房间,坐在衣柜上叹气。奥斯本想,书上说,人如果在世上还有一些事情没有完成,就会变成幽灵。也许爷爷可能是忘记了什么,于是奥斯本帮着爷爷一起回忆、寻找。

爷孙俩回忆起了很多快乐的往事。爷爷说,我想起来了。“原来我是忘记和你说再见了!"艾斯本哭了,爷爷也哭了。“再见啦!"最后,爷爷和艾斯本说完后,就穿墙走了。

这哪里只是一本童书,其实也很适合我们成年人阅读。生命里充满了万事万物,但都有一个必经的过程。只有读懂了它,才会懂得人生中的一个真谛。

那就是:我们生命里有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正确地面对死亡。只有积极的认识死亡,我们才能更懂得珍惜每天拥有的时光,更快乐的生活。

入殓师的悲情故事(三悦有了新工作)(8)

三、死亡教育的意义

所谓的“死亡教育”,就是让我们认识到人生的本质,才会真正“有意义”地过好自己的生活。这才是“死亡”这堂人生必修课要教给我们的最重要内容。

我们经常说一个词,叫做“珍惜当下”。所谓“珍惜”,并不是说害怕失去而紧张、纠结,而是说要放宽心,开开心心地过好自己的每一分钟。这听上去好简单,实际上真正能身心合一地做到的又有几个人?只有真正快乐满足地过好每一天了,这才是最好的“珍惜当下”。

相聚的时候,开开心心、欢欢喜喜;分别的时候,心满意足、洒脱再见。生命中有相逢,也总有离别。和她在一起的时候,全心全意地对待她。有一天要说再见了,也不要尽是悲伤,因为大家在一起享受了最多的快乐时光,这是很幸福的事情,足够了。与亲人如此,与动物如此,与世间万事万物,皆如此。想到这些,我们内心安静了。

结语:从无常的消逝之中,体悟日常生活的可贵,旨在以生死之事,见人间之情,见生死,见天地,见众生,学会告别,习得人生。

入殓师的悲情故事(三悦有了新工作)(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