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苏稚赴美讲学期间留影。受访者供图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2月5日电(记者 上官云)“对于京剧艺术来说,我最想传承下去的,是前辈名家们的艺术精髓,以及高尚品德和一丝不苟的精神。”近日,京剧名家、中国戏曲学院教授苏稚接受中新网(cns2012)记者邮件专访时如是说。她认为,京剧教学要注重戏与技的结合,使传承落到实处。
苏稚生在北京,1949年考入中国戏曲学校学戏。当年教她的老师,几乎个个都是名家:方连元、范富喜、邱福棠、程玉菁……回忆早年学戏的经历,苏稚感受颇深,她说:“老师们不光戏唱得好,而且敬业、认真、品德高尚。”
“方连元先生是著名的京剧武旦。我1949年考入戏曲学校,刚入校开蒙阶段,师承方连元先生学习《扈家庄》。这出戏的难度很大,学戏的时候,方连元先生一句一句的教、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示范。学这个戏,为我今后的表演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苏稚印象中,方连元先生给学生上课并不是“长篇大套”,而是在教学的过程,根据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具体条件边示范边讲要领。比如,《扈家庄》这出戏里,扈三娘的“云手”是一个亮点。苏稚说:“扈三娘英勇善战,方先生说,她的云手可以掺点小生的劲头。小生的心劲比旦角的劲头稍大,女将会显得更加威武”。
苏稚在中国戏曲学校1958年的毕业照。后排左起:苏稚、 徐若英 、王道津 、陈国为。受访者供图
“老师强调,包括大云手、小云手等在内的每个云手,都应当由内心支配,云手是为人物服务的,美和顺是基本要求。”苏稚把方连元先生的要求用28个字记在本子上:膀臂手肘全放松,云手揉球随心灵,身体用到八分劲,亮相神态似英雄。“方先生的劲头很难学,有时简直就是学不上来”。
为了学好武旦的基本功、唱好戏,苏稚着实下了很多功夫。早先,她曾跟随方连元先生学《打店》,地点在赵登禹路男生宿舍的院子里。长方形的院子挺宽敞,但地面破旧、高低不平,一不小心就绊个跟头,老师规定,凡是“翻”的技巧一概不让在这块地上走出来。
“老师特别认真,就在这儿走了一个‘抢背’,我想去扶,但他不让。”苏稚既震惊于老师优美的舞姿,又学戏心切,也学着老师“蹿”了一个“抢背”。她回忆,“当时方先生就把我揪起来,心疼地说:你可不能在砖土地上走,戳伤了膀子可不得了”。
除此之外,上学的时候,苏稚最熟悉的地方之一,是学校的204教室,她几乎天天在那儿练功背戏。学《战金山》的时候,程玉菁先生要求上课前得先把“靠”扎上,但当时教具室并没有“靠”。
苏稚教授生活照。受访者供图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到大众剧场后台,就摸着靠旗看。”苏稚大着胆子,想跟人家借一副旧的靠旗,没成想负责靠的老师真的同意了,“我连夜用一条练功裤把旧靠用针线补得整整齐齐,先拿这个靠练功”。
苏稚说:“这身靠成了我的命根子,我把靠藏在五楼的小耳房,每天早上摸着黑扎靠,跑‘圆场’、练习‘蹲翻身’、‘耍下场’等,‘靠功’突飞猛进,程玉箐老师非常高兴,开始教我‘粉蝶儿’,我也学得很快”。
1958年,苏稚毕业后,被分配在当时的中国戏曲学校实验京剧团,担任主要演员。此后又回校任教,开始了长达三十余年的教学工作。2017年,已退休多年的苏稚接到了“名家传戏——当代戏曲名家收徒传艺工程”这一项目的邀请,经过慎重考虑,她选择了《扈家庄》、《战金山》作为传戏剧目。
苏稚(前排左一)和学生们在一起。受访者供图
“《战金山》是京剧刀马旦行当的经典剧目,像《扈家庄》,其唱、念、做、打、舞一应俱全,也是旦角武戏里的经典戏。”整个传艺过程,中国戏曲学院教师李亚莉、传艺对象张琦的刻苦认真给苏稚留下了深刻印象。她说,“在授课中,我们注重唱、念、做、打、舞,以及表演与音乐的配合,也非常感谢李亚莉和同学们在授课过程中一丝不苟的精神和辛苦的排练”。
由此,苏稚认为:“京剧教学,传承重要的是传承前辈名家们的艺术精髓,以及高尚品德和一丝不苟的精神。在教学中,也只有讲究戏与技的结合,最终才能使传承落到实处”。(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