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羊城派记者 李焕坤

通讯员 荔宣

位于广州十三行地段十里洋场的沙面、西堤,曾是广州最繁华的地方,为使沙面和西堤街区得到更好的保护利用,体现“老城市、新活力”,今年开始荔湾区遵循“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重点提升步行街区、沙面公园、中央大街、夜景照明、背街里巷、城市家具等,旨在打造“广州西客厅”,完整展现广州近代历史风貌,再现滨江商埠繁荣景象。

该提升工程计划于9月30日前完成。28日,羊城派记者走进沙面与西堤——

沙面

整体绿化面积增加560m2,建设“大沙面公园”

广州打卡沙面岛(沙面全岛变身大沙面公园)(1)

如果经常出入沙面,现在到岛上你会发现环境变得更加通透、绿化面积更大。

在沙面南街上原本有一个围墙和绿篱围起的沙面公园,现在变成了疏林草地,大草坪外有多条人行道可通往江边,一览白鹅潭“三水交汇”之美。

广州打卡沙面岛(沙面全岛变身大沙面公园)(2)

荔湾区住房和建设局局长游志红向记者介绍,之前沙面公园因为用围墙和绿篱围起,导致人行道狭窄,两人并排行走也困难,同时挡住了行人望江视野。“经过规划专家、绿化园林专家等多名专家的研究,我们决定把围墙拆掉,这样首先公园被‘打开’了,游人可以更自如地进入;第二,南街人行通道拓宽了一倍以上,人能更舒适地通行;第三,走在南街上、草坪上,‌‌白鹅潭风情都能一览无遗。”

中央大街现在则以对称式模纹花坛布局和花境组合,展现欧式园艺博览廊,结合环岛花带的种植,沙面岛总体绿量实现有增无减,整体绿化面积增加560m2

广州打卡沙面岛(沙面全岛变身大沙面公园)(3)

从郁闭到开敞,从隔江到通江,沙面全岛正被打造成“大沙面公园”。

增加行走休憩空间,提升对人“友好度”

环境改善之余,记者注意到沙面对行人、游人的友好度更高。

沙面喷泉池被改为“涌泉池”,游志红介绍,受当时技术条件影响,沙面喷泉之前的喷嘴是尖头裸露的,如果有人不慎跌进喷泉,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这次提升我们变喷泉为涌泉,用圆形罩子罩住喷嘴,安全系数提高;其次水循环使用,水能长期‘活’起来”。

广州打卡沙面岛(沙面全岛变身大沙面公园)(4)

在沙面大街29号旁的一条老旧巷子,因为风情满满,成了沙面新的网红打卡点。游志红告诉记者,这条老巷原本停满了私家车,多处有杂物堆放,墙体老旧,在与居民协商后,区住建局对建筑进行清洗养护、三线下地,修理更换老旧管线、场所排水不畅等改造,在巷子口摆放两个立体花坛,让车辆无法进入,成为“口袋公园”。包括这条巷子在内,区住建局将9个老旧院子和3处围闭经营场所变成“口袋广场”,把5条老旧巷子变为“经典小巷”,为原岛居民提供品质生活的精神体验。

停车设施不足,车辆进入造成交通压力是沙面岛长期面对的问题。本次提升逐步取消室外停车场,机动车统一停放在可容纳480个车位的新建机械停车楼内,盈余安置400个现状室外停车位,把停车空间转变为活动空间,扩容8200m2活动场所,实现人车分流。

通过拓宽人行道1320m2、优化16处无障碍设计、改造7处小转弯半径、增加6处港湾式停车等措施,保障行人安全,还空间于民,打造步行街区。精细化慢行交通组织,处处可见的无障碍设施,改善原来中央大街高差不平的情况,提高游客走路舒适性。

游志红告诉记者,此次提升为沙面改造第一期,基本在国庆节前能呈现出来。“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细化,着力于在产业方面的升级,对沙面的产业进行一个总体规划和提升,特别是设置一些企业准入门槛,更好地体现历史传承和欧陆风情。”‌‌

西堤:打造灯光流动历史展

广州打卡沙面岛(沙面全岛变身大沙面公园)(5)

距离沙面不远的西堤,则在提升工程后,建筑立面更加干净整洁,夜间景观照明更具广州特色。

游志红介绍,南方大厦、粤海关旧址、广州邮政博览馆等多个西堤著名历史景观照明采取“半照明”理念,明暗区分,突出文物建筑的历史厚重感,打造越看越耐看的夜景效果,为行人提供安全舒适的夜间活动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广州邮政博览馆向人行道方向的四面窗户上采用了‘智能贴膜透明屏’技术,通过见光不见灯、不破坏文物建筑基底的手法,以邮票创意的形式在建筑窗户上进行投影动画,展示老广州十三行繁华的历史风貌,介绍广州城市建设的发展历史,使外地游客可通过灯光变化就能了解到广州历史。”游志红表示,西堤一带通过人居环境改善,产业转型升级的条件更加成熟,将以南方大厦升级改造为起点,倒逼整片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胡晓倩

实习生 | 梁敏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