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孩子看到“背诵全文”或者“熟读成诵”,就感觉如临大敌,头大不已。但熟读背诵对语文学习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尤其是教材上要求孩子背诵的段落篇章都是非常经典的,对孩子积累规范语句、学习结构和写法等有很大的帮助。

如何让孩子爱上诵读,轻松诵读呢?分享这几招。

1

熟读成诵

对于低年级的儿童来说,利用其记忆力好的特点,在反复地大声朗读中,孩子很容易记住内容简单、节奏明快的诗歌或是短文。低年级教材中所给予的背诵内容,往往都是朗朗上口的儿歌或是简单句式,多讲背诵方法是无意也是无益的,一个字即可——读!

2

理清文段结构或脉络

背诵的目的,不是为了背而背,而是为了增强孩子语文感知能力,积累规范的语言和规范的段落结构等,而这样的积累,可以帮助孩子进行语言应用,如:书面和口头表达。

一般来说,教材中要求孩子背诵的课文内容,在选材、组材和语句表达上都是非常规范、常见和经典的。在课堂上,教师肯定会在谋篇布局、组材选材上落实教学。如果孩子懂得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的课文结构和脉络的话,其背诵起来不会困难。

结构

小学常见的文段结构是总分和并列结构

总分结构很常见。其中“分”的部分可能从并列的几方面来说,比如:《海底世界》,围绕“各有各的方法”这句句子,写三类动物的活动方法。

背诵语文课文的小诀窍(背诵课文有妙招)(1)

并列结构一般在说明状物类文章中,如典型课文《桂林山水》,分别写“桂林山”和“桂林水”,在结构上类似,语言特点也类似,只要一节背出来,另一节略作变化即可记住。

行文脉络

☑按时间顺序

一般写“故事”、游记、观察事物类的文章。

☑按空间转移顺序

常见的一般都是写景游记类。

☑按事情发展顺序

一般都是典型的叙事类文章

☑按人物心情变化

一般也是叙事类、写人类文章,如《军神》

《举例》

按照时间顺序的,如《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课文的行为脉络就是按照时间顺序。

理出每个时间段后,记一记小村庄的变迁,“背诵全文”就不会显得那么恐怖了。

背诵语文课文的小诀窍(背诵课文有妙招)(2)

按照空间转移的文章,常常出现在“写景游记”中,如《颐和园》等。

背诵语文课文的小诀窍(背诵课文有妙招)(3)

3

背诵方法

情境法

有的课文内容具有较鲜明的视觉形象,或者说是画面形象,如能把文字化为画面,以图形为编码形式,储存脑中,将更容易记忆。可以给孩子提供图片或影像。比如,背诵《看月食》是,月食的变化图片可以通过简笔画呈现,将抽象的文字转换为具象,方便孩子理解和记忆。

背诵语文课文的小诀窍(背诵课文有妙招)(4)

孩子的想象力也是无穷的,有时候,让他自己闭上眼睛,根据文字提供的情景,自己在脑海里想象,让故事像放电影一样在脑海里呈现,可以使背诵变得有趣轻松。

化整为零

把理清脉络结构的文段,分成一层一层来记忆,可以使背诵变得轻松,且高效。 如果觉得一层一下子背消化不了,那就再细分,可以分到一句一句,积少成多,很快就会把一段背下来,然后,两段、三段……

背诵语文课文的小诀窍(背诵课文有妙招)(5)

比如,《燕子》这篇课文,在理清脉络结构后,可以先背外形,再背“飞行”,最后“停歇”,也可以让孩子自己选择背哪一部分,激发兴趣,先易后难。

背诵“外形”部分时,还可以引导孩子按照部分,一层一层背诵,化整为零,轻松拿下每部分。

分背合背相结合

这是在化整为零的方法上,将已背好的几句话,又合起来一起背,起到整合和巩固的作用。

结合记忆特色选用背诵方法

教育心理学家通过对比观察研究发现,人们在学习记忆过程中存在很大差别,根据其兴奋点的不同,可以分为“视觉型”、“听觉型”和“混合型”。

有的孩子通过听记可以牢记,但是自己看书却容易忘记,这样的孩子就是“听觉型”。可以引导其大声朗读,或者听录音,甚至听老师或者家长读来加强记忆。

有的孩子是“视觉型”,那就通过视觉刺激来加强记忆。除了让他看书朗读外,可以让他画简笔画呈现文字情境,也可以让他画出结构图(思维导图)来增强记忆。甚至,在他的小空间里,贴出背诵内容,给他视觉冲击。

4

背诵时间选择

人在半饥饿及临近睡眠之前是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所以要引导孩子充分利用早上、中午、晚上的这种时候。对于一篇文段,要求循环记忆,才能形成长期记忆,所以,要利用背诵时间对背过的进行巩固。家长可以利用接送孩子的路上,利用背诵文段,进行趣味亲子互动,一方面增加孩子的背诵兴趣,另一方面,对背过的内容进行巩固加强,形成长期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