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张家界,世人皆知国家森林公园或天门奇峰,就连本地人向外界推荐张家界时也无外乎介绍几个景区而已,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张家界的古迹有哪些?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张家界的古迹有哪些(张家界人都走过这座桥)

张家界的古迹有哪些

提起张家界,世人皆知国家森林公园或天门奇峰,就连本地人向外界推荐张家界时也无外乎介绍几个景区而已。

其实,大庸历史纵越千年,境内留存的遗迹数之不尽。不过,时至今日,在“文化只有具备包装条件并且能够产生一定的经济收益才算有价值”的大环境影响下,一些古遗存已被丢弃在城市的角落无人问津。

也许是一座桥,或者一座塔,亦或是一块刻着几句碑文的不起眼的石块,这些都是一座城市历史发展脉络里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缺少了这些,城市的历史只能是一幅幅阶段性拍摄的定格照片,而非连贯的影片。

早前在张家界某论坛发现了一幅老照片,“无事桥”这个名字吸引了我。无事桥——多么别致又富有哲韵的名字,从照片所见,它并无太多特色。

不过,通常可称“无事”的,说不定就有太多的故事。此后发说说询问微友圈,得到具体地址,找了个好奇心难耐的时刻,前往桥址所在。

他在现今大庸桥公园内,通过与“老照片”的对比,发现桥后背景建筑没有太大的差别。这只能说明所谓的“老照片”是特意修饰得古老,“老照片”的拍摄年份可能是在90年代或更近。顿时,心里凉了半截。

难道只是个噱头吗?

走向桥面才发现,驴子之前曾经走过,当时只以为是个堤坝,未留意竟然是座桥梁。

因为桥面已然与砂石路面无异,加之边缘杂草树木横生,桥梁又无任何包括凸起的特征,使得这座无事桥根本无法引起人的注意。

此前询问一位家住桥后村庄的老者,对方竟从未听说有“无事桥”一说。心道:这次的寻古可能并无太大价值了。

桥边有游船出租,借此询问一些来历,这才又来了精神。

首先是从桥名开始,几位经营者肯定了“无事桥”的桥名。其中一位年老者说明了桥梁的大体年份:为距今150-200年间的清代所建——这的确是一顶古桥。租借船只近桥梁一探究竟,见我是单纯的访客,他们给予了免费。

船行桥下,细观。

无事桥是三孔双墩结构,其中有一孔后来修缮过,余两孔还是维持原貌。

桥孔低矮,或者是当下与修桥时水位的不同形成的差异,刚刚好可以容一船通过。

不过有些奇怪:无事桥使用“船型桥墩”建筑方法,即桥墩外加置船尖型石结构,此法一为削减水阻,通过分解水流的直面作用提高桥墩的抗冲力;二为避免船只对桥墩的撞击。不过,为什么无事桥两个桥墩只做了一个两侧的“船型桥墩”,另一个是垂直如水?难道以前桥底水流在通行几个桥洞时的水量不同,还是其中一个桥洞不作通船使用?

不得其解。

无事桥造型极其简朴,或者也可能是后世维护不利,遗漏了当时本有的一些精巧结构。否则,你无法相信这是崇尚艺术修饰的清代产物。

直到航行桥洞下,被自然侵蚀或者历史上诸多触碰造成的石壁斑驳方才显现它的冗长的岁月。

还有就是附着于桥身上的植被,疯狂的将石桥全部包裹,加上毫无打理,这座“乱蓬蓬”的古桥被完全遗忘也就在情理中了。

无事桥不远处又新建了一座漂亮的仿古石桥,可能现代人更习惯于眼睛里看到的美观的样式。尽管还没有名字,如果有人将会面地点定在大庸桥公园的桥上,多数人指定或默认的也会是这座新桥。

无事古桥的故事慢慢的也就被遗忘了,而且不会有人再有兴致去寻找了,尽管我们已经不太知道它的来由和前文所提到的那些疑问究竟何解了。

后记:

走出大庸桥公园时,再次遇到先前询问过的老者,她问:找到了吗?我说:找到了,就是她!边答边手指距离我们不远的桥梁。她惊异:啊!这就是无事桥?来来回回走了几十年了不知道还有个无事桥啊!

来源丨傻笑的驴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

湖南人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