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姓氏更是一门复杂深奥的学问。人们常说“百家姓”,但其实我国见于文献记载的姓氏多达五千六百余个,解放后光是北京户口档案中的姓氏就多达两千两百多个。在如此众多的姓氏当中,有张、王、李这样极为常见的,也有死、尸、邪这样令人感到有些不寒而栗的。

成语故事一分钟了解克己奉公(他位列云台二十八将之一)(1)

东汉初年,也有这样一位姓氏极为罕见的开国功勋,他的姓氏不但稀有,发音还相当特殊,或许一万个人里只有一个人能够念对。他就是位列“云台二十八将”之一,一生大公无私,留下成语“克己奉公”的祭遵。看到这个姓氏时,或许很多人会直接念作“祭祀”的“祭”,但实际上它的发音是“zhài”,音同“欠债”的“债”。

西汉末年,祭遵生于颍川郡颍阳县,也就是今河南襄城县颍阳镇一带。据《后汉书》记载,祭遵从小就非常喜欢读书,尽管家境富裕,但他却并没有成为一个纨绔子弟,而是始终保持谦逊和俭朴的作风。不过,为人恭谨并不代表祭遵软弱可欺,在某次遭受官吏欺压后,他很快便结交宾客,将那官吏杀死以报仇泄愤。

成语故事一分钟了解克己奉公(他位列云台二十八将之一)(2)

新朝末年,刘秀率领部队四处征战,在途径颍阳时与祭遵相见,并因为其仪表不凡而让他担任了自己的门下吏。刘秀前往河北后,任命祭遵为军市令,掌管军中市集,不久后刘秀的家奴犯法,祭遵依法将其诛杀。刘秀得知此事后勃然大怒,但主簿陈副却表示祭遵不因犯法者是刘秀的家奴就网开一面,而是秉公办事,这正是推行法令所需要的人才。因此,刘秀不但没有惩罚祭遵,还封其为“刺奸将军”。

河北平定之后,祭遵因功被封为列侯,没过多久又以征虏将军的身份随骠骑大将军景丹等人攻入箕关。在一次作战当中,祭遵中了一箭,当即血流不止,其麾下士兵们见主将受伤,纷纷有撤退之意,但祭遵忍着伤痛大声呵斥,士兵们被骂后振奋精神,终于大破敌军。

成语故事一分钟了解克己奉公(他位列云台二十八将之一)(3)

尽管是文官出身,但祭遵的军事能力也不容小视。攻打山贼张满时,祭遵先是断绝了对方的粮道,随后坚守不出,等到另外两支山贼厌新、柏华前来与张满会合时,祭遵突然出兵,将这两股势力各个击破。第二年春天,张满的部队因为缺粮而丧失战斗力,祭遵顺势攻破城池,并成功将其活捉。

成语故事一分钟了解克己奉公(他位列云台二十八将之一)(4)

建武六年(30),祭遵随建威大将军耿弇等人行军至长安,打算经由天水郡攻打割据蜀地的公孙述。当时,割据陇右的隗嚣尽管表面上归附刘秀,但暗中和公孙述联合,因此一直借故拖延,不愿汉军从陇右进入蜀地。当时,汉军众将都认为可以加封隗嚣的下属,然后坐视其势力分崩离析,随后再讨伐公孙述,唯有祭遵提出隗嚣心怀异志,应当尽早将其铲除,防备其彻底做好叛汉的准备。

成语故事一分钟了解克己奉公(他位列云台二十八将之一)(5)

刘秀认为祭遵的话有道理,于是任命其为先锋,率军与隗嚣交战,祭遵也不负所望,成功击败了隗嚣派出的部将王元。在此之后,祭遵又几次击败隗嚣的部队,帮助汉军获得了在陇右战局中的优势。建武八年(32),汉军大胜隗嚣,但不久后公孙述派出援军,大将吴汉、耿弇都引兵撤退,唯有祭遵始终坚守阵地。

成语故事一分钟了解克己奉公(他位列云台二十八将之一)(6)

第二年春天,祭遵病逝于军中,临死前他要求用牛车将自己送回洛阳,丧事一切从简。不过,得知祭遵死讯后刘秀立即下诏让文武百官都去迎接其灵柩,自己也亲自身穿素服到场。对祭遵之死感到惋惜不已的刘秀此后上朝时也常常感慨道:“安得忧国奉公之臣如祭征虏者乎!”

据史书记载,祭遵为人清廉而节俭,如今我们常用的成语“克己奉公”最早便是史书用来赞美他的。每当获得赏赐,祭遵从不留给自己,而是全部分发给麾下将士,以至于自己一辈子都穿着毛皮裤子、盖布被,家中也没有什么财产可言。另一方面,祭遵崇尚儒学,一生尊奉礼乐,还向朝廷建议册封孔子后人、设立“五经大夫”。

综上所述,祭遵不但拥有一个稀有的姓氏,还拥有可贵的品德。作为东汉开国名将,祭遵一生奉公守法、坚守正义,将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国家,为此不惜始终过着节衣缩食的清贫日子。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在儒家经典熏陶下长大的人,祭遵尽管在日后成为了一员武将,却仍然十分重视文化发展。这样一位功勋卓著的人物,确实配得上史书中“克己奉公”的赞美,也值得后人尊敬、纪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