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7-16 草书释读10

11.10 意

黄简讲书法草书小结(黄简讲书法草字)(1)

继续上一课,讲「心」部的字草化,「意」是常用字,上部是「音」字,下面是「心」。「音」又可分为「立」和「日」两部分,「日」省略不写,所以草书「意」变成上面写「立」,下面写「心」。「立」通常取两个笔势,奋笔势加竖笔势,但写快了就是长长短短的四横,第一点也是横。「心」字草化,以一横替代,这一来就是五个横,怎样裹束得好看点呢?

黄简讲书法草书小结(黄简讲书法草字)(2)

汉简《神鸟傅》中的「意」,把五横分为三组,先写点横,奋笔势,其次横横,一短一长,还是奋笔势,最后「心」用一横,有雁尾,这是章草,王羲之《十七帖》也有这样写的,另外还有用两个笔势的,今草多用两个笔势,把下面三横连写当一组,这一组可认为是衮笔势,笔锋左右来回滚动。智永《千字文》多一个明节点,这是小圈可不论。

11.11悉

黄简讲书法草书小结(黄简讲书法草字)(3)

「悉」上面是「采」,秦隶中已经讹变为「米」,「米」字两个笔势,先写两点一竖马桩势,然后一横两点鸡头势,两点如果连写就是奋笔势,下面的「心」用一横替代。裹束起来,就是索靖《月仪帖》这样的「悉」字,看上去比「生」字多一横。王羲之《游目帖》摹本中有「悉」字,马桩势两点不连写,草书总要有断有连,才比较好看,拿王羲之的「悉」跟索靖比一比,就知道大王这样写好看。

11.12 慰

黄简讲书法草书小结(黄简讲书法草字)(4)

「慰」是古代信函中的常用字,上面是音符「尉」,下面是义符「心」。音符「尉」小篆有三部分,每部分都是一个字。左上角红色部分是「夷」字,意思是平,当动词用时,意思是使某物平,如夷平,右上角蓝色部分是「手」字,下面是「火」,一个手拿着烧热的工具,烫平东西,这就是「尉」。后来「尉」字假借为官职之名,烫东西的意思下面再加多一个「火」,成为「熨」。篆字「尉」在隶变时,右旁「手」变成了「寸」,左边「夷」字两横和「火」变成了「示」,汉隶中「夷」字上面也逐渐成了「尸」,这样「尉」字三部分,成了尸、寸、示。如果下面再加上一个「心」,就是安慰的「慰」了。

黄简讲书法草书小结(黄简讲书法草字)(5)

黄简讲书法草书小结(黄简讲书法草字)(6)

「慰」字草化,省略「示」这部分。「尸」简化为一折,三面包有其他笔画挡住缺口,和「口」草化规则一样,这在上次讲过了。「寸」先不动,「心」用一横替代。然后第二次组织笔势,「寸」一横向上移动,和「尸」字一折合成奋笔势,「寸」余下部分连写「心」字一横,为土字形竖笔势。最后裹束这两个笔势,就是草字「慰」。记住草字「慰」最后要加一点,这是识别符号。

「慰」跟「氐」和「隹」有时写法相同,所以要加多一点。为什么我

黄简讲书法草书小结(黄简讲书法草字)(7)

说「有时」呢?因为「氐」和「隹」可以有其他写法。

黄简讲书法草书小结(黄简讲书法草字)(8)

看看「氐」的小篆,如果隶定时拉直线条,上面是三面包,余下的是土字形。草化结果,就是奋笔势加竖笔势,和「慰」一模一样,所以王羲之写「慰」字要加点,并不是太闲免费送一点。皇象《急就章》有这样一个字,现在你应该读得出来了,这是「底下」的「底」字,不要加点。

黄简讲书法草书小结(黄简讲书法草字)(9)

「隹」的本意是短尾巴的鸟,在战国时楚系文字上,已可看见简写的样子,后来行书中「隹」的写法,应该是由此演化而来的,好像王羲之《兰亭序》中的「虽」字,右旁就采用了这样的写法。行书的艺术结构,要依照文字的基本结构,而草书「解散隶法」,即解散基本结构,重新取势。「隹」第一笔缩短了,以减少重复路程,皇象「杂」字右旁就采用这样的写法,两个竖笔势。后来更简单的取势,是奋笔势加竖笔势,如王羲之《初月帖》「虽」字右旁这个「隹」。最后这个「隹」取势,跟「慰」字取势完全一样。

