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此篇访谈恩师马德林的文章由李慧丰整理。为“中国电影摄影艺术发展史”课题的一部分。原文刊登在《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2年5期92-97页,后被巩如梅编于其《镜头背后的故事》一书
马德林1955年2月生于西安,幼年喜爱摄影,跟随母亲在其工作的照相馆里学习摄影,少年时代拥有一台“华山”牌照相机,给街坊邻居、同学战友拍摄洗放照片。一次偶然的机会使马德林有机会到西影厂参加篮球比赛,结束后西影厂安排马德林与队友参观摄影棚,看到摄影棚中的灯光、摄影机、演员等拍摄电影的场面,马德林当时自言自语道:“如果以后从事拍摄电影的工作肯定特别有意思……”也许是命运安排,本来就酷爱摄影的马德林在1976年由部队复员后被分配到西影厂摄影部门工作,从而进入了电影摄影艺术的殿堂。
<恩师马德林给学员讲座中
1989年,马德林与动作片大师张彻导演合作拍摄的《西安杀戮》好评如潮;1990年与著名导演何平合作拍摄《双旗镇刀客》,声名鹊起;1995年与著名导演黄建新合作拍摄《打左灯向右转》。马德林拍摄的影片多次荣获国内外电影节大奖,现为中国电影摄影师学会理事、西安电影制片厂国家一级电影摄影师、陕西省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
<恩师马德林与学员们在一起
采访时 间:2002年1月26日
地 点:北京牡丹宾馆
问:请谈谈您拍摄的第一部影片。
马德林:《彭大将军》是我和我的两个师傅张发良和刘昌煦联合拍摄的,因为这个戏比较大,有三个摄影和三个导演,采用多机拍摄的方式,变形宽银幕格式,为此专门进了两台阿莱3型(ARRI 3)摄影机,最多的时候达到了八台机器来拍摄,直升机上一台,车里一台,山上、地面等等,由47军的一个师来配合。我复员前就在47军服役,拍摄时部队的很多首长我都认识。
机位很多,外景选在当年战争发生的真实地点宜川,拍摄期用了十个月,外景地也有好几个,时间跨度比较大,表现了彭德怀元帅从革命战争年代到解放后建设大西北的这段历史,在新疆、青海、甘肃等地拍摄外景,包括建设新疆的克拉玛依油田等。
开始拍摄是在冬天的宜川,分三个组拍摄,我当时是分在拍摄八路军这个组,也拍摄一些国民党军队的镜头。影片开始拍摄前,我主要借鉴了在资料馆看的《巴顿将军》这部影片。在西安拍摄是两台摄影机拍摄,影片的总导演是刘斌,是我们西影的副厂长,我用的是改装成宽银幕的阿莱2C型摄影机拍摄。我找了一个角度,架好机器,用了一个对角线构图,前景是两队国民党兵站岗,中间是胡宗南坐车进入司令部,后来这个镜头用在了影片的开头,导演很满意。没有采用同期声,因为设备达不到。后来在北京的吴家花园拍摄彭老总后期的生活。我当时30岁多一点,一些老演员不放心,但是我当时已经很自信了。
问:在你的摄影艺术发展过程中对你影响深远的作品和艺术家是那些?
