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几段文字,联系自己遇到的一些情况,觉得有必要认真思考这“无欲则刚”的问题百度可知,四字最初出自《论语》,但最终“成型”,还是来自林则徐,现在,随处可见他那句著名的格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记得川大的门口就是这句话的前8个字连名校,都以这种方式来“蹭”名人的“流量”当然,也像费孝通所说,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有益创造,最终都变成一种社会文化遗产广播四海,惠及天下林则徐的这句名言,一旦脱出他的口,就成为后世君子的处世警言了,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无欲则刚心态?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无欲则刚心态(无欲则刚还是有欲仍刚)

无欲则刚心态

最近读了几段文字,联系自己遇到的一些情况,觉得有必要认真思考这“无欲则刚”的问题。百度可知,四字最初出自《论语》,但最终“成型”,还是来自林则徐,现在,随处可见他那句著名的格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记得川大的门口就是这句话的前8个字。连名校,都以这种方式来“蹭”名人的“流量”。当然,也像费孝通所说,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有益创造,最终都变成一种社会文化遗产广播四海,惠及天下。林则徐的这句名言,一旦脱出他的口,就成为后世君子的处世警言了。

梁衡写林的文章,几近面面俱到,能感觉他在处理材料时,去取之难,主人公身上所有的故事,都那么富有典型意义,难以割舍。林则徐,作为封建社会最后一个士大夫,他的遭遇,他的英名,他的奉献,都已永垂青史了!从铁腕禁烟,到倾情治河,再到西辟良田,他一步步远离政治中心,却一步步书写自己的传奇伟绩。边疆环境恶劣,家人想以让他认错服罪的方式恳求圣恩宽恕,却被他明令阻止了,他不能让自己、让朝廷,乱了是非。这,就叫“无欲则刚”。

一个人,没有了私欲,纵使身陷逆境,也仍然刚强如故。这样的人可蒙一时之冤,但不会有一世之愧!

然而,天下有几个林则徐?如果不是权力加持,当下有几人能自拍胸堂,大胆承认光明磊落,无愧少疚?没有几个!

当然,我们不能像韩愈所说,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那么,这就回到了我们如果无法做到无欲之刚,是否还可以有欲仍刚的问题。

这欲,也如司马迁所说,“夫妇之际,人道大伦也”。有些“欲”,是人生而与俱的,尤其是现代社会对家庭的重视下,凡人“保家”“兴家”,乃是最大的也最合理的欲!常听人说,自有了妻儿,便多了不自在,因总有牵挂,无法再随性。这就是有那么多丁克,甚至独身的原因。韩愈笔下坞者王承福不是说吗?“功大者,其所以自奉也博。妻与子皆养于我者,吾能薄而功小,不有之可也。"正因为有这种“自知”和坦荡,坞者可以“视时屋之贵贱,而上下其坞之佣以偿之”,甚而至于,“有余,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工钱止于能存身而已,真是近于“无欲”了。

其实人皆有欲。合理的欲,合理的满足,不仅是符合自然规律的,甚至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在这样的认识下,不为五斗米折腰,以致冻馁妻儿,现代人当然是不接受的。但这在古代,有时还牵涉士大夫“骨气”的问题。视妻儿为私物的社会里,司马迁解释自己为何遭宫刑仍苟活于世,实恨“私心有所不尽,鄙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而不是不舍妻、子——“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现代社会,当不再有司马迁这样的心里纠结。上有老、下有小,不仅不可能因所谓道义轻易送命,反而要让自己变得异常坚韧,忍小忿践大谋行大志。

有了所谓“大谋”“大志”,这就不仅仅是个人之私欲了,可能上升到更为高尚的为公之欲了。举例而言,古人所说,行藏在我,用舍由时。凡读书之人,何不想得到明君之用,为国效力?但总有时也、命也,不得用之时。孔孟的遭遇,传唱千年。但这颗为民服务、为公献技的热忱之心,何尝不是一种大欲!他们固然可以无欲则刚,像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但太公如果没有钓来文王,他的才学,甚至不能垂之空文,更别说用于当世,百姓也不可能望来大旱之云霓。仁人君子的这“欲”,实现自身抱负的愿望,落脚点还是在于为民,所谓为生民立命!这欲,应有,要有,必有,并且,有欲仍刚!

当然,我们凡人,只是畅想与瞻仰,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不能做大事,但尽可以寻找机会,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小事。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是不愿谋,而不能谋,如能谋得好,而无此机会,则于个人,也是损失。这欲,应有,要有,必有!

除此而外,在个人、家庭之私欲上,则也应如坞者,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多了,就是洪荒,就是沉沦。在物质之欲上,一定要有所克制。“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才是我们“私欲”的极至追求,而不是有多少套房,多少辆车,以及多少存款!

在这样的认识下,对于财富,取所当取,做到孔子所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人生,要追求一种境界。这境界,不应是财富占有的多寡,而是身体康健、家室温馨、精神富足、人情和睦,在哪里都坦荡,任何时都优容!

最近读到的另一段文字,可以为这样的讨论画个句号。“畏首畏尾,身其几余?”这是《左传》里的一句话,是说,大国逼迫小国至无路可走,小国畏首畏尾,被逼到墙角,将被迫铤而走险。我们可能较少遇到这样被步步紧逼以至无立锥之地的情况,但总不少各种憋屈,各种不得已,各种一忍再忍一退再退,而这与求进步的社会、求进步的自己,矛盾将越积越深,最后真到了畏首畏尾,身其几余的地步。对此,必须在态度上、在行动上,表现出君子的“刚”来了!时不我待!

而“刚”的前提,就是前面一直讨论的,“无欲”!

因此,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这坚忍不拔,既是意志——斗争的意志、上进的意志的不可转,也是做人原则的不可动——对规矩的坚守,只求合理的、正义的欲!真正做到,“有欲仍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