黄简讲书法草书小结(黄简讲书法草字)(10)

所以「慰」跟「氐」和「隹」,有时取势会相同,通常「慰」字写完加多一点,以示区别,但有些人随手加一点,情况就乱了。

黄简讲书法草书小结(黄简讲书法草字)(11)

譬如「推」字,提手旁一个「隹」字,无论是皇象的章草,还是王羲之、智永的今草,「隹」都不加点,相当一致。但有人写「推」,却加了一点,这是谁?很伤心就是我非常推崇的孙过庭。我查了一下,他可能是学索靖的写法,索靖是西晋人,《月仪帖》「推」加了点。

黄简讲书法草书小结(黄简讲书法草字)(12)

跟「慰」相近还有一个「赋」字,「贝」字边一个「武」。「贝」上面的「目」用一横替代,下面撇捺可写为竖横,这样「贝」就是横竖横,奋笔势。「武」我们以前讲过,一个戈法倒笔势,一个「止」,裹束起来,「武」省去「止」的一点。这应该是第二次组织笔势,上面写十字势,下面写「乙」字虿尾势,那一点就多余了,所以省去。「贝」加「武」为「赋」,左右连写,整个字变成奋笔势加土字形竖笔势,和「慰」完全相同。孙过庭又加了一点,其实「武」不用加的。

黄简讲书法草书小结(黄简讲书法草字)(13)

再来查一查谁写「武」字加点,皇象、王羲之、智永、隋人《出师颂》都没有点,赵孟俯、邓文原、宋克也没有加,谁会加一点呢?又是他,索靖,《月仪帖》「武」字有一点。还有一个就是怀素,我已经几次提醒怀素草法有问题。索靖写章草,他可能是写了完整的「止」字,所以没有省略那一点,怀素今草就很难找理由了。这样一想,孙过庭受索靖的影响也颇深。

黄简讲书法草书小结(黄简讲书法草字)(14)

赵孟俯临《兰亭序》,这个字是不是「慰」呢?不是,这是「至」,行书的「至」。集王羲之《圣教序》还有这样一个「至」,这是草书吗?也不是,这还是行书的「至」。草书「至」字解散隶法,分三部分:上面一横不变,中间玉函化势同「口」,用一点替代,或者用一横也可以。下面「土」先竖后横,竖笔势。裹束起来,孙过庭中间玉函势用一点,王羲之多用一横,这就是草书的「至」字。

黄简讲书法草书小结(黄简讲书法草字)(15)

草书「至」用一横替代玉函势,容易误会为「主」,这里列出皇象、陆机、王羲之和智永四人写的「主」字,王羲之的「主」和他的「至」放在一起,「至」字很瘦,写「主」就较宽,还是可以分辨的。

黄简讲书法草书小结(黄简讲书法草字)(16)

小结一下,这是草书「慰」,写完加多一点,「氐」和「隹」取势同「慰」,不用加点。「赋」字取势也一样,右旁「武」可以不加点。行书「至」一点是必要的,不要和草书相混。草书「至」取势和「慰」完全不同,写出来不要当它是「主」,「主」是就这样写的。

11.13 爱

黄简讲书法草书小结(黄简讲书法草字)(17)

下面讲讲「心」字在一个字的中间,这种情况怎样草化。二级课程讲过「爱」字,秦简有对小篆「爱」字简化,但简化不是草化,草化恐怕是从汉隶中变出来的。汉隶「爱」字一共有四个组件:头上木字形是群鹊势,下面冖头势、心和飞带势都简化为一横,这样就变为群鹊势下写一个三横奋笔势就可以了。皇象《急就章》和索靖《月仪帖》「爱」字,群鹊势中的横竖,是顺时针转出来的。

11.14 忧

黄简讲书法草书小结(黄简讲书法草字)(18)

秦简中的「忧」,是小篆的隶定,从上到下四个部分:上面两部分都用一横替代,中间的「心」也是,下面的飞带势不变。裹束时,把「心」移到最下面,上面两横和飞带势组成草书「夏」字形,然后加上「心」这一横就可以了。王羲之《寒切帖》有一个「忧」,放大点给各位看。

11.15 庆

黄简讲书法草书小结(黄简讲书法草字)(19)

现在真书的「庆」,和篆字相差很大,金文「庆」是鹿皮,中间画个「心」,《说文解字》说「行贺人也」,古代以鹿皮为礼。草书正由此而来,章草和今草写法一样,上面一横两点,鹿角也;然后折钉势或冖头势,鹿皮也;「心」作为一横和下面组成飞带势,这就是「庆」。