马:1980年我跟随著名摄影家高洪涛拍摄《西安事变》,跟高老学习了很多东西,积累了许多拍戏的经验。从《西安事变》后我个人感觉水平有了很大的飞跃,对于拍摄战争片充满信心,可以说《西安事变》为我以后的拍摄奠定了基础。《西安事变》1980年开拍,1981年初完成,在南京、西安、重庆、上海等地拍摄,分了3个组拍摄,高洪涛老师言传身教,悉心指导。摄制组分开时,高老师特别要求要把我留下来和他在一起。
影片采用了两种格式,变形宽银幕格式和普通标准银幕1:1.33,陈万才老师拍摄的是非变形宽银幕。在《西安事变》中我的收获很大,影片拍摄到后期时,高老因病住院,我到医院看望他时,他还鼓励我以后有机会还要带我去拍戏,但是让人心痛的是3个月以后他便因病逝世了。
后来西影厂拍戏我连着上,两年3-4部戏,从大助理、副摄影师联合摄影师、到独立拍摄担任摄影指导。
问:请谈谈《川岛芳子》的拍摄情况
马:《川岛芳子》的前任摄影师是聂铁锚,他请我去帮忙拍摄一些战争的场面,后来战争场面拍摄完后我就留下来,一直到拍摄完。
《川岛芳子》是2.35:1的变形宽银幕格式,铁锚也是第一次拍摄变形宽银幕。有一些场面是在沈阳拍摄的,用的人不多,注重战争的气氛营造。战争场面的拍摄方面我在《彭大将军》中学到了很多经验,把它运用到《川岛芳子》中,对于烟、火、炸点、士兵的调度、与摄影机运动配合关系、与美术部门的配合等都要到位。
电影的画面是人为创造,不是纪录片,一定有创作者的想象,要把这种想象的氛围做出味道来。最近的炸点离我只有5米远。我曾在部队服役,掌握爆破的知识和规律,懂得爆炸的安全角度与位置,所以就比较大胆。《川岛芳子》在日本放映时,日本评论界认为把日本人拍得很典型化,很像日本人。《川岛芳子》用的是KODAK负片拍摄的。
问:你和动作片大师张彻多次合作,他的影片有高难度的动作设计,作为摄影师,你是如何来表现的?
马:《西安杀戮》拍摄于1989年,是我与香港著名导演张彻第一次合作。张彻是著名的动作片大师,享有很高的威望,导演的影片超过一百部,著名导演吴宇森、著名演员李修贤、尔东升等都是张彻的弟子。
这次拍摄让我获得了很多拍摄动作片的经验。影片讲述的是二十年代西安的故事,上映后票房很高。开拍前,张彻问我手持摄影怎样,我说没有问题。我用的是阿莱3型和阿莱2C型摄影机.第一天拍摄结束后,张彻十分满意。张彻的工作方法不同于内地的导演,他在现场说一遍,然后出题,让大家回答,大多数情况是他说完我就站在他想要的机位上,他就说OK,我们的配合很默契。他岁数大了,听力不好,戴着助听器,我就打手势或写纸条给他。20%的镜头是手持拍摄的,我的手上磨出了老茧。包括小的升降动作以及演员的对打都是我用手持拍摄的。有时距离太近,我的手臂被刀剑伤到。和演员贴得很近,对于枪战片的拍摄,能做到爆炸与演员的动作配合,成功率在80%以上,而在动作片的拍摄中比较新颖。这能使节奏上很明快,镜头的运用有独到的地方。关键的时刻用“张彻慢镜”,用96格/秒的速度来表现动作的美感。
和张彻认识,是因为厂里要和香港联合摄制影片,所以派我和陈万才老师去。张彻是满头银发的长者,虽然年纪很大,但是头脑很清楚,反应很快,他对面相学很有研究,看见我后说,这个人从眼睛看充满着聪慧,没有问题,于是我们就开始了多次的合作。中间他不断地讲香港的拍摄方法,他自己的拍摄特点,我们不断地交流,关系很好。
在《西安杀戮》结束后,我去拍摄《双旗镇刀客》。还有最后一天拍摄结束,他打电话来催我去拍摄他的《江湖奇兵》,影片中吊维亚的镜头很多,一面把演员吊在空中,一面把我和摄影机吊在空中,飞来飞去表现强烈的运动感。那时没有电脑特技,吊的钢丝要涂成黑色的,不能反射出光线,所以,在拍摄角度和布光上要精心,不能穿帮。动作片的拍摄演员和摄影角度要找准。张彻在大陆拍摄动作片5部,我和他合作了3部。去年我们还用传真联络,因为他的听力不太好,去年到美国参加中国电影周活动,他说你到美国一定要到百老汇去看看戏剧,到好莱坞去看看别人的先进经验。我们关系非常好,他每次到北京来我们见面,每次进餐时,总在他坐椅旁边给我留一个位置,说:“这是德林的位置”。
问:你拍摄动作片的最大的体会是什么,光线上是如何把握的?
