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待花开美文(美文心阅牵牛花)(1)

牵牛花

美文心阅

“绿蔓如藤不用栽,淡青花绕竹篱开”。仲夏,牵牛花盛开了,一朵朵,一簇簇或红或紫或粉或蓝的小花,像一支支小喇叭,摇曳在微风中,娇艳无比,美轮美奂。

牵牛花别名喇叭花、牵牛、朝颜花、筋角拉子、大牵牛花、勤娘子等,为旋花科牵牛属一年生蔓性缠绕草本花卉。这一种植物的花酷似喇叭状,因此有些地方叫它做喇叭花。其品种很多,花的颜色有蓝、绯红、桃红、紫等,亦有混色的。

牵牛花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记载牵牛花的,是东汉的《神农本草经》,该书称这种植物为“旋华”,书中记载的药效和《本草纲目》记载的“牵牛子”的药效相同,“牵牛子”就是牵牛花的种子。自从被宋代的《花经》收录算起, 牵牛花进入观赏名花的行列,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静待花开美文(美文心阅牵牛花)(2)

说起牵牛花来历,还有个美丽动人的传说,相传,很久很久以前,伏牛山下的村子里有一对小姐妹,她们勤劳、善良,但她们的日子十分艰难,和乡亲们一样,她们连一头耕牛也没有,只有靠自己力量耕种田地。

有一次,姐妹俩在耕地时挖出了一只银喇叭,神仙爷爷告诉他们,只要在伏牛山放光的夜晚把银喇叭插进伏牛山眼,就可以抱一些金牛出来,从此过无忧无虑的生活。但善良的小姐妹并没有贪图金子,为了乡亲们都有耕牛,她们勇敢的吹响了可以把金牛变成耕牛的银喇叭,并把耕牛赶出山眼。乡亲们得到了耕牛,但姐妹俩却被埋在伏牛山里永远出不来了,为了纪念两姐妹,人们就把喇叭花称为“牵牛花”。

还有人们认为“牵牛”之名来自牛郎织女的传说:七月七日为牛郎织女飞渡银河相会之日,而牵牛花也于此时节开放,正好与牵牛星相应,故以“牵牛”命名。晚清名士王闿运在《牵牛花赋》序中说:“(牵牛花)胎于初秋,应灵匹之期,故受名矣。”“灵匹”即神仙匹偶,指牛郎、织女二星。

静待花开美文(美文心阅牵牛花)(3)

从古至今,文人墨客也争相为牵牛花创作诗词歌赋,留下了诸多佳作。宋代林逋《牵牛花》诗云:“圆似流泉碧剪纱,墙头藤蔓自交加。天孙滴下相思泪,长向深秋结此花。”是说牵牛花的喇叭口,如流泉喷涌,又似淡蓝色的羽纱剪裁而成。旺盛的藤蔓在墙头上互相缠绕。每年七夕织女与牛郎相会,牵牛花一直要开放到深秋,好似牛郎、织女忠贞爱情的象征。

南宋杨万里《牵牛花·其三》云:“素罗笠顶碧罗搪,晓卸蓝裳着茜衫。望见竹篱心独喜,翩然飞上翠琼簪。”把牵牛花比作少女,将牵牛花的形态、色彩、特性写得淋漓尽致。宋朝诗人梅尧臣在《篱上牵牛花》中写道:“楚女雾露中,篱上摘牵牛”,描绘的是一片晨雾朝露中,一位南方女子在采摘着篱笆上的牵牛花。诗人笔下的牵牛花总是最迷人的,牵牛花就像蒙着面纱的西域少女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牵牛花有顽强的生命力。在乡下,不论房前屋后、田间地头,还是在荒僻的路边沟旁,随便的丢几颗种子,就能生根发芽,努力的寻找向上攀援的空间,绽放着自己特有的美丽。到了深秋,虽然枯萎了,但一粒粒饱满的种子却留下了。明年,篱笆上又会出现攀爬的牵牛花。

静待花开美文(美文心阅牵牛花)(4)

牵牛花不但可供观赏,而且还可入药。它性寒,味苦,有逐水消积功能,对水肿腹胀、脚气、大小便不利等病症有特别的疗效。

俗话说:“秋赏菊,冬扶梅,春种海棠,夏养牵牛。”可见,在众多花草中,牵牛花可以算得上是夏花中的宠儿了。牵牛花“生如夏花之绚烂”,在于顽强。她那不屈不挠的精神,顽强求生的欲望,令人钦佩。

作者:美文心阅, 公众号:meiwenxinyue,天津人,热爱文学,用笔墨心悦心灵。作品散见报刊、杂志,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

—《END》—

美文心阅,meiwenxinyu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