11.16 慎

黄简讲书法草书小结(黄简讲书法草字)(20)

讲讲「心」在左边,也就是俗称竖心旁。「慎」是竖心旁,真声,「真」字的草化第十课已经讲过,只要加上「心」旁就可以了。竖心旁草书中可用马桩势,两边先写,最后中竖,或者先写中竖,然后左边加一折,这是竖笔势移位,更简单一些,可写为十字势。这三种随便选一种,加在「真」字旁边就是「慎」。

黄简讲书法草书小结(黄简讲书法草字)(21)

皇象《急就章》中的「慎」,比今草还简单,有人认为不是「慎」,是「臧」,我把「藏」字放在这里,草字头下就是「臧」。所以写「慎」,最好是像智永、孙过庭这样写法,不至于引起误会。

11.17 怀

黄简讲书法草书小结(黄简讲书法草字)(22)

「怀」字金文是一件衣服,在心的部位画了一个眼睛「目」,下面是「水」,这是泪水,表示思念而哭泣。到小篆、秦简,左边加了竖心旁,意义更加明确。草书上面「衣」字头写为一折,「目」以一横替代,「水」讹变「土」字形,先竖再两横,「衣」字下面省略不写。裹束起来,右旁就是两个竖笔势,左边加上竖心旁就可以。

黄简讲书法草书小结(黄简讲书法草字)(23)

草书「怀」和「惟」右旁相近,差别在于「惟」先写奋笔势,「怀」先写竖笔势,有时候把「怀」第一笔用向背势,区分比较容易。这种写法可能来之于索靖,索靖《月仪帖》「怀」字,有时还加点,其他人写「怀」,都不加点的。

11.18 恨

「恨」,声旁是「艮」〔又音Gen4〕,「艮」本义是怒目相视,小篆上面是「目」,下面是匕首的「匕」,目光如刀,但后来「目」简化为「日」了,

黄简讲书法草书小结(黄简讲书法草字)(24)

「匕」中的一横变成了撇捺。草化时,上面「日」框架里面的笔画省略不写,只写外框,下面还是照「匕」写,玉函化势。然后裹束起来,上下左边一竖连写,皇象「银」字右旁的「艮」就是这样取势。下面的玉函势还可以简化为竖笔势,如孙过庭写「恨」。再要简化,整个「艮」变成一个奋笔势,如王羲之写「恨」。

退

黄简讲书法草书小结(黄简讲书法草字)(25)

「退」字,一个「艮」加一个走之旁。真书都有两种写法,虞世南写「艮」最后用撇捺,小篆不是这样写的,这是隶变的结果。「退」字今草如智永所书,上面的「艮」和下面的鸟雏势断开很重要。怀素《小草千字文》「退」字上下连写,跟他的「恐」字没什么两样。「恐」字最后「心」字写一横,而「退」是取鸟雏势,把「退」最后写成一横,且不断开,就会造成误会。

黄简讲书法草书小结(黄简讲书法草字)(26)

这里我把几个相近的草字放在一起,请注意它们微小的不同。「退」「恐」「迎」上面都是奋笔势,「迎」字多半开,再说一遍,「恐」字下面的「心」是用一横替代,所以可以和上面连写,但「退」和「迎」下面是走之旁,取鸟雏势,断开为好。

前两年我经常收到来信,希望我早点讲草书,草书课程第一步是识字,不大容易,现在收到一些信,往往大叫「好难呀!」我想对各位说两句话:一,人生中没有什么事情是容易的。二,遇到困难就退缩的人,注定没有成绩。

谢谢。

本节要点:

· 人体­心:意,悉,慰,爱,忧,

· 庆,慎,怀,恨。

· 相近:氐隹推赋至主,退恐迎。

黄简讲书法草书小结(黄简讲书法草字)(27)

复习思考:

· 单独来看这个草字,究竟是「推」还是「抵」呢?研究一下「抵」怎么写?

· 试用草书写下面词语:

· 意见,意念,意外,意思,意兴。

· 洞悉,悉心,悉听。

· 为慰,安慰,慰留,慰怀。

· 仁爱,令嫒,相爱,至爱。

· 忧心,忧伤,忧烦,杞人忧天。

· 吉庆,庆贺,庆生。

· 怀念,怀想,胸怀壮志,恨别,有恨无人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