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猪佩奇火起来好像是一瞬间的事情
堪称是岁月如梭、恍如隔世啊……
想当初动画片《小猪佩奇》跳出小盆友、童靴的范畴,被在社会混迹“憋坏了”的一群人,拆解出“暗黑版”佩奇:
普通的猪蹄是两瓣的,他们却是三瓣;
普通的猪耳是扇形的,他们是兔耳;
普通的猪鼻子长在脸上,他们却长在脑门上。
小猪佩奇宛若一个富有解读意义的文化符号,充满了深刻解读,也戳中职场人与乖孩子的谎言,人们黑色幽默地调侃,因此小猪佩奇被热捧。
再正常不过!
时间再推移一段,人们发现小猪佩奇“打破次元”,变成了《啥是佩奇》。
虽说事后人们发现是《小猪佩奇过大年》定制宣传片,有“广告”“炒作”嫌疑,但其奢侈又不娴熟的拍摄技巧,瞬间刷爆朋友圈。更是让人们对于其中牵扯的城乡差距、代际沟通、久违的祖孙三代团圆感,产生了丰富的联想与共情。
但或许太过执着的解读,反而阻碍了人们对于真正的《小猪佩奇》的定义。
简单也是真。
《今日影评》中小猪佩奇的配音演员陈奕雯(曾配音2012年剧版《轩辕剑之天之痕》小雪,2015年剧版《花千骨》花千骨),有着自己的见解。
大家都喜欢小猪佩奇,是因为虽然小猪佩奇有很多的缺点,但它告诉观众,每个人都有缺点,这不是不是什么大问题。
人无完人,猪无完猪。
小猪佩奇会逞强说大话,像所有小朋友一样;
在二孩的家庭中,会欺负弟弟乔治;
但小猪们都会不断发现自己的问题,然后经历“缓慢”地成长和进步。
它是一个纯真世界的非常美好的虚拟人物。
陈奕雯谈到,六岁以下的小朋友是真的相信世界上有小猪佩奇的存在,就像相信圣诞老人的存在一样。
她提到自己的切身经验。
如果用微信语音与孩子聊天,说“我是佩奇,你要听妈妈的话,多吃蔬菜”,孩子真的就会特别听话那么去做。在她看来,这种纯真感是小太阳,需要好好地呵护起来。
在家长的眼中,《小猪佩奇》过大年也是一份给孩子最善意、最安全的礼物。
它是爸爸妈妈们的炽热的心愿:
猪爸爸猪妈妈永远不会发火,粗暴地大喊大叫;
猪爸爸看起来笨笨的,但是学滑冰的时候用自己摔跤的方式告诉小猪佩奇,大人也会摔跤,这没有什么了不起;
孩子永远要做自己觉得快乐的事情,甚至可以在泥坑里跳舞,但是要穿上雨靴保护好自己哦。
现实中,爸爸妈妈们不能做到满分。
但一旁陪着孩子观赏的父母,都是传达着“自己要成为小猪佩奇里的猪爸爸猪妈妈啊”,那样的自我勉励,才度过了一段段愉快的亲子时间。
但难免有疑惑:
这只从英国来的小猪佩奇,跑到中国春节的银幕上,会不会“水土不服”?
配音演员陈奕雯说自己在配音时虽然奶声奶气,唱歌时候也会特意跑调一点点,但是都是努力将自己融化于“小猪佩奇”原版的形象中。
甚至那两声标准性的“哼哼”猪叫声,也还是取的原声,评价道是“音效一般的存在”。
中国春节的喜庆色彩,还在于不仅是猪爸爸、猪妈妈、小猪佩奇、小猪乔治,还有祖孙三代的过年韵味,在人们过春节也往往是三世同堂、四世同堂的,这串起了现实中的亲切感。
中国元素也引人瞩目。
看过《小猪佩奇过大年》后,印象颇深得是其中的熊猫姐妹花。
此外有传统文化的服饰,云纹的盘扣,富有中国气息,而且叙事中人们不断了解中国传统习俗包饺子、贴对联,甚至经历南北的春节差异。
在陈奕雯看来,小猪佩奇洋溢着的“快乐和爱”,是这在任何国家、任何人中,都能被轻易理解的。
但从目前的口碑、反馈来看,遗憾之处也在于:
《小猪佩奇过大年》的真人与动画效果结合得不够理想。
电影本意是通过《小猪佩奇过大年》中的真人部分,去吸引成年人、父母来观看,也能细致地刻画如何与孩子相处的现实场景。
但真人与小猪佩奇动画是有割裂的。
真人部分有不少热烈的歌舞,喜气洋洋的家庭大扫除,奶奶外婆的小纠葛……但是这与小猪佩奇的的动画本身,不产生互动。
动画还是动画的讲述线,真人依旧是真人的故事线,没有交集,也没有同框。
而如果,仅仅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串联,总是显得生硬。
其实,动画 真人并非没有先例。
耳熟能详的例子是,在1988年的电影《谁陷害了兔子罗杰?》中,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范本,里面真人与动画角色同框,故事也打破了平面的那扇窗户,波澜起伏。
其实,《小猪佩奇过大年》试图用一种朴素的又简单的生活道理,来传递团圆的概念。
以单纯的孩子视角来看待世界。
但如果对比《熊出没:原始时代》的春节档票房成绩,上映后接近5亿票房,也赢得小朋友的诸多热情,甚至有反超《新喜剧之王》的势头……这或许不得让人反思。
文化糅合还有距离。
如何能兼备孩子和大人的立场,创造出独属于中国市场的本土化作品,引发最真挚的观影情感?
答案并不是1 1=2那么的简单粗暴。
无疑,它还需要更多的尝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