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朋友圈属于个人隐私么(不要在微信朋友圈暴露自己这3个隐私)(1)

前几天,微信朋友圈10岁生日火了,很多人开始追忆自己当年发布的第一条朋友圈;

朋友圈是大家喜爱的一项社交功能,好处多多,我们可以和很多认识的人联络感情、共享信息;

可事无绝对,朋友圈在给人们提供方便的同时,也容易有一些潜在的“隐患”。

发朋友圈是个人的自由,这无可厚非;

可发什么样的朋友圈,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你的人际来往和幸福指数。

一位古希腊哲学家说:在顺境中要节制,在逆境中要谨慎。

所以,无论身处何地,请不要在朋友圈里轻易暴露自己这3个隐私。

微信朋友圈属于个人隐私么(不要在微信朋友圈暴露自己这3个隐私)(2)

自己家里的样子

兰兰和娇娇,都是我的同事,却因为一件事闹掰了。

几个月前,娇娇曾经问我,兰兰的父母都是做什么工作的;

原来,兰兰在朋友圈里传了几张自己家里的照片,娇娇看到后,觉得兰兰家装修得非常豪华,像宫殿一样,借此推测兰兰的父母应该很有本事。

于是,颇有心计的娇娇,经常主动找兰兰逛街聊天,得知兰兰妈是个生意人后,娇娇就说自己要搞个副业,忙不迭地和兰兰妈妈套近乎,想向她“取取经”;

还在朋友圈里晒出了和兰兰妈一起吃饭的照片。

兰兰本以为,她和娇娇的关系已经很亲近,彼此信赖,却不想,娇娇为了把自己伪装地同样富有,撒谎说家里已经出钱,为她买了一套联排别墅,兰兰气愤于娇娇的欺瞒和虚荣,果断远离了。

有一句话叫“不匹敌,就匹配。”

人性的贪婪,总是藏在暗处,不易被发觉;

当我们在朋友圈发了照片,向别人传达了“很富有”的意思后,总会有突如其来的热情,也会有人扮演虚假的人设,就是为了“打进”我们的生活圈子,与我们匹配。

这些人,过于功利世俗,他们喜欢通过刻意包装自己,来欺骗别人;

其实,外表的乖顺只是他们的“套路”,目的是利用别人的信息不对称,为自己谋取利益;

网友曾总结当今人际交往:恨你富,嫌你穷。

所以,不要随便在朋友圈发自己家里的样子;

人心浮躁,看到你有利用价值,人们习惯靠近你,看到你家里摆设简单廉价,会瞧不起你;

保持一份神秘感,不轻易暴露自己真实的情况,也会让别人对你多一分尊重,或者敬畏。

微信朋友圈属于个人隐私么(不要在微信朋友圈暴露自己这3个隐私)(3)

自己的定位和个人照片

不少社会新闻已经告诉我们,在互联网发达的时代,人们在享受便捷讯息的同时,也会因大意而面临着个人隐私被暴露的祸患。

曾经有真实报道说,一位女画家,经常在朋友圈发自己的作品,人气上来后,不少网友找她买画。

有一位男子,通过附近的人找到了她,女画家以为是买画的,就随手通过了好友申请;

谁知,男子热情地提出想找她玩,看到她朋友圈发的形象照片和作品后,心生倾慕,多次骚扰她,还到她家楼下堵她,最后因求爱不成,动刀砍了女画家。

原来,是朋友圈的定位功能暴露了女画家的具体住址,这才间接导致了惨案的发生。

随着通讯录人数的增加,见过一面甚至没见过面的人,也在我们朋友圈里,这无形中增加了我们被窥探的风险。

居心不良的人,趁机可以“窃取”你的个人信息,暗中跟踪你,伤害你;

所以,别轻易在朋友圈发自己的个人照片和定位,这样一来,不认识你的人不会找到你,就能避免潜在的危险发生。

微信朋友圈属于个人隐私么(不要在微信朋友圈暴露自己这3个隐私)(4)

自己的喜好和需求

朱自清在《沉默》中说:

你的话应该像黑夜的星星,不应该像除夕的爆竹。

隐藏自己的喜好和需求,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因为喜好和需求,就像一个人的底牌,把底牌当成“展览品”一样“广而告之”,往往会埋下麻烦。

例如,别人可以诱惑你购买什么商品,再不济让你无偿给别人帮什么忙,或者在你感情空窗期趁虚而入,哄骗你;

不发到朋友圈,就不会有人从中窥到“商机”,也不会“顺藤摸瓜”找到你,假借和你投缘,迎合你讨好你, 而后“捞你一笔钱”或者攻击你的弱点。

就算遇不到那些祸事,你经常把喜好和需求发到朋友圈,也会让你处于被动位置,因为别人可以随意点评你,猜忌你;

你不一定总能获得外界的支持和喜欢,所以请保持一份从容和淡泊;

用宝贵的时间,充实自己的生活,而不是把精力放在无谓的“虚拟社交”上。

“坏人”伤害我们是他们的不对,我们主动去“释放”可能的机会给“坏人”,就是我们的问题了。

所有人都有表达的欲望,但请为自己留有一份“保护色”,少在朋友圈发个人的隐私,不要把这些和盘托出,那些不相关的人,也请他们退出你的朋友圈。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