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盔甲承袭自明代晚期布面甲,最晚至乾隆前期,清军的布面甲已经发展成熟。

《皇朝礼器图式》中记载有多种布面甲、棉甲,其整体风格一致,同时根据使用者的不同,在细节上作出区分,整体形制规整有序。

清朝所有盔甲(典型清代盔甲是什么样的)(1)

▲清代职官甲,与《图式》记载存在出入,内蒙古博物院

但从存世实物来看,清军之盔甲并未完全依照《图式》之标准制造,部分实物与书上之记载出入较大,不同实物之间也存在明显区别。

清朝所有盔甲(典型清代盔甲是什么样的)(2)

▲顺治御用棉甲,其护腋、前裆较大,故宫博物院

清代盔甲实物较多,如果单独研究某件盔甲,自可随意分析。但如果试图系统分析清代盔甲,便不免要将某实物与其他实物进行比较,此时便涉及到一个标准定义的问题。如要言“大”、“小”,则须知何为“正常”,否则无“正常”概念,“大”或“小”也就无从谈起。

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建立一个“典型清代盔甲”概念,作为分析清代盔甲时的标准参考对象。

(二)参考标本

清朝所有盔甲(典型清代盔甲是什么样的)(3)

▲清代校尉棉甲,配有左右护腋、左裆、前裆,故宫博物院

以对比现有资料来看,最适合此概念的清代盔甲标本为故宫藏“校尉棉甲”,该甲虽为棉甲,但形制模仿布面铁甲制造,且部件完整。本文中所述各种数据信息,如无特指,均指该套盔甲。由于本文需要对各个部件进行详细描述,而网络上缺少相关详细图片,因此在介绍时,会选择相似的实物作为示意图。

二,盔甲部件简介

清代盔甲由盔、甲组成,其盔由盔帽、护额、舞擎、盔顶、盔枪、护耳、护项、护颈组成,甲由上衣、护肩、袖子、护腋、前裆、左裆、下裳组成,这些部件的名称大多来自《皇朝礼器图式》。

以下简单介绍一下这些部件的外形和彼此间的连接方式。

(一)头盔

1.盔帽

清朝所有盔甲(典型清代盔甲是什么样的)(4)

▲清代头盔,深圳海防博物馆

盔帽为漏斗型,以左、右两个半壳状盔体部件铆接而成。

左右两部件铆接时,前后接缝处外部压上盔梁,内部垫上一条垫片,铆钉自盔梁穿入,将盔梁、盔体部件、垫片三者铆在一起。

清朝所有盔甲(典型清代盔甲是什么样的)(5)

▲头盔顶部的空洞(最下排左三)

铆接好的盔帽顶部存在一个圆形空洞,空洞处即为铆接盔顶处,盔顶装上后,空洞即被盖住。

清朝所有盔甲(典型清代盔甲是什么样的)(6)

▲清代头盔,可见盔顶和缨管,外国收藏家藏品

2.盔顶

盔顶的主体部分造型接近于一个倒扣的酒盅,顶面上有一根树立的圆管,称“缨管”,盔枪即插在缨管里。

清朝所有盔甲(典型清代盔甲是什么样的)(7)

▲乾隆御用盔枪,故宫博物院

3.盔枪

盔枪的主体为一根长杆,顶部有圆盘部件,圆盘处安装若干皮革长条组成的盔缨,圆盘之上为彰显穿戴者身份的顶戴。

清朝所有盔甲(典型清代盔甲是什么样的)(8)

清朝所有盔甲(典型清代盔甲是什么样的)(9)

▲护额正、侧面,国外收藏家藏品

4.护额

盔帽正前方下缘铆接有一块弯曲的条状部件,称“护额”或“遮眉”,为额头部分提供防护。

清朝所有盔甲(典型清代盔甲是什么样的)(10)

▲舞擎,内蒙古博物院

5.舞擎

盔帽前额处安装金属质地的帽檐,称“舞擎”。

清朝所有盔甲(典型清代盔甲是什么样的)(11)