马:拍摄动作片的体会,我认为要了解动作造型的规律。我小时候经常看武术表演,也经常参考国内外的优秀动作片的拍摄,研究其中的规律和造型技巧。作为摄影,不能四平八稳地摆好机器等,必须要让摄影机的运动成为强化动作表现的视觉加强手段,要让摄影机与动作的表演,在运动中找稳定。在厂里,没有戏拍摄时,我就拿着阿莱摄影机到后面的树林空地上练习手持拍摄,把摄影机的抖动降低到最小,一次升降到位,练习运动中自己跟焦点,在快速的手持运动中跟准所需要的景别。这些基本功的训练在后来的动作片拍摄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我拍摄了3部动作片,其中一部时装动作片,两部古装动作片,用光上有不同的地方。《西安杀戮》表现的是男人的阳刚之美,要有力度,英雄片的样式。因此用光上,光比强化,大反差处理,有力度,镜头景别是两极化的处理,大全景接特写。稳定的快速运动,采用变频拍摄,根据不同的动作方式,采用不同的格数拍摄,使得动作更加饱满有力。古装动作片,有的场景没有电灯,有很多蜡烛、油灯的光效,因此光质偏柔,反差控制小一些,色彩处理要华丽,好看。每一部片子的节奏的处理都不同,景别的节奏也不同,整体上的把握是通过拍摄试片找出一个方向。
问:丁善玺是台湾著名导演,你们是如何合作的?
马:《将邪神剑》的导演是台湾著名导演丁善玺。影片分成两个组拍摄,另一个摄影师是台湾人。那时,台湾的摄影和导演关系是工具型或附和型,导演让摄影怎么拍,摄影就怎么拍摄,有些设计通过画面出来后不太到位,我就告诉导演我的设想,导演也认可,出来的画面效果导演很满意,就比较依靠我这边。对手段的运用都有总的设想。
问:《双旗镇刀客》多次荣获国内外电影节嘉奖,请详细谈谈你的摄影创作。
马:《双旗镇刀客》是我拍摄的第一部中国西部片,看完剧本后感觉很震撼,心情激动,感觉到影片的成功必须找到具有典型特色的外景地,大面积的投影,蓝天,远处白皑皑的雪山。作为摄影师,我给自己确定了提示性的东西,摄影设想上记录了提示性的感受,每天都看看,琢磨琢磨,逐渐确定了影片的视觉风格,纵向的调度怎么表现,运动的流畅性,以及版画式的影调风格,把风作为独特的气氛性元素用到影片里,赋予影片生气。戈壁上的风是突然就来,突然就去,来无踪,去无影,风一定要用在影片中,风是有生命力的。包括孩哥第一次出场,风尘落定后,观众才看清这是一个孩子。看景时我就说一定要把风用到片子中。
大家都很投入,当时没想要得什么奖。我穿着STEADICAM坐在吉普上5个多小时。没有动作打斗的细节描写,只有开始和结束。孩哥出刀的动作是我提出来的,我提出用倒格拍摄。那时我刚拍完《西安杀戮》,导演何平让我出想法,我说就让刀自己飞出来,给孩哥设计一个类似“气功“的动作作引导性的暗示,然后佩刀从靴子中飞出来,视觉上有独特的新鲜感,也为孩哥战胜一刀仙埋下伏笔。此前我还拍摄过科教片,逐格拍摄、停机再拍,倒拍等拍摄技巧都比较熟练。样片出来后效果很好。拍摄马上的动作有的是跟拍,有的是用长焦,马队的设计都是一字排开,列队行进,有一种仪式的感觉。
片头用的是升格拍摄,96格/秒,拍摄2条,用600MM的长焦镜头拍摄,表现沙漠戈壁热浪腾腾的感觉,广角用到24MM,16 MM的没有用,国产的镜头变形太厉害,滤光镜用的是雷登85 85C 85B系列,用了渐变灰。色温表随时备用,来检查色温的准确度,及时调校色温,国产的灯色温不太准确。
问:你用的是什么胶片?
