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ar交班模式案例(如何快速掌握SBAR交接班模式)(1)

作为护理工作者,我们都清楚护士交接班是工作中的重要环节。牵连着护理质量安全,也是护理不良事件最易发生的环节之一。

SBAR模式的出现让我们将隐患问题扼杀在了摇篮里,杜绝了不良事件的发生。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快速掌握,并应用于临床上呢?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个“人”。

首先本着“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思路,我们围绕“人”来了解SBAR交接班模式。这个“人”是谁?来做什么?他有什么不舒服,是否有病史?通过医生查体和检查结果,我们应该怎样对症处理?对阳性指标做到心中有数,评估目前存在的问题。如何进行重点交接,做好相关健康宣教。密切观察此“人”的病情变化,从细节到整体,全面评估。做的心中有数,交接不遗漏,安全有保障。

以儿科病区患儿为例

在海绵宝宝的卡通房里,5号床住进一位小汪宝宝。5岁,因支气管肺炎于6月9日入院,入院第二天。这就是Situation(现状)。入院后就需要了解Background(背景):患儿精神可,神志清,看到护士姐姐亲切打招呼,十分乖巧可爱。家长说:平时很少生病,无既往史。咳嗽2天,发热半天。

体温:37.5℃ 脉搏:98次/分 呼吸24/分 体重:20公斤

辅助检查:白细胞数目:12.78×109 /L 超敏C反应蛋白5m g/L

胸部正位片:右下肺炎症

入院医生查体后,结合检查结果与症状给予抗感染、对症处理。

sbar交班模式案例(如何快速掌握SBAR交接班模式)(2)

及时(评估)Assessment

1、气体交换受损:与肺部炎症有关

2、体温过高:与肺部感染有关

3、清理呼吸道无效:呼吸道分泌物过多,患儿体弱,无力排痰

4、营养不良:食欲不佳

5、潜在并发症:高热惊厥,心肌损害 。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做了什么

咳嗽痰多,为患儿进行氧气雾化吸入,机械辅助排痰。指导家长用正确的扣背方式拍背,促进痰液排出。饮食上需清淡易消化,可以进食:汤面条,稀粥,时令蔬菜,苹果,香蕉等。

患儿于6月10日17:00体温38.5,口服布洛芬混悬液5m l,头部冷敷,温开水少量多次饮用。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在交接班时就需要Recommendation(建议)下一班需要密切观察患儿体温,防止发生高热惊厥。咳嗽、咳痰程度,是否有排痰不畅,阻塞呼吸道。

该患儿因发热烦躁不安,易发生跌倒坠床,应建议下一班进行安全防范措施重点宣教,及时巡视,杜绝安全隐患。

通过SBAR交接班模式我们进行了白班于夜班的交接班模拟,这种方法不但能让下一班快速了解患儿基本情况,同时也将重点问题了然于心,保证了护理工作质量,也规避了一些护理差错风险。各科室可以根据本科室的专科特色进行交接。

SBAR交接班模式是以问题的形式出现,具有针对性和导向性。是维系护理工作的纽带,将问题延续,将思维传递。当每个护理人员带着评判、疑问的思维模式开始时,护理安全也就多了一重保障。

反面案例数据

三起跌倒坠床的不良事件

sbar交班模式案例(如何快速掌握SBAR交接班模式)(3)

一:是因为病房凳子有问题,患儿好动,白班责任护士未及时评估和发现隐患问题,导致患儿在交接班时发生跌倒。头部青紫3c m,手臂皮肤局部擦破。

二:在了解患儿既往史未及时了解到患儿有神经系统疾病,交接班时也未向下一班进行重点交接,进行健康宣教时没有针对性进行跌倒坠宣教。导致患儿在去卫生间途中摔倒,下唇磕破血流不止。

三:患儿入院时带着滑板车入院,进行入院评估时未发现。在患儿驰骋在病区走廊时,护士制止家长未听劝。责任护士未再进行劝阻,而针对如此危险的因素,本来应该向下一班交接,却没有进行交接班。也没有再次强调安全隐患问题。患儿再一次进行滑行时,摔倒在大厅座椅旁,右手臂骨折。这些仅仅是跌倒坠床这一类不良事件。每年有多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都是因为交接班不够全面,了解病情不够仔细,评估不到位而造成的。

护理工作是具有连续性的,当我们掌握了SBAR交接班模式,也就相当于拥有了一件制胜法宝。在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的道路上,我们将永远都是胜利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