▲摊开的护耳、护项,国外收藏家藏品

6.护耳、护项

盔帽下安装左右护耳、护项。

清朝所有盔甲(典型清代盔甲是什么样的)(12)

▲清代头盔背面

护耳的形状为半瓠形,安装在左右两耳位置。

护项为云头圭形,安装在后脑部位。

清朝所有盔甲(典型清代盔甲是什么样的)(13)

▲清代头盔侧面,来源某拍卖行

两者均用铆钉固定在盔帽下缘。佩带时,护项自然垂落在后颈部位,护耳下端则各装有一根带子,可以系在下巴上。

清朝所有盔甲(典型清代盔甲是什么样的)(14)

▲清代头盔俯视

7.护颈

护耳下端悬挂护颈,护颈为长条带状,左右各一,用扣绊挂在护耳上。

清朝所有盔甲(典型清代盔甲是什么样的)(15)

▲正前方为摊开的护颈,国外收藏家藏品

佩戴时,护颈前方接缝用扣子扣住,后部则用带子系住。扣好、系好的的护颈为一个半封闭的“C”状环形,其缺口位于后颈,恰好被护项盖住。

清朝所有盔甲(典型清代盔甲是什么样的)(16)

▲清代头盔,故宫博物院

清朝所有盔甲(典型清代盔甲是什么样的)(17)

▲乾隆大阅盔,台北故宫

(二)身甲

清朝所有盔甲(典型清代盔甲是什么样的)(18)

▲清代铁甲上衣部分,张掖博物馆

1.上衣

上衣为对襟马甲状,前胸分两片,后背为一整片,前片与后片之间以扣子相连,前襟亦由扣子系住。马甲左右有开气,前方下部有缺口,这些设计的目的都是为了方便活动。

清朝所有盔甲(典型清代盔甲是什么样的)(19)

▲清代骁骑校棉甲,故宫博物院

2.护腋、左裆、前裆

清朝所有盔甲(典型清代盔甲是什么样的)(20)

▲护腋

上衣配有左右护腋、左裆、前裆三种部件,前裆可以挡住上衣前方下部的缺口,护腋、左裆的目的是防护两侧甲缝,所谓甲缝,指的是布面铁甲两侧形成的两道无甲片防护的缝隙,左护腋和左裆可以将左侧甲缝遮住,右侧由于需要悬挂弓囊,因此甲缝下半部分不能安装裆片,仅安装右护腋以遮挡上半部分。

左右护腋、左裆、前裆都用扣子挂在上衣上,护腋还配有一对绳子,可以将护腋围系在胸口位置。

清朝所有盔甲(典型清代盔甲是什么样的)(21)

▲下裳

3.下裳

下裳为两片裙状,联装于腰带之上,穿戴时系于腰间。

清朝所有盔甲(典型清代盔甲是什么样的)(22)

▲下裳内侧,《清代棉甲的结构与规制研究》

每片下裳的内侧都有两根绳子,可以将腿裙系在大腿上。腿裙穿好后,可以防护大腿的前、侧部。

清朝所有盔甲(典型清代盔甲是什么样的)(23)

▲左下为护肩,网友提供

4.护肩

清朝所有盔甲(典型清代盔甲是什么样的)(24)

▲《清人画旻宁戎装像轴》,可见护肩连接方式,故宫博物院

护肩为半椭圆形,用扣子或扣绊挂在上衣肩头位置。

每片护肩的内侧同样有两根绳子,可以将护肩系在大臂上。

5.袖子

清朝所有盔甲(典型清代盔甲是什么样的)(25)

▲清代骁骑校棉甲之袖子部分,军事博物馆

袖子为整片部件,裹在小臂上后用扣子扣住,形成一个袖筒。袖筒形状近似于行服袍之袖筒造型。

清朝所有盔甲(典型清代盔甲是什么样的)(26)

▲乾隆大阅图局部,可见指套

袖子上端有带子或扣绊,可以将袖子挂在护肩的下部;袖子下端有一个绳套,可以套在中指上。带子、绳套的作用均为避免袖子滑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