马:用的胶片是FUJI片。FUJI片对暗部层次的要求很严格,厂里都用FUJI片,几个组用下来暗部表现不太好。我跟张彻合作的几部片子用的都是FUJI片,我获得的经验是FUJI片的趾部对光量的需求要给够才好,用滤光镜来调整色温,用雷登81系列随时校正灯的色温,把雷登加到灯前面。《西安杀戮》就是这么作的技术处理,我对FUJI片的掌握可以说很自如。后来厂里有新胶片、大孔径镜头、新机器以及同期收音等试片拍摄都让我去拍。我认为FUJI不是很明显的偏绿色,比较起来,KODAK的片子偏暖,FUJI偏冷,拍摄时确保趾部光的指数要够,或过半档,色彩才饱和。洗印条件一般,就是在西影冲洗的。暗部的光一定要打够,固有色作调整,黑的提亮,柱子上都刷了一层颜色,包括道具、置景、刀鞘的色彩都作了处理,对造型的要求非常细腻。
问:内景的光比是如何控制的?
马:内景的光比比较大,达到1比4以上,有时1比6。看景时我们和当地的农民交流后发现,强的紫外线使人脸的皮肤偏黑红。
问:在强紫外线的地区拍摄,如何避免偏蓝?
马:我没有用UV片吸收紫外线,紫外线的问题是在配光时解决的。
拍摄夜景油灯下的效果,我在拍摄之前参考了很多西方绘画作品,包括维米尔、凡高、伦伯朗的作品。给我的启发很大,包括光比、反差的控制。人物和背景的反差大,人物脸上的反差小。250度的FUJI片降低50度,按照200的实用感光度来拍摄。灯全部是国产的灯具,没有ARRI灯。全部的打斗场面都是手持拍摄的。躺在地上手持,通过升降机拍摄,通过吊车拍摄,变化角度,手持摄影运用已经很自如了。
问:拍摄的双旗镇都是实景吗?
马:《双旗镇刀客》内景戏大部分是搭建的,一部分外景地是房间里拍摄的。
案头工作做得很充分,按照案头拍摄的占多数,也有即兴的东西发挥,拍摄外景时把所有拍摄时间都卡准确,定好太阳的高度角度的位置,就可控制阴影的高度和长度,因为阴影在影片中是重要的视觉元素。外景也用灯,最大的5K,刀客撒尿是在白天拍摄的夜景,晚上没有那么大的灯做月光光效。
问:你在摄影角度上的总体构思是什么?影片色彩基调偏土黄,画面中看不到绿色,绿色是被严格控制的吗?
马:在角度的设计上,避免平庸的角度,作两极化的处理,大俯大仰,在景别上注意跳跃感的处理方式,构图上讲究对称,光线上的对称,阴影落到街上的一半。色彩突出地域的苍凉感,服装上没有鲜艳的颜色,以黑、土黄为主,反差上的控制,冷暖的控制,蓝天很少出现,把所有的绿色都处理掉。我们从2月拍摄到5月,到5月份就派人把画面中绿色处理干净,绿色太不调和,不能出现在画面中,因为表现的是环境的苍凉感,严酷感。
大部分镜头是24格的正常速度拍摄的,片头用了96格的高速。用了一台ARRI3型,一台ARRI2C型摄影机,采用1.85:1的格式,耗片比率为5:1,用的都是过期FUJI胶片,降低了50度来拍摄。由于在沙漠地带拍摄,有划片子的问题,助理要注意换片和片门的清洁工作。
有一匹马跳跃的动作,我在地上挖了一个坑,我手持机器藏在坑里,一匹马跳跃时一只马蹄踏在遮光斗上,马蹄距离我的头部只有10厘米,很危险,这个镜头有一点遮光斗穿帮,后来送到香港做局部裁切放大,用在影片里效果非常好。
问:《没事偷着乐》表现的是天津老百姓的生活,很写实的作品,你在画面的经营有什么设想?
