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令。

元宵节为何又叫上元节(元宵节又叫上元节)(1)

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元宵节”(上元节)呢?

农历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因为这天的礼俗食品为元宵而得名。元宵是用糯米粉做成里装糖馅的圆形食品,也叫做“汤圆”,取其团圆和睦之意。

这天的主要活动是观灯,所以也叫做“灯节”。道教称正月十五为上元,七月十五为中元,十月十五为下元合称“三元”,分属天、地、水三官的诞辰。上元燃灯的记载很早,远在汉代,就在这天晚上燃灯,以纪念太乙神(北极星君)。据《僧史》记载,汉明帝从西域引进“腊月赏灯”的习俗,西域腊月晦日,称为大神变,该日烧灯表佛。此俗引进中国后,逐渐发展为赏灯。

不过,正月十五元宵节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

元宵节为何又叫上元节(元宵节又叫上元节)(2)

元宵节在何时达到了顶峰?

唐代把赏灯的时间正式定为正月十五,据史书记载,上元节为唐代长安之盛节,最主要的活动为观灯。

平素长安城宵禁甚严,上元节前后三天,金吾不禁,所有市民可自由出入街巷,通宵达旦观赏花灯。游人如云,摩肩接踵,甚至有足不履地、蹑足而行者。

元宵节为何又叫上元节(元宵节又叫上元节)(3)

玄宗时,杨妃曾建一百五十尺高之灯楼,辉煌壮观,韩国夫人则置八十尺高之百枝灯树,竖立高山,光明夺目,百里皆见。玄宗还曾于上元夜率群臣在兴庆宫设宴观灯,作长夜之饮。张说写诗载道:“花萼楼前雨露新,长安城里太平人。龙衔火树千灯焰,鸡踏莲花万树春。”

元宵节为何又叫上元节(元宵节又叫上元节)(4)

唐玄宗先天二年(公元713年),曾在安福门外布设彩灯五万盏,最高的灯轮达二十丈,选长安、万年两县少女千余人,于灯下踏歌三昼夜。玄宗和睿宗率嫔妃宫女登安福门楼观赏,欢乐至极。中宗时,也曾数次于上元节同皇后微服出行,至坊里观灯。由于上元夜禁卫松弛,有不少宫女不堪幽禁生活而趁机逃走。

上元节夜,唐长安城民间已有食汤丸(又称粉果,即今之元宵)的习俗。宫内则制探官茧,卜官位高低,赌筵宴输赢,以为戏笑。今之元宵节食元宵、观花灯,即由此古俗相沿而来。

元宵节为何又叫上元节(元宵节又叫上元节)(5)

宋代与唐朝相同,曾颁布诏令,把元宵节赏灯作为一项制度定下来。明太祖建都南京,为了招徕天下富商,放灯十天。清太宗时,仍然规定元宵三夜,开市赏灯。到了近代,全国各地赏灯的日期,虽然参差不齐,但赏灯的风俗已经固定化了。

民国以来,元宵节赏灯的时间一般为三天,正月十四日为“试灯”,正月十五日为“闹灯”,正月十六日为“完灯”。

现代,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