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网7月20日讯(记者 徐昇)你理想中的动物园什么样?现代动物园不仅是游客获取科学知识的地方,动物保护的前沿阵地,更是一个生命与生命对话的地方。7月20日下午,“动物理想家”——国际联合实践营的首场交流会上,学生团队齐聚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对动物园园区规划、视觉系统、动物场馆、服务体验等方面分组讨论,集思广益,共同助力动物园服务系统升级。

动物园都有什么特色(未来动物园什么样)(1)

同学们展开分组讨论

记者了解到,“动物理想家”——国际联合实践营由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联合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共同发起,小象君动物与自然保护智库、造点共益设计、野声自然创变者、全球大象关爱中心(Global Elephant Care)、GW动物园设计(GW Zoo Design)等多家机构协作。来自哈佛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米兰理工大学、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南京林业大学等分布于22个国家的160多位师生,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与实践营活动,共同探索在城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新路径。

为期10天的国际实践营活动中,来自于建筑设计、景观园林设计、商业设计、社会设计等多个方向的学生们,将以为人类和动物创造一个城市空间的共同理想家园为目标,在专业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南京红山动物园的策划、改造和更新设计,打造动物们的理想家园。

獐和小麂是南京人民的好朋友。作为“土著”,它们生活在紫金山、老山、栖霞山等地,也曾多次被送上了报纸头条。红山森林动物园獐麂坡, 自然的地形土壤,原生植物、野生鸟类与獐和小麂一并构成南京本土生物多样性的窗口,颇受孩子们喜爱。“但獐和小麂常常因为‘害羞’,善于躲藏,导致观览过程中人们看不见它们可爱的模样。所以很可惜,我们常常在动物园里‘看不见动物’,拥有着体验障碍。”造点共益设计师杨琬玥说,如何解决“看不见的动物”这一游客体验问题?此次团队立下了不小的设计挑战——通过獐麂坡的更新,让游客喜欢找动物、擅长找动物、增加收获感。

毕业于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景观建筑专业的陈晟则认为,獐麂坡的更新,不仅要落实解决游客体验性的问题,更要以点到线带面的针对整个园区进行更新。包括优化线路布局使得人车分流,让路线和路牌合理化结合;优化动物笼舍,注重游客休息区、教育功能区的建设;破旧道路改造,公厕提升,园林景观优化等。

“一方面注重动物的福利,让动物有更好的生活空间;另一方面注重游客的游览体验。用发散性思维来思考对南京动物园提档升级,只有双向的福利都提升,才能真正成为现代的优秀的动物园。”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园长沈志军说,动物园是一个生命与生命对话的地方。在这里,无需更多语言,只需要打开内心最单纯、最柔软、最真诚的部分,就可以感受到来自于大自然的无穷生命力。

“动物园不仅考虑到人的需要,更多要考虑到动物的需要,让它们住得舒适,体会到这是家园的感觉。”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李翔宁告诉记者,作为新一代的建筑设计师和规划师,目标是让人类融入拥有丰富生命形式的缤纷世界,促进野生动物与我们共生共存。作为活动发起方,他非常鼓励学生们创新、合作与交流,希望大家能大胆设想,革新设计,重建人类与动物在城市中的共生关系。

校对 盛媛媛

来源:紫牛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