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岸青追悼会现场
2007年3月23日凌晨4时20分,毛主席和杨开慧次子毛岸青在北京病逝,享年84岁。
根据葬礼安排,毛岸青追悼会于4月2日上午8时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大礼堂举行。毛岸青遗体安放在鲜花翠柏丛中,他身穿旧军装、头戴五角星军帽,身上覆盖着一面中国共产党党旗。
追悼会现场庄严肃穆,大厅上方高悬“沉痛悼念毛岸青同志”横幅,下方则是毛岸青巨幅遗像,党和国家领导人送来的花圈摆放在最显眼的位置,数千人民群众自发来到现场送别。随着哀乐响起,送别人群排队进入大厅,大家朝着毛岸青遗体深深三鞠躬。
在追悼会现场,毛岸青儿子毛新宇紧紧抱着父亲遗像哭泣,妻子邵华更是哭成了泪人。另外,毛岸青妹妹李敏、李讷,嫂子刘思齐也站成一排。自从毛主席逝世后,他的子女们极少出现在公众面前,如今以这样的方式同框,着实让人感动。
邵华和李敏、李讷等人合影
追悼会结束,毛岸青遗体入殓后由8名军人护送被抬上了灵车去火化。毛岸青葬礼全部结束后,官方报纸刊登了评论文章《“凡人”毛岸青》。这篇文章详细介绍了毛岸青生平,一开始就写道:
“毛岸青离世了。至此,人们方才惊觉,对这位伟人的儿子竟有些陌生。陌生到不知他长得什么样子,不知他生前在做什么事情,不知他经历的是怎样的一生。许多人甚至埋怨自己:为什么不去多关注他一些、多留意他一些呢?”
相比在朝鲜战场牺牲的毛岸英,很多人对毛岸青的名字感到颇为陌生,可他的一生也充满曲折,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1923年11月23日,毛岸青出生在长沙板仓外婆家中。毛岸青出生后,正是毛主席最为繁忙的一段时间。
1927年“八七会议”结束后,毛主席要回湖南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当时的湖南因“马日事变”到处都是白色恐怖,共产党人遭到疯狂屠杀和逮捕。毛主席深知从此要直接领导军事斗争,如果把孩子带在身边将危险重重。
杨开慧和毛岸英、毛岸青
于是,当年8月底的一天毛主席把妻子杨开慧和刚出生不久的三子毛岸龙送到岳父母家中,而毛岸英和毛岸青之前就回到板仓。分别时,毛主席对杨开慧说:“霞(杨开慧,号霞,字云锦),我这一次离开后真不知道何时再回来。如果我牺牲了,你也不要太难过,把三个孩子抚养成人,让他们继承我的遗志。”
毛主席万万没想到,他这次跟杨开慧分别将是永别。1930年11月14日,杨开慧被敌人杀害,年仅29岁。杨开慧牺牲后,杨开智将三个外甥接到家中跟外婆一起生活。远在上海的毛泽民得知情况后,他认为三个侄子在板仓乡下很危险,于是在得到党组织的同意后,将三个侄子接到上海。
毛岸英、毛岸青和毛岸龙来到上海后,进入我党外围组织中国革命互济会创办的大同幼稚园学习生活。很不幸,由于顾顺章叛变导致大同幼稚园暴露,所有工作人员被迫撤离,结果绝大部分孩子处于无人看管状态,三兄弟一度流落街头,而毛岸龙则下落不明(一说病死)。
毛岸英和毛岸青
毛岸英和毛岸青在上海度过近5年时间,期间吃尽了苦头,而毛岸青头部遭到重击,留下了无法治愈的病根。毛岸英后来回忆跟弟弟这段凄惨经历时说:
“除了没偷人东西,没给有钱人当干儿子,别的都跟《三毛流浪记》中的三毛一样。睡马路呀,给人拖地板呀,从垃圾箱里找破烂呀,全干了。上海有个外白渡桥,黄包车拉上去很费力,我跟弟弟岸青就在后面帮着推,推上去人家给几个小钱……”
1936年6月,毛岸英和毛岸青两兄弟被党组织送到苏联莫斯科学习生活,此后一段时间他们的生活相对安宁。1937年11月,两兄弟终于跟父亲取得了联系,那一刻他们相拥而泣。毛岸英立即给父亲写了一封信,还附寄一张他跟弟弟毛岸青最新的合照。
毛主席收到儿子的信件已经是次年3月,他依旧激动得热泪盈眶,当即回信一封:
“亲爱的岸英、岸青:时常想念你们,知道你们情形尚好,有进步,并接到了你们的照片,十分的欢喜。现因有便,托致此信,也希望你们写信给我,我是盼望你们来信啊!我的情形还好,以后有机会再写信给你们。祝你们健康、愉快与进步!毛泽东三月四日。”
毛主席给儿子的信
这是毛主席在时隔10年后,第一次给儿子写信,字里行间饱含对他们的关心,从此他们之间联系密切。虽然两个儿子不在身边,可毛主席对他们的要求非常严格,比如他在信中写道:“为你们及所有小同志,托林伯渠老同志买了一批书,寄给你们,不知收到否?”
