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下新开了个生鲜超市,这下可方便了!”说这话时,居住在杨浦区延吉一村的黄先生怎么也不会想到,正是这家“海洋生鲜超市”成为了他日后烦恼的源头——自8月13日正式开业后,该超市内的肉摊每日于凌晨5时许开始剁肉,“咚咚咚”的声音轻而易举地穿透楼体,将黄先生从睡梦中惊醒。

连日来,剁肉噪音雷打不动,惹得黄先生叫苦不迭。至9月6日,他已就剁肉一事多次与店铺交涉,并向所在居委会及执法部门反映了情况。“协商和管理的效果依然有限。”走投无路之下,黄先生只得向“解放日报·上观新闻”留言板求助。

持续沟通但效果有限

9月6日清晨,记者来到位于杨浦区延吉东路579弄的“海洋生鲜超市”。超市面积不小,在延吉一村北门西南侧的一众铺面中,绿色的招牌格外显眼。刚过7点,店内的生意已是红红火火,伴随着顾客与摊贩之间的交谈,剁肉声也时不时地传来。

走近肉铺,记者注意到,剁肉的师傅使用的是一块圆形的木墩作为案板,其支撑脚上不仅安装有脚垫,与木墩的连接处还加垫了一层海绵。“只有要砍断骨头的时候才需要用力剁,大多数时候都是作切分,不会有声音。”即使这样,每隔几分钟,沉闷的咚咚声仍会在砍骨刀的工作下响起。

上海小区专门剁肉(凌晨剁肉叫人如何忍受)(1)

△生鲜超市内正在剁肉。

“这已经是数次交涉之后的结果了。”黄先生居住在二楼,与“海洋生鲜超市”是实打实的邻居:不但仅有一层楼板相隔,他的卧室还恰恰位于肉摊的正上方。8月中旬,由于实在无法忍受每日凌晨准时出现的剁肉噪音,他曾向延吉一村居民委员会反映情况,“在居委组织的协调会上,商家承诺将原本使用的塑料砧板更换为木质砧板,并将营业时间推迟到6点、剁肉时间推迟到6点半。”然而,协调会实际收效甚微,除砧板确实完成了更换外,每日凌晨的剁肉声并未消失,“商家表示,售卖的猪肉必须当天现切,每日六七点已有顾客进店买菜,实在没法推迟开始工作的时间。”

上海小区专门剁肉(凌晨剁肉叫人如何忍受)(2)

△协调会后形成的会议纪要,其中对于开工时间等做出了明确规定。

因此,黄先生只得与商家持续沟通交涉,并向相关管理部门反映情况。直至9月初,商家又配合安装了脚垫、海绵等设备。“其实每天还是会被吵醒,但似乎也没有其他办法了。”对此,黄先生颇感无奈。

生鲜业态引发“邻里矛盾”,怎么管?

一个多月来,面对“生鲜超市”这位特殊的“邻居”所带来的噪音烦恼,“实在太难化解"是黄先生最为切身的体会。“剁肉噪音带来的困扰很难证实。”黄先生说,为证实噪音带来的影响,他还特地购买了分贝测试仪用于检测,“靠近剁肉摊位检测时可以达到85分贝,但上楼尝试录音时,却发现录制到的噪音并不明显。”在记者倾听的数段录音中,剁肉声确实均需仔细分辨,且并非持续不断。如此一来,其对于生活造成的影响便难以说明。

“另一方面,在向居委、街道甚至是执法部门求助的过程中,我发现相关工作人员能做的似乎只有帮助协调,并无强制手段。”对此,延吉一村居委会相关负责人坦言,由于主打“新鲜”的特殊属性,生鲜超市在经营过程中不可能完全没有声音,对于周边居民势必造成一定影响,但居民们无法正常生活,肯定希望店铺整改到他们满意为止,“这对矛盾很难化解和平衡,只能希望双方各退一步。”

近年来,生鲜业态正越来越多地涌入市民们的生活圈,在带来便利的同时,“扰民”已成为一大难题。在各大社交平台上,除剁肉噪音外,卸货声、叫卖声、收款提示音等都使周边居民倍感困扰,且不少小区由于建造年代较早,在房屋结构上并无隔音措施,更使这些声音无法得到任何削减。记者前往延吉一村查看情况时,水产摊位的污水倾倒问题也令居民沈大爷倍感担忧:“臭气熏天不说,污水直接倒在门口路面上,天气一冷也会造成安全隐患。”

他建议道,生鲜超市在选址时,除客流等因素外,也应提前考虑到对于周边居民带来的影响,或在装修阶段就将隔音设施规划进去,避免“亡羊补牢”。在此基础上,相关职能部门更应加强对于距离居民区较近的生鲜超市的监管。近日,记者从延吉新村街道了解到,街道综合执法队已再次约谈海洋生鲜超市店长,并对其乱倒污水的行为立案查处。目前,除砧板下的隔音减震材料外,肉制品摊位上方已安装了隔音层,针对水产摊位的整改也已于日前启动。

上海小区专门剁肉(凌晨剁肉叫人如何忍受)(3)

栏目主编:毛锦伟

来源:作者:唐乙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