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孙喆

当地时间4月24日,法国大选进行第二轮投票。“最终对决”将在现任总统马克龙和极右翼政党“国民联盟”候选人勒庞之间展开,马克龙还是勒庞?这个结果对整个西方世界至关重要。

4月23日下午,极目新闻记者连线复旦大学欧洲问题中心主任、欧盟让-莫内讲席教授丁纯,就本次法国大选进行详细解读。

勒庞与“去极端化”

极目新闻:和马克龙相比,大家对勒庞可能不是那么熟悉。她在接替父亲老勒庞执掌国民阵线后,就开启了被媒体称为“去妖魔化”的进程,不断淡化极端右翼色彩,将其从边缘政党逐渐推向主流。您能否为我们解读勒庞“洗白”政党的操作?

丁纯教授:勒庞出生于政治世家,从小耳濡目染之下,对政治颇感兴趣。2011年,她接替老勒庞成为“国民阵线”的党魁后,就开始了“去极端化”之路,实际上这一系列的动作是既软化,也硬化。

法国大选马克龙多少岁(法国大选展开最终对决)(1)

勒庞 资料图(来源:路透社)

所谓软化,主要体现在淡化她父亲的“反犹”、反种族的极端形象,尤其是在老勒庞对二战发表挑衅言论并引发强烈谴责后,勒庞果断地进行切割,与父亲决裂。从形式上看,她把“国民阵线”改为“国民联盟”,并带领她的政党逐步在向主流社会靠拢。

所谓硬化,是指勒庞提出的例如反移民、警告伊斯兰恐怖主义威胁、捍卫所谓的国家主权、捍卫相关的法律秩序,尤其是捍卫所谓的经济保护主义等这样的主张。像周三电视辩论里提到的禁止穆斯林女性在公共场所佩戴头巾的提议,在这些问题上,她非但没有软化,而且是在硬化,还是非常旗帜鲜明的。

同时也要看到,虽然勒庞现在淡化了2017年时明确提出的法国脱欧、退出欧元区等计划,但她在强调,倘若当选,可能会让国内法高于欧盟法。所以我们不能只看所谓软化的一些表象性的东西,包括她之前说的将效仿戴高乐让法国退出北约。

勒庞为了实现自己成为法国首位女总统的梦想,为了吸引选民,打出的口号是“法国应该是法国人的法国”。她被称作是“法国的特朗普”,其实也和这个相关。她的拥趸中有很多人是蓝领工人和经济拮据的白人。

再加上目前,法国出现了主流政党“碎片化”的情况,在这样的背景下,勒庞的“国民联盟”现在的影响力比2017年时更大。但即便如此,舆论还是普遍认为,在第二轮投票中,复刻上届2017年大选结果的概率较大。

大选进入冲刺

极目新闻:2017年法国总统大选,勒庞虽然走到了第二轮,但最终以大比分落败于马克龙,您认为这一次的法国大选,勒庞是否比5年前更接近胜利?您认为两人正在如何发力?

丁纯教授:这是显然的一点,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分析。一方面,勒庞的竞争对手马克龙,和他在2017年首次参选时相比,他在法国民众心中的总体印象是有减分的。

5年前的马克龙,和右翼的萨科齐、左翼的奥朗德相比,是一个“不左不右”的中间派,打着变革旗号的这样一个年轻有为的形象抓住了法国人的心。

马克龙执政5年以来,应该算是喜忧参半。一方面在经济上,他大刀阔斧地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也收到了不少的成果。最明显的就是法国经济的增长,即使在疫情的冲击下,去年也有7%的增长,甚至比称为“欧洲火车头”的德国增长得还要快。

但是,法国内部的贫富差距还在扩大,在欧债危机的背景下,法国有一批人对全球化带来的社会贫富的分化是相当不满的。所以,马克龙的这个改革,实际上也是动了非常多的人的“奶酪”。他自己也承认,在购买力这个问题上,并没有做得很好,这也是最近被勒庞一直拿来说的一点。

法国大选马克龙多少岁(法国大选展开最终对决)(2)

马克龙 资料图(来源:美联社)

像“黄背心”运动就能充分说明这个问题。所以,我们现在能看到,有选民说,我肯定不会去选勒庞,但是我也不想选马克龙,实际上,像这样的情况对马克龙来说,就有一定的减分。

另一方面,勒庞从执掌“国民阵线”以来,一直在“去妖魔化”,不断地向主流民意社会靠拢,包括她现在也抓在了法国民众购买力的这个问题。而且还有一个原因,因为勒庞在不断往中间靠,而泽穆尔比她“更右”,那相比之下,法国民众就会觉得勒庞没有那么“右”了,就相当于是一个位移。

这就好比体育比赛,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这样一来,勒庞的政党就越来越靠近主流。从这个意义上说,即使此次大选她落败,我相信她和马克龙的差距也会比5年前要小。

极目新闻:在20日晚的电视辩论中,针对购买力这个法国民众目前最关心的议题,两人互相抨击对方提出的增加工资和奖金的激励措施。勒庞此前承诺,一旦当选,将把能源增值税从20%降至5.5%,并免除30岁以下青年人的个人所得税,您认为这些政策是否具有可行性?

