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格缝

分格缝的设置是为了使防水层有效地适应各种变形的影响,提高防水能力,但如果分格缝施工质量不好,则有可能成为漏源之一。

分格缝应按设计要求填嵌密封材料,分格致位置要准确、一般应先弹线后嵌分格木条,待砂浆或混凝土终凝后取出木条。分格缝两侧应做到顺直、平整、密实;否则。应及时修补,以保证嵌填材料粘结牢固。

屋面做法流程(屋面细部做法要求)(1)

分隔缝设置图例

二、檐口

无组织排水檐口800mm范围内的卷材应采用满粘法,卷材收头应固定密封,檐口下端应做滴水处理。

在距檐口边缘50-100mm处留设凹槽。将铺贴到檐口端头的卷材裁齐后压人凹槽内,然后将凹槽用密封材料嵌填密实,如用压条(20mm宽薄钢板等)或用带垫片钉子固定时,钉子应敲人凹槽内。钉帽及卷材端头用密封材料封严、嵌填密封材料后不应产生阻水。

屋面做法流程(屋面细部做法要求)(2)

屋面做法流程(屋面细部做法要求)(3)

三、天沟、檐沟

天沟、檐沟必须按设计要求找坡,转角处应做成规定的圆角。找坡(找平层)宜用水泥砂浆抹面。厚度超过20mm时。应采用细石混凝土,表面应抹平、压光,如天沟、檐沟过长,则应按设计规定留好分格缝,分格缝按需填嵌密封材料。天沟、檐沟卷材铺设前。应先对水落口进行密封处理。由于天沟、檐沟部位水流量较大。防水层经常受到雨水冲刷或浸泡,因此在天沟或檐沟转角处应先用密封材涂封,每边宽度不少于30mm,干燥后再増铺一层卷材或涂刷涂料作为附加增强层。卷材附加增强层应顺沟铺贴,以减少卷材在沟内的搭接缝,屋面与天沟交角和双天沟上部宜采取空铺法,沟底则采取满粘法铺贴。

天沟或檐沟铺贴卷材应从沟底开给,顺天沟从水落口向分水岭方向铺结,边铺边用刮板从沟底中心向两侧刮压,赶出气泡,使卷材铺贴平整、粘贴密实,如沟底过宽时,会有纵向搭接缝,搭接缝处必须用密封材料封口。

屋面做法流程(屋面细部做法要求)(4)

屋面做法流程(屋面细部做法要求)(5)

四、泛水与卷材收头

泛水是指屋面的转角与立面部位,这些部位结构变形大,容易受太阳暴晒。因此,为了增强接头部位防水层的耐久性,一般要在这些部位加铺一层巻材或涂刷涂料作为附加增强层。

泛水部位卷材铺贴前,应先进行试铺,将立面卷材长度留足(泛水高度不应小于250mm),先铺平面卷材至转角处。然后从下向上铺贴立面卷材。若先铺立面卷材,由于卷材自重作用,立面卷材张拉过紧,使用过程易产生翘边、空鼓、脱落等观象。

铺贴泛水处的卷材应采用满粘法,待大面积卷材铺贴后,再对泛水和收头做统一处理。

泛水收头应根据泛水高度和泛水墙体材料,确定其密封形式,

屋面做法流程(屋面细部做法要求)(6)

泛水收头

屋面做法流程(屋面细部做法要求)(7)

卷材收口方式

墙体为砖墙时,卷材收头可直接铺至女儿墙压顶下,用压条钉压固定并用密封材料封闭严密,压顶应做防水处理。

卷材收头也可压人砖墙凹槽内固定密封。凹槽屋面高度不应小于250mm,凹槽上部的墙体应做防水处理,墙体为混凝土时,卷材收头可采用金属压条钉压,并用密封材料封固。若采用预留凹槽收头(收头凹槽应抹聚合物水泥砂浆,使凹槽宽度和深度一致,并能顺直、平整),将端头全部压入凹槽内,用压条钉压,再用密封材料封严、最后用水泥沙浆抹封凹槽。如无法预留凹槽,应先用带垫片钉子或金属压条将卷材端头固定在墙面上,用密封材料封严,再将金属或合成高分子卷材条用压条钉压作盖板、盖板与立墙间用密封材料封闭或采用聚合物水泥砂浆将整个端头部位埋压。

屋面做法流程(屋面细部做法要求)(8)

铝盖板处理

屋面做法流程(屋面细部做法要求)(9)