马:《没事偷着乐》表现的是天津市民的住房危机,在天津搭的景,拍摄期为50多天,内景多,外景少。拍摄得比较写实,表现拥挤感,少用广角。带树的房间用了一次12MM的广角。避免把房间拍摄得很大。为增加镜头的信息量,采用运动摄影造型手段,移动摄影的方式。在前期筹备时,与美术搭景都协调好,预留出移动车的运动空间,室内外的亮度差别比较大,有的长镜头跟了光孔。使用KODAK VISION系列底片拍摄,外景200度,内景500度。外景还用了5248,影片获得金鸡奖提名。
问:《走出硝烟的女神》是你近期的作品,摄影上的体会是什么?
马:《走出硝烟的女神》由珠江电影制片公司出品,采用变形宽银幕格式,由于资金非常有限,用ARRI3型摄影机拍摄宽银幕。在关中选景时,我建议王薇导演采用变形宽银幕画幅,这样更能表现大的环境气氛。内景的光孔控制在2.8-4之间,用500的片子拍摄,外景光孔控制在5.6-8之间,采用的是日本的“柯佤”镜头拍摄。在女军人过江时采用80格的高速来拍摄。
我还拍摄过一个MTV《飞天》,他们看到了《双旗镇刀客》后,创意方面想追求这种画面感觉,那时我还在别的戏里拍摄,就等我下戏,然后在宁夏的戈壁滩上拍摄了《飞天》,该片获得了中国音乐电视大赛银奖。
在我追寻电影摄影艺术的过程中,很多前辈摄影大师如高洪涛先生的言传身教、悉心指导,还有从国外著名摄影师的作品中借鉴和吸取营养如前苏联乌鲁谢夫斯基的作品,意大利的斯托拉罗拍摄的《末代皇帝》,英国的大卫·沃特金的《走出非洲》,弗雷迪·扬的《阿拉伯的劳伦斯》,西班牙的阿尔芒多的《天堂的日子》等,他们的作品我都很喜欢,并仔细的研究分析,这些使我在摄影艺术创作方面受益匪浅。
马德林简介、代表作及所获荣誉
(一)简介
马德林,男,陕西西安人,出生于1955年,回族,1987年12月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电影、文学专业毕业。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陕西分会副主席、中国电影摄影师学会理事、西部电影集团(西安电影制片厂)一级摄影师、中国电影摄影奖评委、陕西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自幼受其父亲(70年代曾任陕西省篮球队教练)的影响,喜欢运动,尤其喜欢摄影、篮球,曾进入西安市莲湖区少年篮球队和西安市少年篮球队。1974年特招进入部队,于1976年转业进入西安电影制片厂,先后师从于陈万才、张发良、刘昌熙、高宏涛等摄影大师学习摄影。西影厂的三部大戏《西安事变》《彭大将军》《决战之后》,他都参与摄影,特别是摄制于1990年的《双旗镇刀客》使他声名鹤起,享誉内外。近十年来,他华丽转身为导演后的作品有《高粱花子》《国宝迷踪》《向阳花》《通道转兵》《湘南起义》《遥远的天熊山》《走西口的哥哥没回来》《反腐枪声》《受降以后》《狃花女》等电影以及电视剧《世纪突围》《一针见血》《铁骨芳心》《阳新鞋匠》等作品。
(二)主要作品
电影摄影(导演)作品
1987 年 电影《彭大将军》导演 刘 斌 , 摄影张发良、 刘昌煦、 马德林。
1988年 电影《川岛芳子》导演何平,摄影马德林。
1989年电影《西安杀戮》香港导演 张彻 ,摄影马德林。[1]
1990年电影《双旗镇刀客》导演何 平,摄影马德林。[2][3][4]
1990年 电影《江湖奇兵》香港导演 张彻 ,摄影马德林。
1991年电影 《决战之后》导演李前宽 、肖桂云,摄影马德林。
1992年 电影《神通》香港导演 张彻 ,摄影马德林。
1993年 电影 《将邪神剑》 台湾 导演 丁善玺 ,摄影马德林。
1993年 电影《扎丽姐姆》台湾刘嘉明, 摄影指导马德林。
1994年 电影《步入辉煌》导演 严学恕, 摄影马德林。
