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护理常识一定要知道(新生儿护理小分享-宝宝第一个月的发展特征和护理重点)(1)

对于很多的新手爸妈来说,应对刚到来的小家伙,往往会显得手足无措。想当初我也是看了许多本的育儿书,关注了很多的育儿大V去学习育儿知识,但是纵使如此,也还是会有手忙脚乱的时候。

那我们一起来看看一月龄的宝宝都有哪些特点吧。

一、身高体重

宝宝第一周到第四周的具体指标数据可参考下图。

新生儿护理常识一定要知道(新生儿护理小分享-宝宝第一个月的发展特征和护理重点)(2)

数据来自《世界卫生组织儿童生长标准》

一般情况下,刚出生2-3天内,宝宝体重普遍会下降,只要下降幅度不超过出生时的10%,都是正常的,爸爸妈妈们不必过于担心,一般在7-10天后会恢复到刚出生时的重量。

二、一月龄宝宝的发展特征

1、第一周特征

刚出生的宝宝一般皮肤会是皱皱的,因为他们长时间在羊水中浸泡的缘故,有的宝宝身上会有比较重的胎脂,我们家姐姐出生的时候胎脂就比较重,妹妹就没有。胎脂它可以保护胎儿的皮肤,不要过早地强行将它去掉哦,后面会慢慢退掉的。

这个时候的宝宝多数时间都是在睡觉,每天大概要睡18-20个小时。

妈妈们不要担心他会饿哦,因为这个时候宝宝的奶量还不多,他的胃容量很小,等到了8-10天左右,胃容量就慢慢大起来了。相对来说,这个时期,睡眠对他而言要更重要一些。

2、第二周特征

这个时候的宝宝渐渐适应妈妈肚子以外的世界了,开始会打量周围的环境了。但是这个时候的宝宝其实是“近视”哦,他们只能看清20-30厘米的距离。

第二周的宝宝奶量相较第一周明显增大,饿得也快,这一般是宝宝的第一个猛长期,妈妈要按需喂养哦。

这周的宝宝除了食量增大以外,他依然是以睡眠为主。如果你注意观察睡觉的宝宝,会发现宝宝经常会突然的手脚或身体抖动一下,就像受了惊吓一样,这其实是宝宝无意识的反应,叫做“惊跳反射”,一般在三月龄左右会消失。

新生儿护理常识一定要知道(新生儿护理小分享-宝宝第一个月的发展特征和护理重点)(3)

3、第三周特征

这周宝宝的听觉、视觉、触觉都在飞速的发展。

爸爸妈妈们在宝宝睡醒了后,要多和宝宝交流哦,给他们唱唱歌,爸爸妈妈们的声音会让他们觉得温暖有安全感,同时也可以给宝宝听一些白噪音,类似于收音机的滋啦声,风声等等,这些声音哄睡有奇效哦,因为白噪音和宝宝在妈妈子宫里时听到的声音很像,所以宝宝很喜欢听。

刚出生的宝宝眼里的世界大部分是黑白色,红色是他能够第一个感知的色彩。

爸爸妈妈们这时候可以用黑白色卡或是红色的卡片,玩具来吸引他,这个时候他的视线会跟着走。

同时,宝宝这个时候的触觉也已经非常灵敏了,他可以通过触摸去很好的感知和认识周围的一切,所以爸爸妈妈们这个时候要多多和宝宝进行亲密接触哦,可以多多拥抱他,给他做做抚触等等。

4、第四周特征

这周的宝宝明显看起来像个大宝宝了,白白嫩嫩,圆圆嘟嘟的,非常可爱。

爸爸妈妈们可以发现,快一月龄的宝宝,个子已经长了很多,同时睡眠也少了一些,比前几周显得更加活泼了,喜欢挥手,踢脚动不停,有的硬实一点的宝宝偶尔趴着的时候,可能还会给我们一个抬头的惊喜,虽然可能只有一秒钟的时间。

由于这个时候的宝宝们指甲长得很快,再加上他们手上的活动越来越多,就会很容易抓伤小脸蛋,所以有的父母会给孩子戴上小手套。

但是呢,并不建议这样做,因为手套会使宝宝的手指活动受到限制,不利于手部运动的发展以及触觉的发展。同时呢,手套里面可能会有线头,万一缠绕住宝宝的手指,小宝宝又不会表达,时间久了没发现,可能会影响血液循环甚至是手指坏死的地步。这类的新闻也看过好几次,家长是后悔也来不及了。

所以正确的做法呢,是用婴儿的安全指甲钳去给他剪短指甲就好了。

新生儿护理常识一定要知道(新生儿护理小分享-宝宝第一个月的发展特征和护理重点)(4)

三、喂养重点

1、第一周

按需喂养,根据宝宝的需求来喂奶。

上面也已经说过了,新生儿胃容量小,吃得少,饿得快

我们要根据宝宝的需求来喂养,不能因为担心他吃不饱,强行把睡觉的宝宝弄醒来喝奶。

一般宝宝饿了的时候会有一些饥饿信号:嘴巴有吸吮动作或声音、有东西触碰宝宝脸时,他会移动头部去寻找东西并张开嘴巴、吃手、烦躁不安,哭闹等等。当然每一个宝宝的表现都不同,爸爸妈妈们注意观察自己家宝宝的特点就可以了。