再比如1941年1月31日,毛主席给正在苏联读中学的两个儿子写信。信中,毛主席再次对他们在学习上做出严格要求:
“你们长进了,很欢喜的。 岸英文理通顺,字也写得不坏,有进取的志气,是很好的。 惟有一事向你们建议, 趁着年纪尚轻,多向自然科学学习,少谈些政治。 政治是要谈的,但目前以潜心多习自然科学为宜,社会科学辅之。 将来可倒置过来,以社会科学为主,自然科学为辅。”
毛主席还对两个儿子为人处世做出要求,他说:“人家恭维你抬举你,这有一样好处,就是鼓励你上进; 但有一样坏处,就是易长自满之气,得意忘形,有不知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危险。”
毛岸英和毛岸青
自从跟两个儿子有了书信联系后,毛主席就渴望跟他们见面。1945年底,毛岸英回到延安,而毛岸青则在1947年秋才回国。毛主席得知后非常高兴,他还专门写信告诉正在参加土改的毛岸英,“这个孩子很久不见,很想见见他。”
毛岸青回国的第一站是哈尔滨,组织上根据他的要求,安排他来到黑龙江克山县参加了土改。当时克山县土匪横行,冬季酷寒,身体并不好的毛岸青化名“杨永寿”,他以最普通工作人员的身份走村串户,深入最基层的老百姓家中,跟当地干部一起打土豪分田地,宣传共产党的土改政策。
在克山县工作期间,毛岸青还努力培养当地优秀青年,显著提高了大家在土改工作中的思想觉悟和革命斗争水平。1949年7月,毛岸青来到北平香山,父子俩时隔22年后终于再次见面,那一刻他们紧紧相拥,场面无比感人。
毛岸青当时头痛情况难以改善,尽管他一再要求能去战场最前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但组织上最终安排他到中共中央宣传部马列著作编译室工作,主要负责俄文翻译方面的工作。毛岸青全身心投入工作,熬夜工作导致头痛,看了好几个医生都没有好的治疗办法。
毛岸青和邵华
前面提到毛岸青在上海流浪头部遭到重击,这让他头脑中有一个“定时炸弹”,如果没有太大刺激就处于稳定状态。然而谁也没想到,毛岸英的牺牲直接引爆了这个“炸弹”。1950年10月14日,毛岸英跟妻子刘思齐告别,以“出差”为理由前往朝鲜战场。
当时刘思齐因为急性阑尾炎住院接受手术,毛岸英跟她说了很多话,叮嘱她多照顾一下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的毛岸青。毛岸英从医院出来后又去了岳母家中,他又请张文秋多照看毛岸青。当年11月25日,毛岸英在朝鲜壮烈牺牲,年仅28岁。
毛主席得知噩耗后,他要求所有知情者必须隐瞒这件事,包括毛岸青、刘思齐和张文秋等亲人都不能告知。毛岸英牺牲后,不知情的张文秋每周都会让毛岸青来到家中,除了做一些好吃的外,还给他洗掉脏衣服,甚至临走时还给他一些零钱。
一来二往,毛岸青和张文秋次女邵华熟悉起来,这为两人后来结为夫妇埋下了伏笔。与此同时,毛主席也把更多的父爱给了毛岸青。每当毛岸青来中南海时,毛主席都会详细了解他工作、身体情况。
毛岸英和刘思齐
1952年初,刘思齐偶然得到一张毛岸英在朝鲜战场的照片,当她将照片给毛主席看时,被告知毛岸英已经牺牲了。对于毛岸青来说,年幼时父亲就不在身边,母亲更是早早牺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哥是他最亲的人。两人无论是在上海,还是在异国他乡,毛岸英都是毛岸青唯一的依靠,所以感情很深。
正如此,当毛岸青得知大哥牺牲了,他彻底崩溃了,头脑中的“定时炸弹”爆炸了。眼看国内医生束手无策,毛主席安排毛岸青前往苏联治疗。很遗憾,毛岸青头部受伤时间太久远了,苏联医生也没有特别好的治疗方法。