水泥砂浆抹灰

五、变形缝

屋面变形以及变形缝处附加墙与屋面交接处的泛水部位,应作好附加增强层;接缝两侧的卷材防水层铺贴至缝边;然后,在缝中填嵌直径略大于缝宽的衬垫材料,如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棒、聚苯乙烯泡沫板等。为了使其不掉落,在附加墙砌筑前,缝口用可伸缩卷材或金属板覆盖。附加墙砌好后,将衬垫材料填人缝内、嵌填完衬垫材料后,再在变形缝上铺贴盖缝卷材,并延伸至附加墙立面。卷材在立面上应采用满粘法,铺贴宽度不小于100mm。为提高卷材适应变形的能力,卷材与附加层上宜粘结。

高低跨变形缝处,低跨的卷材防水层应铺至附加墙顶面缝边。然后将金属或合成高分子卷材盖板上、下两端用带垫片的钉子分别固定在高跨外墙面和低跨的附加墙立面上,盖板两端及钉帽用密封材料封严。变形缝内宜填充泡沫塑料,上部填放衬垫材料,并用卷材封盖,顶部应加扣混凝土板。女儿墙、山墙可采用现浇混凝土或预制混凝土压项,也可采用金属制品或合成高分子卷材封顶。

屋面做法流程(屋面细部做法要求)(10)

屋面做法流程(屋面细部做法要求)(11)

六、水落口

水落口防水构造按规范要求宜采用金属或塑料制品;水落口埋设标高,应考虑水落口设防时增加的附加层和柔性密封层的厚度及排水坡度加大的尺寸,水落口周围直径500mm范围内坡度不应小于5%,并用防水涂料或密封材料涂封作为附加增强层,其厚度不应小2mm,涂刷时应根据防水材料的种类采用不同的涂刷遍数来满足涂层的厚度要求、水落口与基层交接处,应留宽10mm、深10mm凹槽,嵌填密封材料。铺至水落口的各层卷材和附加增强层,均应粘贴在杯口上,用雨水罩的底盘将其压紧,底盘与卷材间应满涂胶结材料予以粘结,底盘周围用密封材料填封、水落口处卷材裁剪方法见图示。

屋面做法流程(屋面细部做法要求)(12)

屋面做法流程(屋面细部做法要求)(13)

屋面做法流程(屋面细部做法要求)(14)

七、排气孔与伸出屋面管道

排气孔与屋面交角处卷材的铺贴方法和立墙与屋面转角处相似,所不同的是流水方向不应有逆槎,排气孔阴角处卷材应作附加增强层,上部剪口交叉贴实或者涂刷涂料増强。伸出屋面管道卷材铺贴与排气孔相似,但应加铺两层附加层。防水层铺贴后,上端用铁箍箍牢,最后用密封材料密封。

管道穿过防水层分直接穿过和套管穿过两种。直接穿过防水层的管道四周找平层应按设计要求放坡,与基层交接处必须预留10mmx 10mnm的槽,填嵌密封材料,再将管道四周除锈打光,然后加铺附加增强层。

屋面做法流程(屋面细部做法要求)(15)

屋面做法流程(屋面细部做法要求)(16)

用套管穿过防水层时,套管与基层间的做法与直接穿管做法相同,穿管与套管之间先填弹性材料(泡沫塑料),每端留深10mm以上凹槽嵌填密封防水材料,然后再作保护层。

伸出屋面管道周围的找平层应做成圆台,管道与找平层间应留凹槽,并嵌填密封材料;防水层收头处应用金属箍箍紧,并用密封材料填严。

屋面做法流程(屋面细部做法要求)(17)

屋面做法流程(屋面细部做法要求)(18)

八、阴阳角

防水层阴阳角的基层应按设计要求做成圆角,由于交接处应力集中,往往先于大面积防水层提前破损,因此在这些部位应加做附加增强层,附加增强层,阴角处常以全粘实铺为主,阳角处常采用空铺为主。附加层的宽度一般每边粘贴100mm为宜。

屋面做法流程(屋面细部做法要求)(19)

屋面做法流程(屋面细部做法要求)(20)

九、高低跨屋面

高跨屋面向低跨屋面自由排水的低跨屋面,在受雨水冲刷的部位应采用满帖法铺贴。并加铺一层整幅的卷材,再浇抹宽300-500mm、厚30mm的水泥砂浆或相同尺寸的块材加强保护;如为有组织排水,水落管下加设钢筋混凝土簸箕,应坐浆安放平稳。

十、屋面门洞反坎做法

屋面处门洞下方反坎高度应高出屋面建筑面250mm以上,防水层应贴至反坎顶部,防水层外侧做砂浆保护层后喷真石漆或涂料。

屋面做法流程(屋面细部做法要求)(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