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一个创新的时代,中小学教育教学当然也要创新,用新的思想,新的方法,新的技术,新的手段,来探索新的改革思路,来面对新的现象,来解决新的问题只有在不断的创新中才能有所突破,才能有所发现,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绩,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教育教学活动需要创新吗?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教育教学活动需要创新吗(教育教学不能是假创新)

教育教学活动需要创新吗

现在是一个创新的时代,中小学教育教学当然也要创新,用新的思想,新的方法,新的技术,新的手段,来探索新的改革思路,来面对新的现象,来解决新的问题。只有在不断的创新中才能有所突破,才能有所发现,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绩。

但创新也不是没有底线和原则的,也不是什么都能称之为创新而堂而皇之地大行其道的。1、创新的目的是要解决现实中的问题,不是为了不同于别人而玩弄名词概念,也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2、创新是要突破传统的,如果设计了许多花里胡哨的概念,环节和流程,而最终的结果仍然是换汤不换药,那就是个哗众取宠而已;3、创新是有实效的,有时候实效性可能是翻天覆地的,有时候是改进工作,提高效率的,但如果换了一个思路和方法,仍然是老样子,那也不能称之为创新。

学校里几乎天天都在创新,每年都有大量的创新思想、创新方案、创新方法、创新模式在不断涌现。有的昙花一现,有的长期坚持,有的还被宣传报道,有的成为典型案例被推而广之,有的变换花样继续探索……总而言之,这年头,没有创新实在是没有办法在学校里当领导和教师的。究其本质,这么多形形色色的教育创新都不过是自欺欺人,根本解决不了任何的教育问题,浪费资源,耗费时间,误人子弟。创新是假,折腾是真!

貌似教育创新,实则是形式主义。

举几个例子:

教研活动:以前是同一年级同一学科的教师坐在一起,共同针对某一个知识点,某一节课,进行交流探讨,各抒己见,最终形成一个最佳教学方案。现在不行!必须是互联网 教研。每个教师都要注册账号,登录教研平台,扫码签到,上传教学设计和课件,然后,进行评价、修改,形成一稿、二稿、三稿……这才是“创新教研”,否则就什么的不是了。放着活生生的人不交流,不辩论,不探讨,能解决什么问题?能有效果吗?

课堂教学:传统教学,老师是一言堂,填鸭式。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形成学习小组,要讨论,要合作。没有这些,就是落后的、无效的。结果是学生什么也不知道,什么也说不出,最后,作业还得老师辅导讲解。

教育评价:不能以分数论英雄。要全面、多维度、多层次评价学生,以新颖的等级评价取代分数评价。结果,升学录取时仍然是调取后台分数,奖励教师也是分数挂帅。以考分确定升学,教师的教学方式没有实质区别,仍然是以训练做题解题为主要手段,哪来的创新?

管理创新和德育创新更是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记得前年,为了加强班主任工作,学校召开了一系列的班主任工作会议,出台了一系列的班主任工作创新思路和方案。班主任每天有填不完的表,跑不完的检查,安排连着安排,计划跟着计划。把班主任几乎折腾了个半死,学生也极度厌烦,但仍然没有阻挡住它成为模式。后来,连班主任的都没有人愿意做了。更奇葩的是学校恁是给举办了第一届“班主任节”,这真是惊掉下巴了——学校居然能创新一个节啊?!

还有一件更奇葩的事。开学初,表彰奖励上学期的优秀学生:有学习方面的,有体育比赛方面的,有德育活动方面的,等等。但政教处宣读的一个创新奖励让人哭笑不得,匪夷所思——居然有“八好学生”?!这创新,真的让人吃惊啊!不是大家都熟悉的“三好学生”!这样的创新竟然还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大加赞赏!难道连一点基本的语文常识也没有了,“三好”就是三个方面啊?不能包含八个方面吗?如果照此理解,我们难道还要奖励“十好学生”“百好学生”,甚至是“千好学生”“万好学生”吗?简直就是荒唐!

这样的奇葩、荒唐,在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中比比皆是,而且每个教师和领导都深陷其中,不以为然。

我想,教育创新,应该是“守正创新”,而不是假创新之名,行形式主义折腾之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