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举行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两位武汉人茅永红、郑举选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武汉“洋厂长”威尔纳·格里希获颁中国改革友谊奖章。
茅永红是社区党建和治理创新的探索者,郑举选是小商品市场“汉正街”模式的主要开创者,格里希是武汉引进的中国改革开放第一位“洋厂长”。他们都为改革开放作出了杰出贡献,获得殊荣,对武汉是鼓舞和激励。
我们为什么要改革?郑举选的答案:要生存,要活下去。长江日报记者胡冬冬 摄
汉正街为什么落后了
此次与郑举选一同受到表彰的百杰人物中,还有一位浙江义乌原县委书记谢高华,“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催生培育者”。
很多人会习惯把汉正街和义乌拿来对比。
1979年,汉正街成为我国商品流通体制改革的探索者和先行者。
武汉档案馆 图
郑举选有着敏锐的时势嗅觉,也有过人的商业眼光,这使得他在汉正街众多的商贩中脱颖而出。
原武汉市硚口区区长涂和平在《盲侠、神商》一书中曾总结他:“注重商德,以仁治商,善于捕捉城乡小商品的需求信息,把小商品做成大买卖,成为汉正街最早纳税大户,的确代表了汉正街市场的兴起与发展。”
80年代,汉正街市场辐射全国20个省、1000多个县(市),成为全国最大的小商品贸易中心,被誉为“天下第一街”。
1994年,车水马龙的百年汉正街及奔走挑货的扁担工。胡伟鸣 摄
然而,随着全国各地小商品市场不断成熟,经营理念不断升级,汉正街“买全国,卖全国”的风光难再。
2010年12月28日,繁华而拥挤的汉正街小商品市场利济路至江汉桥段。记者金思柳 摄
与汉正街一样,义乌货郎们也有着经商传统。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创建于1982年,比汉正街的觉醒足足晚了3年。
东方IC 图
1991年义乌小商品市场以10.25亿元的成交额成为中国专业市场冠军后,至今已连续27年蝉联殊荣。
东方IC 图
改革开放40年来,义乌市从“无中生有”到“无所不有”,从全国的贫困县变为享誉全球的世界小商品之都”。
东方IC 图
如今再对比汉正街与义乌,问题已然摆在面前,不客气地说:汉正街落后了。
改革还应奔着问题去
问题孕育变革,这是一种社会规律,也是历史潮流。面对历史规律,人在其中不是消极被动的,只有主动求新求变,抓住变革时机,才会开创一番新天地。
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历史节点,骄傲可以有,豪气可以有,但更应居安思危,有探究和深思。改革从披荆斩棘而来,还要向披荆斩棘而去。
问题不可怕,它是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动力。躺在昨日的光荣簿上,看不到问题、不愿正视问题、不去解决问题,才最可怕。正视问题,反思问题,进而奋起解决,大胆试、大胆闯,这才是真正的改革精神。
郑举选在接受表彰后说,希望小商品市场来一场深刻变革,茅永红说,改革先锋也是未来改革先锋。这些确是肺腑之言。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改革还应坚定地奔着问题去,改革精神在今天的武汉应继续发扬光大。
来源:长江日报微信公众号
编辑:hu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