1995年电影《红灯停绿灯行》(原《左灯向右转》)导演黄建新,摄影马德林。
1996年电影《好汉不回头》(原《大厂》)导演张汉杰,摄影马德林。
1998年电影《没事偷着乐》导演杨亚洲, 摄影马德林。[4]
1999年电影《走出硝烟的女神》导演王 薇 ,摄影指导马德林。
2001年电影《人命关天》导演 孙冰,摄影指导马德林。
2004年电影《阳光天井》导演黄宏,摄影指导马德林。
2004年 科教片《赡养老人与遗产继承》摄影指导马德林。
2005年电影《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导演 冯巩 杜民,摄影指导马德林。
2007年电影《别拿自己不当干部》导演冯巩 杜民,摄影指导马德林。
2008年 豫剧电影《程婴救孤》导演朱赵伟,摄影指导马德林。
2009年电影《高粱花子》导演易小钟,摄影指导马德林。
2010年电影《通道转兵》导演马德林,摄影指导马德林。
2011年 电影《湘南起义》导演马德林,摄影指导马德林。[2]
2014 电影《反腐枪声》导演马德林,摄影指导马德林。[5]
2015年电影《受降前夕》导演马德林,摄影指导马德林。[1]
2015年电影《狃花女》导演马德林,摄影指导马德林。[6]
2016年电影《血狼犬》导演刘建华,摄影指导马德林。[7][8][9]
2016年电影《领袖1935》导演马德林,摄影指导马德林。[10]
2017年电影《烽火汝城》导演马德林′[12]
2017年电影《嫌疑者说》导演刘建华 摄影马德林[15]
2017年电影《半个月亮爬上来》导演史文 摄影指导马德林[19]
2018年电影《三原1937》导演马德林[13]
2020年电影《一辆车的公路》导演马德林[14]
(三)数字电影摄影(导演)作品
1998年《正月十五唱大戏》(原《黑棉袄》)导演 、摄影马德林。
2005年《训匪记》导演 、 摄影马德林。
2006年《童年游戏》导演仝晓峰 , 艺术指导兼摄影马德林。
2006年《国宝迷踪》导演 、 摄影马德林。
2007年《爱骑自行车的女孩》导演、 摄影指导马德林 。
2008年《向阳花》导演、 摄影指导马德林 。
2012年《遥远的天熊山》导演、 摄影指导马德林 。
2012年《走西口的哥哥没回来》导演、 摄影指导马德林 。[2][11]
(四)电视摄影
1994年《长征岁月》导演 石学海,摄影马德林。
1995年《秦川牛》导演凌玲,摄影马德林。
1995年《三个姑娘一个兵》导演 石学海,摄影马德林。
1996年歌手含笑 MTV《飞天》摄影马德林。
1997年 歌手张行MTV《一生有你》摄影马德林。
1997年《百年沉浮》导演何群,总摄影马德林。
1998年《来自女性犯罪的调查报告》(原女囚)导演张浦安、马德林,总摄影马德林。
2002年《没有冬天的海岛》导演吴培民、孙明,总摄影马德林。
2002年《世纪突围》导演、总摄影马德林。
2007年《一针见血》导演康洪雷, 总摄影马德林。
2008年《铁骨芳心》导演李岩希, 摄影指导马德林。
2010年《阳新鞋匠》导演 王大鹏,摄影指导马德林。
《别拿自己不当干部》和冯巩
(五)获得荣誉
电影
1990年影片《双旗镇刀客》
第11届金鸡奖最佳摄影奖提名
和著名美术师曹久平
第1届中国电影摄影师学会优秀摄影奖
日本夕张国际电影节大奖
第43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影评人奖
意大利电影节最佳外语片奖
1991年 影片《决战之后》
第12届金鸡奖最佳影片奖提名
1992年政府奖最佳影片奖
电影《受降以后》现场(右一)
1994年 《步入辉煌》获得
第2届中国电影摄影师学会优秀摄影奖提名
1995年政府奖最佳影片奖
1995年度 “五个一”工程最佳影片
1998年《没事偷着乐》[4]
1999年金鸡奖最佳影片提名
电影《反腐枪声》宣传画