新生儿护理常识一定要知道(新生儿护理小分享-宝宝第一个月的发展特征和护理重点)(5)

脐带的护理注意事项

给宝宝洗澡,换纸尿裤时,要保持脐带的清洁与干燥,不然可能会引起发炎。我们家姐姐当初就因为脐带护理不当导致发炎,去了医院。

一般情况下,脐带会在1-2周左右脱落。

新生儿黄疸要注意

新生儿中,可能有一半以上会出现黄疸的情况,主要表现为皮肤和眼睛黄,但是多数情况下都是生理性黄疸,一般半个月左右会自行消退。

如果宝宝出现:

·黄疸程度加重,由脸部到躯干四肢,手脚心甚至全身变黄。

·黄疸伴随宝宝身体不舒服、精神状态异常等。

·足月儿超过2周,早产儿超过4周黄疸未退。

·黄疸退了之后又出现了。

以上这四种情况,出现任何一种情况,都要带宝宝去医院检查一下。

2、第二周

同第一周,按需喂养,有两点需要注意:

第一点判断宝宝什么时候饿了,上面已有总结。

第二点,判断宝宝是否吃饱:

宝贝们吃奶时间一般在10-15分钟左右,一般开始饿的时候吃奶会非常着急,吃饱了后速度会明显减慢,或是主动停止吃奶,当然每个宝宝的特点不一样,有的宝宝吃着吃着就睡了,放下了又找吃的,有的宝宝一顿猛吃,吃饱了就睡。所以爸爸妈妈们要结合宝宝的特点来喂养。

其次,宝宝们每天尿湿尿不湿的片数一般在6-8片左右。这个也要结合宝宝的食量来判断,吃得多的宝宝用的尿不湿也会多一点。

最后就是看宝宝的体重增长情况,前3个月能保持平均每周增长250克左右。

·预防宝宝吐奶,学会正确拍嗝

根据宝宝的月龄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拍嗝方式,一般有:俯肩拍嗝、撘背拍嗝、趴卧拍嗝。

对于一月龄的小宝宝,最适合的是俯肩拍嗝,这也是应用最普遍的拍嗝方式

肩膀垫一块毛巾,竖抱宝宝,让宝宝身体紧贴胸前,俯于肩头,一手托住屁股,另一只手以空心掌的方式从下往上拍。

新生儿护理常识一定要知道(新生儿护理小分享-宝宝第一个月的发展特征和护理重点)(6)

·新生儿肠绞痛

肠绞痛是新生儿常见的现象,一般出现在2-4周,宝宝会表现为哭闹不止,握拳蹬腿等。这是一种生理现象,可以采用飞机抱的形式来缓解宝宝的不适。

但是如果宝宝哭闹伴随其它不适症状例如呕吐,拒食等,就要引起注意,及时就医。

3、3-4周

·可以在洗澡后给宝宝做一些抚触。除了可以增加他的安全感,促进亲子关系,同时能让宝宝拥有更好的睡眠。

新生儿护理常识一定要知道(新生儿护理小分享-宝宝第一个月的发展特征和护理重点)(7)

·正确应对吐奶或呛奶。

我女儿小时候吐奶是属于比较严重的,会直接喷吐,真的是把当时第一次当妈的我吓得够呛。

当然像我女儿这种情况的是很少的,多数宝宝是嘴角溢奶或少量吐奶,基本上也都是生理性的,因为新生儿胃呈水平状,贲门括约肌松弛,容易出现吐奶症状,同时喂养的姿势不对,或者吃的过多也都有可能会导致吐奶。

所以在喂养上要注意:使用正确的姿势喂奶,宝宝哭闹的时候不要喂奶,容易吸入过多空气导致吐奶,不要吃得过饱,吃完奶后要拍拍嗝等

·培养宝宝规律的睡眠习惯。

有的宝宝会出现昼夜睡倒的情况,这不但不利于宝宝的睡眠和身体发育,同时也十分影响爸爸妈妈们的休息。所以培养宝宝规律的睡眠习惯非常重要。

宝宝白天睡觉的时候,不拉窗帘,家人保持正常活动,和说话音量,不吓到宝宝就可以,晚上睡觉前不要逗乐宝宝,让他过于兴奋,同时晚上睡觉的时候尽量关灯,帮助宝宝形成良好的生物钟。

·应对宝宝“便秘“”

有的宝宝可能会出现几天不排便的情况,但是呢精神状态非常好,吃奶睡觉都正常,其实有可能是宝宝在“攒肚”了。

我们可以给宝宝做个腹部按摩来增加肠道蠕动,促进排便哦:手指并拢,绕肚脐顺时针环形按摩,如果天冷的话要记得先捂热手哦,不要冻到了宝宝的小肚子。

今天先分享这么多,有任何需要补充的,欢迎大家来评论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