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慧然1945届顾惠人校长创办赣州联中,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江西赣州崇义阳明中学?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江西赣州崇义阳明中学
胡慧然1945届
顾惠人校长创办赣州联中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上海全部沦陷。以嘉兴秀州中学为主体的华东联中停办。顾惠人校长、前沧泉老师等爱国师生先后冒严寒酷暑,忍饥挨饿,颠沛流离,转辗浙东、金华,经福建到达江西赣州
1942年9月,得到当地教会和热心教育事业的知名人士如蔡智传、潘作琴、余行鲁等的大力支持和赞助,与南昌基督教青年会创办的青年中学合作,在考棚街成立赣县基督教联合中学(简称赣州联中)。由顾惠人任校长,蔡智传为校董。联中收容各地来赣南的青年学子,设高、初中8个班级,教职员31人,学生416人,其中有168人是无家可归的救济生。所以开学之初,救济与教学并重,膳宿被服、书籍、零用,均由学校筹措解决。顾校长苦心奔走,殚精竭虑,不遗余力,一心奉献,令人钦佩。
发扬秀州精神 誉贯江西
赣州联中的办学条件是很艰苦的。校舍是一些简陋的木板屋,老师几人挤住一间斗室,同学睡的是很窄的双层木床。 小小的礼堂兼作饭厅。教室旁边的走廊是做课间操的“健身房”;人行道边挖沙坑,竖单、双杠,就是锻炼身体和上体育课的设备;唯一的篮球场四周,是生产自救、勤工俭学的蔬菜地和养猪场。教务主任俞沧泉提倡师生自力更生,不仅自己动手种菜养猪,搬柴运粮,自办伙食,而且想方设法勤工俭学。有的兼家庭教师,有的刻印腊纸,有的代织毛衣,有的画瓷板像,有的在闹市摆设地摊·。例如后来成为防疫专家的何晓青就曾在潘医师诊所帮助配方发药。 在艰苦的教育和生活环境中,在敌机频频轰炸的威胁下,全校学生以战区流亡同学为榜样,发扬秀州精神,严格要求自己,勤学苦练,使联中的教育质量在当时赣南的中学中位居前列,对江西的中等教育也起了促进作用。在1943年夏季江西高中会考中,赣州联中获第一名,为祖国培养了不少杰出人才。前后三届高中毕业生绝大多数考取当时的国立大学。 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李政道就是联中学生,联中学生参加赣南全区性写作、讲演、游泳、球类、田径等项比赛,均名列前茅。此外,学生自治会的活动也很活跃。如赣联中合唱团的抗日歌曲演唱,赣联中剧团演出的《军用列车》、《我的胜利》、《桃李春风》均得到社会的好评。
烽火不绝,教学不辍,赣州联中三年如一日,赣南人民喜聆秀州钟声。1945年1月,日军侵占赣南,顾校长毅然率领爱国师生重上征途,爬山越岭,跋涉于都,、会昌,颠沛五百里,于2月底到达山城寻邬 。 当时年仅13岁的方可可,现在还清晰地记得顾校长一家与她小姐妹俩风雨同舟的日日夜夜。赣联中在寻邬得到校董潘作琴医师的大力帮助,曾继续开学。6月,日车作垂死挣扎,战局吃紧,学校奉命结束,只好提前毕业考试后率部分学生再次转移,于6月19日到达福建长门,60余名字生得到妥善安置。不久,迎来了抗战胜利,为秀中在赣州的光辉一页写下完美的句号。
综上所述.表明赣州联中师生继本和发扬了母校师生爱国爱校,严谨治学,勤奋好学的优良传统.留下了珍贵难忘的回忆。我与我的妻子以及弟弟都是联中学生。我终身从事教育工作,曾代表校友会干1985年,1990年先后去嘉兴参加母校大庆,深深地体会到我们这些赣州联中的同学,为什么对母校有特殊的感情?主要是母校使我们受到终生难忘的教育,恩师们的言传身教,鞭策我们不断前进,特别使我们欣庆的是:当年的严父慈母般的好老师,如俞滄泉,汤马伟,张国生,黄宜福等至今健在,生活幸福,谨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诗句,聊表我们的情怀。
(1991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