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出师表》曰:"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诸葛亮言辞切切,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一句话道出两汉之所以兴隆与倾颓的原因,并将东汉之桓灵二帝所引以为戒。
这桓灵二帝何许人也?他们究竟做了什么而倾颓了后汉?竟使得诸葛亮上书后主,要引以为戒。一:汉桓帝---刘志
生于公元132年,汉章帝刘炟曾孙,东汉的第十一位皇帝。质帝崩后,梁太后与兄大将军梁冀定策,于公元146年迎立他为帝,时年十五岁,他在位的21年里,前13年是一个傀儡皇帝,梁太后临朝听制,梁冀把持朝政。
宦官当政汉桓帝继位的前13年,梁氏擅权。待诛灭梁氏后,宦官单超、左倌、徐璜、具瑗、唐衡5人因谋诛梁冀有功,被同日封侯,世称“五侯”。单超任车骑将军,位同三公。大权从此落入宦官手中。接着,桓帝又下诏单超、徐璜和唐衡的袭封者,都降为乡侯;其子弟分封者,一律免爵。这就是所谓的“一除内嬖”。
卖官鬻爵
由于统治阶级奢侈腐朽,国家财政基本枯竭。于此,汉桓帝一方面加重赋税,另一方面通过减借百官俸禄,借王、侯国租税和卖官鬻爵等来解决财政困难。桓帝卖官鬻爵的弊政对当时影响极坏,不仅贪污变相合法,直接破坏吏治,且由于贪官污吏的搜刮,人民负担更加重,也为灵帝时期更大规模的卖官鬻爵开了先河。
党锢之祸
因宦官当政、卖官鬻爵等弊政,为维护东汉王朝,也为了自身的政治出路,一部分正直官吏与太学生及郡国士人,联合发起“清议”。他们议论政治,品评人物,在舆论与职权范围内上对宦官集团进行打击。但汉桓帝采取举动,发动“党锢”事件,镇压打击直臣。
并诏令全国,逮捕“党人”,收执李膺、陈实等200多人。有的党人逃走,桓帝就悬金购赏。一时间,使者四出,相望于道,反宦官的斗争遭到严重挫折。第二年,在窦武等的上书下,桓帝对“党人”略为宽恕,下诏将其赦归田里,但规定他们终身禁锢,不得做官,这就是桓帝时著名的“党锢之祸”。
荒淫无子
桓帝不仅改元多,宫女也多,就连皇后先后就立了三位。他的生活相当腐朽,后宫宫女多达万人,尽管他曾接放出宫女五百余人,但仍远远低于所留宫女的数量。他在位21年,所封贵人就有十几人之多,才女更是无数。但讽刺的是,这位后宫嫔妃无数的皇帝,一生都没有儿子,只有三女。
二:汉灵帝---刘宏
生于公元157年(另说156年),汉章帝刘炟玄孙,汉桓帝刘志逝后,刘宏被外戚窦氏挑选为皇位继承人,于公元168年正月即位,公元189年去世,在位21年。他在位期间,大部分时间施行党锢及宦官政治,设置西园,巧立名目搜刮钱财,甚至卖官鬻爵供自己享乐。他在位晚期爆发黄巾起义,凉州等地也陷入持续动乱之中。
耽于享乐
刘宏执政期间,多为蛮族、妖道在偏远地区叛乱,被卢植、臧旻、朱儁等人平定,刘宏认为天下稳如泰山,便安心享乐,鲜问政事。公元180年,刘宏力排众议,立何氏为皇后。何皇后父亲何真被追封为车骑将军、舞阳宣德侯;母亲被接入宫中居住,封为舞阳君;她的大哥与二哥也被招入朝廷担任要职,何氏荣极一时。
内忧外患
宫廷斗争:公元172年,太傅胡广逝世。朝议以杨赐、刘宽、张济三人教授刘宏。同年,勃海王刘悝被中常侍王甫指使他人诬陷谋反,下狱自杀。公元177年,王甫联合太中大夫程阿构陷宋皇后以巫蛊诅咒刘宏,随即宋皇后被废,死于暴室。
各地起兵:公元184年,太平道教主张角发动黄巾起义,天下八州太平道教徒揭竿而起,州郡失守,朝廷震动,汉灵帝刘宏组织政府军平定叛乱。至年底剿灭各地黄巾军,但同时,凉州的北宫伯玉、李文侯、韩遂、边章等人又起兵叛乱。刘宏先后派兵前往凉州平定叛乱,不但没有平定反而叛军越发壮大。公元187年,渔阳郡人张纯、张举联合乌桓在幽州发动叛乱,至此天下间叛乱此起彼伏。
第二次党锢之祸
第一次党锢之祸结束后,公元169年,山阳郡督邮张俭弹劾中常侍侯览回乡为母扫墓时铺张扰民,并拆毁侯览的房屋甚至祖坟。因而惹怒侯览,指使同乡人朱并上书弹劾张俭等二十四位山阳名士结党,图谋不轨。
汉灵帝见奏章后,问计曹节,曹节借题发挥,诋毁党人危害社稷,要求全国范围清剿党人,于是灵帝准奏。最终大量士人逃亡,被迫害致死的达六、七百人,史称"第二次党锢之祸"。后永昌太守曹鸾上书为党人鸣冤,要求予以平反,刘宏大怒,将曹鸾在狱中拷打致死,并更大规模的禁锢党人及其亲友。至黄巾起义爆发,刘宏才宣布解除党锢。
小史个人之见:
这两代君王前赴后继地卖官鬻爵、沉于享乐,更是"不约而同"地掀起"党锢之祸"。
东汉虽宦官、外戚专权,但仍有名臣直臣等主持朝政大局,局势尚未到不可收拾的境地。但两次"党锢之祸"后,清正的官员不是被害就是被禁锢,宦官更加为所欲为,加之民变激增,酿成黄巾之乱。黄巾之乱后群雄并起,东汉最终也走向灭亡。
读史明志,翻翻书,看点儿历史~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