丁纯教授:当时据说法国有380位经济学家一起公开表态,认为她这个是不可行的。一来是,勒庞的整个计划,尤其是从财政方面来讲,是不可持续的。她这个政策的本质是为了取悦选民。新的支出从哪里来?如果没有相应的收入来源,那这就是一个空头支票。

尤其是这个实践当中,它反而是需要去增加税收的。所以,勒庞的这个计划,不仅可能会使整个的税收增加,还可能会对法国家庭的购买力造成负面影响。而且会对财政的可持续性带来长期的风险,并不一定能使穷人受益。

此外,从代际上来讲,很可能会加重后代的负担。而且,像勒庞提到的,要对所有30岁以下青年人免征所得税,这样的措施应该说几乎是会被判定为是违宪的。因为立法者会优先考虑纳税人等,授予豁免必须是基于一些所谓普遍的利益。因此,单独对某些群体实施这样的豁免,在法律上未必可行。

所以像这样的一些计划,可能更多的是为了选票。尤其是俄乌冲突以后,整个欧洲都处在一个相对动荡的时期。即使勒庞真的当选了,这些计划能不能实施是值得怀疑的,我们不能只听候选人在竞选期间发表的言论,还要看这些操作能不能基于社会现实。

极目新闻:您认为,代表中间派的马克龙在本次大选中的优势和劣势分别是什么?特别是在经历“黄背心”运动和反退休改革风潮之后,马克龙阵营和首次参选时相比,又有哪些变化呢?

丁纯教授:就像刚刚讲的,在过去的5年里,马克龙还是做出了不少成绩,交出一份“喜忧参半”的成绩单。

在国内,马克龙出台了税制改革,促进劳动力市场优化,同时还改革了退休制度等,对活跃法国经济作出了贡献,和前两任法国总统相比,成绩还是比较明显的。

当然马克龙也遭遇过“滑铁卢”,像“黄背心”运动等。另外,法国现在的财产赤字和公共债务也是非常高的。

法国大选马克龙多少岁(法国大选展开最终对决)(3)

法国民众拿着勒庞的竞选海报(来源:美联社)

在国际舞台上,他作为一个当政者,比勒庞更有优势。他当政5年以来,尤其是之前,和德国前总理默克尔组成了所谓的“默克龙”组合,力推“欧洲战略自主”,深化欧洲一体化,说北约已经“脑死亡”,力推“欧洲军”等,这些对比较崇尚独立自主或者说以戴高乐为荣的法国人来讲是非常受用的。包括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抗击疫情等方面,他也做了不少。

在这方面,他积累了一个比较好的口碑,但就像之前提到的,在购买力和贫富差距上,有些法国民众是不满的。

说到劣势,面对极右翼的勒庞,因为她更多地强调保护所谓的“法国人自身的利益”,完全从“护法”的这个角度来讲,那马克龙一直是被勒庞攻击的。她会批评说,马克龙是富人的总统,又或者贫富差距还在扩大等。

那对勒庞来说,尤其是受俄乌冲突影响,像油价、天然气等这些和民生直接相关的物价都在上涨,在这样的背景下,可以说两人各有优缺点,主要取决于法国人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但我想强调的一点是,总体来讲,法国社会对“极右”的警惕,以及其对传统的像自由这样“政治正确”的一种坚持,很大程度上是有利于马克龙的。毕竟,我认为即使到现在,勒庞还是没能完全摆脱她的一个相对极端的政策或者说处方的代言人的形象。

第一轮选举结束以后,虽然说像梅朗雄等左翼本身并不团结,但是,他们有一点很明确:我不动员我的选民去投马克龙的票,但你至少不要投勒庞的票。所以,尽管勒庞不断在“去妖魔化”,但是到现在为止,法国社会这样一种相对比较浓厚的社会共识,我认为还是存在的。那么这个最后也会对选举结果产生相应的影响。

欧盟被指试图干涉法国大选

极目新闻:据法新社报道,当地时间4月21日,德国、葡萄牙和西班牙领导人呼吁法国民众在大选中支持马克龙、反对勒庞。法新社认为,此举是对欧盟成员国国内政治一次“极不寻常的干预”。对此,您怎么看?

丁纯教授:这个其实在欧盟也不稀奇,因为欧盟也有它所谓的主流价值观。像以前英国脱欧公投的时候,相关国家的领导人会一方面强调,那是你自己的选民,他们有自由决定的权利,我不是要来干涉你;但另一方面也会把自己的想法或主张表达出来,以间接施加影响。

如果说为什么这一次是“极不寻常的干预”,我认为有以下三个原因。第一,本次法国大选对整个欧洲,尤其是对欧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欧盟正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十字路口,尤其是在俄乌冲突爆发以后,在竞选期间,勒庞曾多次被质疑对俄立场。所以如果她当选,那之后可能会极大地改变欧盟,改变整个西方世界的政治生态,所以这也是本次大选很重要的原因。

第二,和上届大选相比,勒庞对马克龙的威胁要比之前大得多,通过首轮投票和之前的民调结果也能看到这一点。再加上勒庞的一些观点和言论,有悖于欧洲主流社会“政治正确”,而且她“敢作敢为”。所以,在这种形势下,从某种程度上讲,她让欧盟国家领导人感到紧张,或者说引起了他们的高度关注。

法国大选马克龙多少岁(法国大选展开最终对决)(4)

法国总统候选人的竞选海报(来源:美联社)

第三,欧盟国家领导人的呼吁还和法国社会现在越来越“分裂”的这个程度是高度相关的。通过这次大选可以看到,法国以及整个欧洲社会,“撕裂”得很厉害,所以每一票都非常重要。

而且,一方面像欧债危机、难民危机等一系列的危机,其实动摇了欧洲社会的一个经济基础,再加上新冠疫情和俄乌冲突的叠加,造成能源、食品的价格飙升,社会内部出现通货膨胀,从而引起供应链紧张,对法国民众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法国社会内部共识的一个下降,实际上都使得最后的投票结果比之前更加难以预测,这也可能会使得马克龙和勒庞的选票差距较之前缩小。基于这样的一个背景,可能相关欧盟国家的领导人急着要表态,或者说在一定程度上对法国大选进行间接干预。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