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如何尽快排出(二氧化碳蓄积烦恼多多)(1)

曹钟强 华东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医师。作家,著有长篇小说《医恋》和《日出月入手术室》,电影《医缘》编剧、导演

蒋立冬 黄松 绘图

众所周知,人体呼吸就是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血液二氧化碳分压是指血液中物理溶解二氧化碳所产生的压力,正常的范围在35-45mmHg。当其分压超过50mmHg时,要警惕发生呼吸衰竭可能。在围手术期的过程中,因为二氧化碳蓄积导致二氧化碳分压飙升,常常会让原本还比较平稳的生命体征急转直下,如果再夹杂其他并发症,如高血压,心动过速,那情形更加扑朔迷离,不及时纠正,烦恼多多,危害多多。

周末,原本节奏不紧不慢的手术室突然接到一个手术通知,说是要增加一台胃癌根治术。增加就增加呗,我们开始接病人进手术室。当病人进入手术室后,按照常规,我们给他测血压、心电图和血氧饱和度,不料,不测不知道,一测吓一跳,病人的血压居然高居201/126mmHg,我立刻询问病人:“你有高血压吗?”答案是:“有。”“那你早上吃过降压药吗?”“没有。”这如何处理啊?是立刻暂停手术,让病人回病房休息一两天,等血压调整好以后再进手术室;还是就地调整病人血压,让病人尽早接受手术?相比较,前者更加安全,但需要时间,甚至是几天的时间。考虑病人妻子刚才签字时潸然泪下的一幕,我又不忍心了,经过一番思量,决定还是自己努力点,让病人在手术室调整血压,尽早接受手术治疗。

于是,经过一系列心理安慰和药物治疗,在病人血压稍趋稳定后就开始麻醉诱导病人,那次麻醉诱导应该是顺利的,气管插管也顺利,接着就是手术医生上台给病人手术野消毒,铺巾,再以后就是划皮,打开腹腔,探查肿瘤分布,游离肿瘤位置,结扎血管,断下肿瘤标本,用缝合器缝合端口,止血。手术前前后后延续了两个多小时,手术医生开始给病人放置引流管,关腹膜、肌鞘,缝合皮肤、皮下组织。手术中给患者输了四个单位的红细胞,因此,血压尽管有波动,但基本在掌控之内。就这样,手术结束了,病人进入苏醒期,哪知道,这跌宕起伏的情形随之开始。

这一刻,我停止麻醉维持药,病人渐渐有了苏醒迹象,联想到病人在诱导前就有吓死宝宝级的高血压,我就开始预想一旦病人那一刻真的发生严重高血压,我就一边给他镇痛,一边给他用药物降压。殊不知,情况变得比我想象的更快捷,血压迅速从143/78mmHg蹿到189/112mmHg,紧接着就攀登上212/136mmHg。快,快按照预案用药,这时候,他越来越有苏醒征兆,一支利喜定再加上10ug舒芬太尼下去,血压岿然不动,坚挺在200/120mmHg之上,同时,心率开始快跑,达到120次/分以上,二氧化碳分压达到50mmHg,这么办?再这样下去,病人情况会告急,我连忙用艾司洛尔来减速心率,但效果依然不佳,毫不给面子呀,我得另想其他招数。

想另招先得搞清病人发病原因,起先思路还停留在病人原先就有高血压的思路上,但一支佩尔下去,降压作用不但不明显,相反一路上蹦,最高达到270/146mmHg,心率更是像在应急百米冲刺,居然达到140次/分。再仔细分析,发现二氧化碳分压超过60mmHg,并且还有再接再厉,勇攀高峰的势头,显然原先强攻高血压思路有点狭隘。

就在这个时候,同事徐凯、孙少潇先后过来了,大家一起分析原因,探讨应对之策,迅速达成共识,那就是尽快降低病人体内二氧化碳蓄积。大家协同处理,一是继续镇痛,二是继续降压,三是辅助病人呼吸,尽快减少病人体内二氧化碳蓄积。同时,用一支新斯的明来恢复病人肌力。三管齐下,立刻奏效,病人血压明显趋稳,意识更加清醒,潮气量加大,二氧化碳分压一路下跌,从60mmHg狂泻至48mmHg,血压也悄然回归理性,心率不再让人看了揪心,平稳苏醒希望大增。

经过进一步努力,病人二氧化碳分压进入35至45mmHg安全区间,人基本清醒了,险情脱离了,安然返回病房休养。这以后尽可能处理好患者体内二氧化碳蓄积的这个要领在临床总结中被放在重中之重位置。

录入编辑:李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