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硬》曾经是最能代表侧田的一首歌,也是我歌单里存了六年的曲目。
高三备考的夜里,我每天都学到很晚,累了就会反复循环那几首歌,给自己打鸡血。《命硬》就是其中一首。
换个时代再一起
等荆棘满途全枯死
这盼望很悠长
亦决心等到尾 等得起
虽然当时不太听得懂粤语,至今也厘不清醒粤语的咬字,但是《命硬》的意境在我眼里,是远胜很多励志歌曲的。歌曲的内涵,像极了侧田自己,坚挺、不屈、犀利,命硬。
在之前的《歌手》,侧田也演绎了这首歌。作为当期最后一个登场的歌手,他选择了代表作《命硬》来述说自己的心声。
如同主持人说,“10年前他唱的是情歌, 现在唱的是自己。”
在全新改编的《命硬》中,节奏和律动都更贴合比赛的氛围,而抒发“命硬”的不屈服更是跃然纸上。
正如侧田自己所说:“刚开始的时候有一点担心,因为是粤语歌,这首歌在北方都不太认识,但是今天我很感谢所有观众都跟我一起打节拍,都非常投入。”
自然,他作为逆战歌手,最后以并列第四的名次成功晋级。
这是曾经的侧田,《命硬》仿佛是他身上的一个标签。而今天这首新歌《?》,听完我有了另一种感觉,他在逐渐撕掉四处是锋芒尖锐的“命硬”,用一首全新的、未知的、回归内心的《?》开始了新的里程。
《?》是他直面所有疑虑,自己打开质疑的门锁。
方杰的词,侧田的曲和监制,作品中的行云流水赋予了歌曲极强的代入感和表现力。
在这首歌中,侧田的唱是层层递进的,以自问的方式一点点深入去挖掘歌曲的内涵;同时舍弃了多元的复杂的编曲,以器乐介入,突出人声的质感。
在《?》中,最突出的莫过于侧田声音中的感情细腻,仿佛也完成了从《命硬》以来的过渡:
再强势和坚韧,也终将会面对内心的软肋与疑虑。
歌曲《?》无疑是一首侧田自我找寻的歌曲。
侧田的名气不算高。
即便是在广东地区,大众对他的印象也仅仅停留在《命硬》《好人》《男人KTV》等经典作品上。
他的歌,虽有粤语地区KTV里的爆款,但是并没达到深入人心的地步。
反倒是和曹格的打架斗殴更名扬千里。
想想也是挺不尽人意的,没有哪个明星愿意事业之外的生活被过分曝光。
侧田出生于1976年,一个音乐世家中,和大多数歌手一样,侧田从小对音乐产生了浓烈兴趣。
6岁弹琴作曲,10岁学习吉他,这为他以后成为一个唱作型歌手埋下了铺垫。
但他并没有能够及时去追梦。大学学习平面设计,毕业到了雅虎,他和大多数上一样按部就班。
直到两年后,他觉得那不是他想要的生活,这才不顾父母的劝阻,踏上了音乐的道路。
这时,侧田已经20多岁了。
2003年侧田被著名音乐人雷颂德发掘,成功步入了香港乐坛。
但他没有立刻出唱片,而是为古巨基写了一些歌,《梦中人》《大熊》《明星》都是侧田的作品。
四年时间,侧田把最好的作品都给了古巨基。
2005年,侧田发行了第一张唱片《Justin》。
不得不说的,这张处女作新专辑,首天销量15000张,年底更是斩获了四大传媒音乐颁奖礼的所有新人男歌手奖。
这个荣誉,在整个香港乐坛是极罕见的。
而侧田更厉害之处在于仅仅出了一张碟,便成功杀进香港红磡体育馆开个唱,这是很多歌手望尘莫及的。
他也被媒体称为“张学友的接班人”。
第二张专辑继续拿奖,第三张专辑则凭借《男人KTV》包揽了当年的“十大金曲”。
侧田就像一个明日之星,冉冉升起。
但他的命途很快发生了一场巨变。
先是打架斗殴的丑闻,然后是他的狂妄。
他说“在北京当个三线歌手,肯定比我现在赚的多十倍。我不明白为什么还有人觉得香港市场重要”,他又说“我的家人在美国,女朋友在北京,在香港赚钱为零,你告诉我,还有什么值得我留恋”。
这些话无非像一个导火索一样,和他的负面绯闻齐齐串联成一条线。侧田的形象跌入谷底,在青黄不接的香港乐坛,变成了“弃子”。
他选择了离开。
但这次离开,并没能让侧田一直续写自己的传奇。
粤语歌手要在北京发展,一是语言,二是人气,三是足够的包装。
而侧田统统都没有。
事业的马马虎虎,他混的并不好,也没出名。
于是,只得回到香港,签约新的唱片公司,转型投入了幕后,他的消息也彻底隐匿了一般。
几经沉浮的侧田,前半生如同《命硬》的缩影,经历了最无人问津的岁月;可现在,从《?》开启的,或许也是他最清晰自我认知的前路。
他知道自己是怎样,以及成为什么样的人,我相信这些就够了,他要的答案已经近在咫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