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龙之朱近日,针对媒体反映个别地方毁麦开工及网上流传的“割青麦作饲料”短视频,农业农村部下发通知要求各地进一步全面排查毁麦开工、青贮小麦等各类毁麦情况,对违法违规行为,发现一起处理一起通知要求,对准备将小麦用于青贮的,要坚决予以制止对被征用为建设用地、小麦即将成熟的田块,要在小麦成熟收获后再开工对毁麦种树的,要强化耕地用途管控,及时发现并予以纠正,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河北省中南部5月小麦田间管理?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河北省中南部5月小麦田间管理(毁麦开工青贮小麦)

河北省中南部5月小麦田间管理

作者:龙之朱

近日,针对媒体反映个别地方毁麦开工及网上流传的“割青麦作饲料”短视频,农业农村部下发通知要求各地进一步全面排查毁麦开工、青贮小麦等各类毁麦情况,对违法违规行为,发现一起处理一起。通知要求,对准备将小麦用于青贮的,要坚决予以制止。对被征用为建设用地、小麦即将成熟的田块,要在小麦成熟收获后再开工。对毁麦种树的,要强化耕地用途管控,及时发现并予以纠正。

这份通知下得很及时,也基本涵盖了当下毁坏青苗的几种方式,相信会对一些地方恣意猖獗的毁麦行为产生震慑。无论如何,都应该坚决杜绝形形色色的毁麦行为,确保小麦安全成熟颗粒归仓。

小麦目前在我国播种面积超过3亿亩,总产量在1.3亿吨左右,是老百姓的重要主粮。小麦是否归仓,一头关系着种粮农民的收入账本,一头则关系到千家万户的餐桌安全。这绝对是一件牵系着国计民生的“天大的事”,各级政府每年高度关注小麦长势、病虫害治理以及抢收抢种等重要农事,心心念念粮食安全,就是例证。

然而,现实中,在很多人眼里,小麦仅仅被视为一种创造价值的产品,由此也滋生了诸多乱象。对此,应该深入调查,科学应对,要针对乱象背后的深层原因对症施治,不能仅仅指望一纸通知就天下太平。

以日前舆论炒得沸沸扬扬的青贮小麦为例。据媒体报道,河南省一小麦种植户称,2021年底,养殖场和他达成协议:“五一”期间带收割机来收麦,每亩1500元。他算了笔账:近几年,麦熟后再卖每亩约1200元,还要为收麦子连续忙碌20多天。这个事情值得深思,也提醒有关各方,应该采取切实措施,保障种植户收入水平,避免麦贱伤农现象的发生。

此外,据报道,河南一些地方有企业用小麦制作“手工干花”,宣称一亩地的小麦制作成干花利润3000元,这也对农民形成诱惑。至于一些地方因为土地征用而无视即将收获的小麦,粗暴开工铲苗,则属于另外一个问题。比如基本农田保护是否到位?耕地改变用途是否依法等等。

可以说,毁麦及小麦用作青贮饲料等乱象一再发生,除了种植户及企业存在逐利行为外,也暴露出个别地方少数干部和相关利益方,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站位不高、保护农民利益意识不强的现实。

粮食安全不是一句空泛的口号,而应该具体落实为一项项接地气的举措。不管是对小麦采取保价收购,还是对青贮饲料范围进行约束,对“干花”设置规则,都需要有部门有机构去执行。这中间,既需要政策的刚性,也需要政策的温度,缺一不可。

针对这一波毁麦事件,农业农村部相关司局负责人的表态就让人感到温暖,他说:“还有20天左右小麦就成熟收获,对被征用为建设用地的麦田,也要在小麦成熟收获后再开工建设,请珍惜农民朋友200多天的劳动成果,中国人的饭碗大家一起端。”

五月的原野,平原大地上,麦子已经开始灌浆,这是凝聚农民辛劳的黄金之麦。用不了多久,浩浩荡荡的收割机就在麦客的操纵下,自南至北开镰收割,这样的壮阔景象应该成为中国人端稳饭碗的底气,而不应该一再被各种干扰、阻挠破坏掉。(龙之朱)

来源: 光明网-时评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