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中的很多神兽,叫起来都像是婴儿的哭泣,用原话说就是“其音如婴儿”。一般而言,这种异兽的最大特点就是“食人”。

在儿童节的这一天,我们来盘点《山海经》中那些叫声像是婴儿哭的异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设定”?

山海经里代表孤独的神兽(山海经中的很多神兽)(1)

我们熟知的叫声如婴儿的神兽,第一个当然是九尾狐。对于九尾狐的记载,散见于《山海经》的《南山经》、《海外东经》以及《大荒东经》等篇目中:

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山海经里代表孤独的神兽(山海经中的很多神兽)(2)

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九首、虎爪,名曰蠪蛭,其音如婴儿,是食人。

蠪侄生活在凫丽山,相撞和九尾狐差不多,但是它比九尾狐更高级,有九个头,还有老虎的爪子,声音如婴儿,当然还是要吃人的。

山海经里代表孤独的神兽(山海经中的很多神兽)(3)

以上两只都是一般的异兽,在《山海经》中,一些神兽也会走上吃人的不归路,比如窫窳就是这类神兽的代表:

少咸之山有兽焉,名曰窫窳,其音如婴儿,是食人。

山海经里代表孤独的神兽(山海经中的很多神兽)(4)

传说窫窳[yà yǔ]曾是天神,烛龙的儿子。窫窳原本老实善良,后来被名为二十八宿之一“危”神所杀,天帝不忍心看烛龙伤心,就让他儿子复活。没想到,复活后变成了一种性格凶残,喜食人类的怪物。

和窫窳的命运相似的是《山海经·北山经》中的狍鴞:

山海经里代表孤独的神兽(山海经中的很多神兽)(5)

(钩吾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鴞,是食人。

狍鸮形似怪羊,长着人的面孔,眼睛长在腋下,牙齿跟老虎一样,爪子跟人手一样。它有锋利的牙齿和似人手的爪子,叫音如婴儿啼哭,吃人。

山海经里代表孤独的神兽(山海经中的很多神兽)(6)

另有说法,狍鸮就是饕餮。传说轩辕黄帝大战蚩尤, 蚩尤被斩,其首落地化为饕餮。根据《左传》记载,饕餮是缙云氏不成器的儿子,和窫窳一样也算是“神二代”。

此外,在《山海经·南山经》中的蛊雕,也是既有婴儿叫声又吃人的异兽:

山海经里代表孤独的神兽(山海经中的很多神兽)(7)

滂水有兽焉,名曰蛊雕,其状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婴儿之音,是食人。

蛊雕生活在水中,形状像普通的雕鹰却头上长角,发出的声音如同婴儿啼哭,是能吃人的。

由此来看,在《山海经》中,“其音如婴儿”和“是食人”有紧密联系的,但是唯有两只异兽除外,那就是“鱼身而犬首”的鮨(yì)鱼,和“人面鱼身,有手有足”的陵鱼。

山海经里代表孤独的神兽(山海经中的很多神兽)(8)

为什么这些异兽的叫声都像是婴儿呢?其实无非是为了吸引人的注意。

这就跟传说中的鬼怪见到妇女路过,总在墙头喊一声“妈~”是一个道理。鲁迅就接受过这种告诫:在夜里墙头上听见有人喊你,你千万不要轻易扭头。

山海经里代表孤独的神兽(山海经中的很多神兽)(9)

人们总会被婴儿的哭声吸引过去,想去看看究竟是什么,本以为是个孩子,却不知是个禽兽。而往往这些禽兽学孩子叫,就是为了吃人。

所以,“其音如婴儿”和“是食人”之间,确实是有科学道理的。

山海经里代表孤独的神兽(山海经中的很多神兽)(10)

最后一个问题,“其声如婴儿”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呢?对此,我们可以参考一下猫叫春的声音。

接下来,我们留一个现代版《山海经》的谜语:

有兽,其状如狸,身着虎文,其声如婴儿,食之味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