1999年金鸡奖最佳男演员奖
1999年政府奖十佳影片
1998年《正月十五唱大戏》
电视电影百合奖优秀影片
1999年《走出硝烟的女神》
2000年中国电影华表奖
2004年《阳光天井》
2004年 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十佳影片及最佳女配角奖
2004年 科教片《赡养老人与遗产继承》
2004年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科技片
在电影《狃花女》现场
2005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获得
2006年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
2006年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优秀影片
2005年《训匪记》2006年宋河动作九十分作品栏目高收视率作品
2006年《童年游戏》
电视电影百合奖优秀影片
2007年《别拿自己不当干部》2007年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
2008年 豫剧《程婴救孤》
2008年 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戏曲奖
2008年金鸡奖最佳戏曲片提名
2010年《通道转兵》
建党90周年优秀影片
2011年 《湘南起义》
十八大献礼影片
莫斯科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2]
●2016年电影《血狼犬》荣获第三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18]
2017年电影《血狼犬》荣获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中国电影竞赛单元银奖。[17]
●2019年《嫌疑者说》入选金鸡百花电影节新片展映。
同年,该片在第十七届平壤国际电影节获组委会特别奖。又在2019意大利米兰国际电影节入围了外语长片最佳剪辑、外语长片最佳摄影、外语长片最佳原创剧本、外语长片最佳男主角四项大奖。[16]
●2020年电影《半个月亮爬上来》在世界民族电影节上获得最佳故事片奖。[20]
电视
1994年 《长征岁月》
1996年飞天奖三等奖
1996年全军电视剧金星奖二等奖
1995年《秦川牛》
大众电视飞天二等奖
1995年陕西省“五个一”工程奖
1996年MTV《飞天》
中国音乐电视大赛银奖[2]
学术活动
《影片〈双旗镇刀客〉摄影的造型追求》论文发表于日本映画摄影杂志1994-125期(此刊物为日本电影摄影师专业杂志)。
《影片〈没事儿偷着乐〉摄影杂记》一文,发表于摄影杂志1999-142期。
《为故事片寻找准确的摄影风格》一文,发表于《中国电影艺术》2001年第2期。
2002年,随中国电影代表团访问美国,并在纽约、洛杉矶等城市举行中国电影周及访问哥伦比亚、纽约大学等和考夫曼电影公司进行友好学术交流活动,并在纽约电影学院进修。
2004年,被美国斯坦福大学邀请参加国际巴贝尔文学研讨会,会议中以本人的电影《红色骑兵军》作为讨论议题。并到科波拉电影工作室,及卢卡斯的·卡耐尔电脑特效公司进行考察学习,并进行了学术交流。
2005年,被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影影视传媒学院聘为客座教授。[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