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留言:“别人家2岁的孩子,都已经会开口背诗了,自己孩子都3岁了,却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真是急死老母亲了”面对孩子说话晚的问题,家长的反应大多可分成3大类,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怎么让孩子早点说话的技巧?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怎么让孩子早点说话的技巧(想要孩子开口早)

怎么让孩子早点说话的技巧

网友留言:“别人家2岁的孩子,都已经会开口背诗了,自己孩子都3岁了,却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真是急死老母亲了。”面对孩子说话晚的问题,家长的反应大多可分成3大类。

  • 一类不以为然,全完放任,“长大了自然就会说了,急什么?”

  • 一类抱着侥幸心理,自欺欺人,安慰自己“贵人语迟”,“跟他爸一样”。

  • 一类家长比较重视,带孩子求医问药,做语言训练。

    但其实这3类人都晚了,因为语言启蒙从孩子一出生就可以进行了,而且越早进行效果越好,除去一些存在身体障碍或者特殊疾病的孩子,普通孩子语言启蒙的方法真的挺简单的,做好这2点,孩子说话像“噼里啪啦”的机关枪。

    方法一:父母的语言

    是不是觉得疑惑?孩子学说话和父母的语言有关系吗?

    原因很简单,父母的语言决定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语言环境,语言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不断地练习才能习得的一门技能。

    父母如果平时都不在家,不爱说话,和孩子交流的时间也少,孩子跟谁学?

    《父母的语言:3000万词汇塑造更强大的学习型大脑》一书的作者达娜·萨斯金德博士和她的团队发现,在孩子3岁前,父母对他们说的话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大脑发育。换句话说:父母的语言,直接塑造着孩子的大脑。

    这个方法是不是很简单,从孩子出生后,多和孩子说话就行,不要求父母是什么学历,是什么工作,也不需要花钱,把自己变成“话唠”就可以了。

    那有些爸爸妈妈又有疑问了,我跟孩子说啥呢?ta只会嗷嗷哭,又听不懂。有疑问的父母继续往下看。

    和孩子聊天重点在给ta语言刺激,一开始听不听得懂没关系,当量积累够了,自然会引起量变。

    和孩子说啥呢?啥都可以说。

    给孩子换纸尿裤的时候,温柔地对宝宝说,“宝宝,妈妈给你换纸尿裤了喔,我们先把脏了纸尿裤取下来……”

    给宝宝喂奶时,看着宝宝眼睛说:“我们喝牛奶了喔,喝了长高高,变强壮……”

    给宝宝穿衣的时候,“我们起床了,穿上漂亮的衣服,真可爱。”

    给宝宝洗澡时,哄睡时,出去玩时,只要你愿意,什么都可以说,看见的,听见的,正在做的……

    如果觉得这些还不够,那我们可以加一些童谣和儿歌,尤其是在宝宝起床,睡觉和洗澡的时候,各类朗朗上口的儿歌都可以哼唱给孩子听,你是不是又开始担心,自己五音不全怎么办?其实对孩子而言,父母的语言是最美妙的语言,你只要愿意开口,ta就是你最忠实的听众。

    当然,希望给孩子从小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也可以选购适合孩子年龄段的绘本,最初父母读给孩子听,慢慢的,引导孩子进行看图说话,最后,孩子自己可以完整的看故事,讲故事。

    绘本不仅是语言启蒙的好帮手,绘本上的知识点也会大大提高孩子的认知水平,从而促进大脑发育。

    方法二:给孩子说的机会

    为什么很多老人带的孩子说话晚?除去身体上的原因和疾病等,原因大多有2种。

    第一种就是老人不善言辞,不和孩子交流,孩子缺少语言刺激;

    第二种,老人对孩子太了解,孩子眼睛动一下,老人就知道孩子要什么,并且送到手里去了,孩子不需要说话,ta的需求也能得到很好的满足,孩子就不开口了。

    都说学以致用,熟能生巧,说话也是如此,孩子从最开始只会哭,到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再到一个字、一个词、短句、长句,这个都是词汇积累和不断练习的结果。如果不能创造机会让孩子开口说话,那么ta的口腔肌肉就无法得到锻炼,孩子对自己语言能力的掌控能力就会大大下降,即使ta可能脑子里全明白,但是却无法流利的说出来。

    给孩子创造说话的机会,其实也不难,父母只要学会“装”就行,怎么个装法呢?举个例子:

    假如孩子想吃桌子上的苹果,平时孩子手指一指,苹果就到嘴了,会“装”的父母要怎么做呢?假装不知道孩子要什么,并且询问宝宝:“宝宝你要什么?你可以试着说出来喔。”

    同时,故意说错,你是要这个玩具吗?如果孩子要哭了,试探结束。

    并且,自己给出答案,宝宝,是要这个苹果对吗?把苹果拿到孩子手里,并跟孩子强调,苹果,这是苹果。

    慢慢的孩子就知道,喔,原来我需要说出来,别人才能明白我的意思。

    除了“装”,父母还要学会“问”,出去玩问孩子,这是什么?这个好漂亮,吃饭的时候问,今天吃什么菜?看书的时候问,“这是什么小动物?”

    父母问出来,对孩子而言,就是开口说话的机会,一问一答的聊天模式,不仅给孩子提供了表达的机会,也能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养成好的沟通习惯,不仅会说而且会听

    当然,孩子学说话阶段可能会产生很多爆笑场景,比如发音不标准,大狮子说成“大西几”,苹果说成“平多”,父母可要控制住自己,不要“学舌”和调侃,因为这样可能会打击孩子说话的信心,我们用正确的发音回答孩子就行,当然,私下里你可以哈哈哈大笑一番。

    棠妈寄语:

    好的教育都是有预见性的,早教也不例外,不要等孩子真的不说话的时候,父母才想起要给孩子足够的语言刺激,和孩子多说话、多聊天,看似简单,却难在坚持。

    我是棠妈,中级育婴师 家庭教育指导师,多平台母婴育儿原创作者,专注分享婴幼儿护理知识、亲子早教方法、家庭教育理念,欢迎大家关注@90后育婴师棠妈,留言咨询或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