1959年,毛岸青回国来到大连南山宾馆休养。张文秋得知消息后,她利用邵华放寒假的机会,于1960年1月带着邵华来到大连看望毛岸青。据知情者透露,张文秋此举多少有安排两位年轻人相亲的意思。
毛岸青这时已经30多岁了,毛主席也非常着急,希望儿子早日结婚。毛主席对邵华也颇为熟悉,原因是刘思齐每次去中南海时,邵华只要有空也跟着姐姐前去。邵华喜欢读书,她一度跟毛主席成为了书友。
邵华和刘思齐
有一次,毛主席在跟邵华讨论一本书时,突然话锋一转提到了毛岸青:
“我那个老二,三十好几了,虽然遇到过不少姑娘,却至今没有一个中意的。我批评过他,你谈恋爱找对象,就不要说你是毛泽东的儿子嘛!就说你是中宣部的翻译不是很好嘛。我劝你找个工人或农民出身的人,这对你可能还有些帮助。你要求条件高了,人家的能力强,看不起你,那就不好了,整天不愉快生闷气,那还有什么意思呀……”
邵华当时非常纳闷,之前毛主席从不跟谈起毛岸青情况。回去后,邵华将毛主席那番话告知母亲。张文秋听后哈哈大笑,于是就有产生了去大连看望毛岸青的想法,让两位年轻多“接触”。
张文秋本以为这是一次很普通的见面,可他们却产生了爱情。1960年4月30日,毛岸青和邵华在大连举行了婚礼。跟毛岸英婚礼一样,毛岸青婚礼也非常朴素。邵华比毛岸青小15岁,可她如同大姐姐一样照顾他。
毛岸青和邵华结婚现场
毛岸青因为头痛导致记忆力较差,出门时经常忘记带必须的物品,细心的邵华每次都会给他整理一番,甚至连擦汗的毛巾都给他备着。不过,婚姻生活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毛岸青和邵华也难以避免争吵,加上毛岸青头痛不能受到刺激。
邵华颇为委屈,想来想去她给毛主席写一封信汇报情况。毛主席理解儿媳,他深知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但他劝说的方式又很特别。毛主席很快回信一封:
“你好!有信。拿来,想看。要好生养病,立志奔前程,女儿气要少些,加一点男儿气,为社会做一番事业,企予望之。《上邪》一篇,要多读。余不尽。父亲”
毛主席在信中提到的《上邪》是收录于汉朝乐府民歌《铙歌十八曲》,里面列举了自然界中五种不会出现的自然现象,以此来称赞女子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全文是:“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毛主席
邵华将《上邪》反复朗读,她渐渐了解毛主席的用意,而毛岸青在毛主席的劝导下,也渐渐理解邵华。邵华几十年如一日地喜欢摄影,毛岸青的很多照片都是出自妻子之手,而他也逐渐对摄影产生兴趣。
我们知道,毛岸英牺牲前没有留下孩子,这是一个遗憾。1970年1月17日,邵华生下儿子毛新宇。对于这个孙子,毛主席非常喜欢,还专门给他取了这个名字。毛新宇曾说:“我的名字是我爷爷取的。新宇,代表新的天地,老人家希望我将来会对社会、对国家作出贡献。”
1976年毛主席逝世后,他的子女渐渐淡出公众视野,毛岸青和邵华更是如此,他们谨遵父亲生前要求,过着最平凡普通的生活。晚年的毛岸青和邵华住在北京市郊一处普通的房子里,几十年时间里他们偶尔会出现在纪念毛主席的活动现场。
另外,毛新宇在很多公开场合说:“爸爸一直都非常想念爷爷,他晚年经常一个人拿着爷爷的照片哭……”
毛岸青全家福
然而,邵华一年后也随夫而去。2008年6月24日,邵华病逝,享年69岁。毛新宇遵照父母的遗嘱,将他们的骨灰送到长沙板仓杨开慧墓园里下葬,永远安眠在母亲身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