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卑了。
起因是一场同学聚会。
我本以为只是普通的老同学叙旧。
结果大家坐在一起,看着满屋的lv、香奈儿包,我陷入了沉思。
怎么毕业一年,大家都背上了这么贵的包?
聚会全程,我安静地缩在角落里,看着他们的成功。
在我读研毕业的几年里,她们已经成了部门领导、律界精英或,阔太太。
穿的衣服、戴的首饰、背的包无一不体现她们的成功。
图源:pexels
而我,戴了一条旧红绳,穿着一脚蹬。
背的是普通不过的帆布包,被一众香奈儿、lv压在下面当垫子。
莫名的情绪从我心底滋生,像一株菟丝草,缠在我的心上。
聚会后半年,又有人组织了聚会,我却说什么都不去了。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我不再去参加同学聚会了呢?
面对他们,我变得一文不值明明几十块钱的帆布包也能背。
怎么去个同学聚会,他们都是3、4w一个的奢品包包?
我的工作不是高薪,但在小县城里,4千工资也够安稳生活。
然而即便我物欲再低,面临同学聚会这种场合,我仍不可避免的自卑,我和对方所背包的差距。
图源:pexels
这种自卑实际是我们对于社会比较的恐惧。
社会比较,由社会心理学家Leon Festinger在1954年提出:
我们会不自觉地通过社会或社会性的活动。
与和我们水平相近的人进行比较,以便于更好的了解自己价值。
同学聚会,作为一个典型的社会性的活动,就是进行比较的绝佳背景。
在学校里,我们只会比较谁的学习成绩好,谁拿了奖学金。
图源:pexels
对那时的我们来说,成绩就是价值的代名词。
成绩越好,价值就越高,大家就越喜欢、尊敬我。
但是到了社会,价值被体现在钱和工作职位上。
即越有钱,工作职位越高,个人的价值感就越高。
编辑部的同事在群里发了一个新闻截图:
一个人从设计院离职去做了院门口的保安。
起初看到这个标题的时候,我很惊讶,放着设计院的工作不做,怎么就想不开做起了保安?
再往下一看:
图源:网络
保安和设计师的工资差不多,甚至比较下来比设计师更清闲:
不需要长时间站岗,朝7晚7,包住宿,时间自由。
但在同学聚会上,和一桌子的办公室经理、投行、it、律师坐在一起时。
真的有人愿意说“我是一个保安”、“我在山里养猪”、“我是农民”吗?
我们都疯了一样的想卷进设计院、研究院、这个院、那个厂。
即使挣得和保安一样多,我们还是更喜欢坐办公室这种:
“看起来体面、有钱”的工作。
因为它们看起来具有“价值感”和“能力”。
图源:pexels
工作职位起码能大大方方说出来,让大家艳羡,哇,这个人是做xx的,他好厉害,一定挣得很多!
但钱不行,聪明人都知道,不能明晃晃的把余额展露。
因此,钱被反映在包、首饰或者其他的附加物之上。
面对着聚会里满屋子的奢侈包,我看到的是包吗?
是明码标价下,价值的差距。
从小到大,我们经常被灌输的一个观点就是:
上了xx学校,你的人生就好了;
考了xx职位,你就出人头地了。
图源:pexels
然而,在看到满屋子几十万年薪的精英、谈笑间买下一栋房的阔太太。
她们在学校曾经和我没什么区别。
毕业后,我要不吃不喝攒几个月才能得到的,人家只是眨眨眼就背在了身上。
暗藏的比较下,我们开始对自己的能力产生质疑。
到底是什么让我和对方的差距这么大?
我辛辛苦苦得来的学历、我起早贪黑争来的工作,我已经努力到了这个份上,我依旧没有眨眨眼就买下一个3w包包的能力。
图源:pexels
“是不是,我就是配不上它?”
“我果然是个废物吧?”
“我的人生真的好了吗?”
这就是在社会比较下,自我价值感的破碎。
Swallow和Kuiper(1988)认为,在社会比较中,个体如果将自己在社会比较中的失败,归因为能力不足。
而不是归因为其他方面,譬如环境、运气等予以抵消,便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批评,增加抑郁风险。
图源:pexels
所以你看,我不是怕聚会本身。
我怕的是,我参加的每一场同学聚会,我都要遭受一次自我价值感的崩坏。
面对他们,我险些失掉自我掌控同时,Leon Festinger还提出,在社会比较中,人们会生出"社会比较倾向"。
心理学中对其的解释是:个体试图将自己或别人与其他人进行比较的意图。
图源:pexels
其中,它又分为高社会比较倾向和低社会比较倾向。
受高社会比较倾向的人,会更加容易受到社会比较带来的影响;
反之,低社会比较倾向则对比较更加不敏感。
其中,高倾向带来的影响如果未能受到掌控,是会给一个人的心理和生活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下面讲一个案例,来说明这种影响。
来访者小A,因为过度消费的行为来接受心理咨询。
毕业后,她和高中同桌恰好入职了同一家公司。
同学聚会上,她们自然而然地坐在一起。
图源:pexels
小A背了一个2w的包,信心满满准备在聚会上炫耀一番,但她没想到的是,同桌背了一个价值几十万的包。
明眼人都看得出其价格差距来。
出于讨好或攀关系的心态,饭桌上的话题一直围绕着同桌展开。
小A说:
“大家都跑来巴结她,给她敬酒...
甚至知道我们在同一个公司的人,还来问我是不是在给她打工...
可我知道,我们的职级其实是一样的啊,挣的钱也都是一样的。
只是她那个包是她老公给她买的!但大家只看到那个包...
这让我很不舒服,甚至十分的压抑。”
为了避免这种不舒服的感觉,她开始在饭局上格外注意同桌的言行举止和穿着打扮。
当她有一句话不小心说错,小A便会故意大声指出来。
图源:pexels
即使对方的脸色已经不好看。
我问她:“那时候你有什么感受?”
她说:“很爽。我就是要让她知道,她就算背着比我贵几十倍的包,她也不过是普通人。”
不仅如此,回家后,小A疯狂的浏览对方的衣服同款。
买了一件,就要买下配套的全部;
言语措辞里不能像个普通员工,要造出一副符合地位的职业模样。
她想,只有这样,她才会被看作有更高的社会地位,是被尊重的。
图源:pexels
但她并没觉得“赢”,因为每次聚会,其他人对她的态度并没有改变。
反倒是她自己,昂首挺胸,生怕穿的衣服,拿的包和戴的首饰彰显不出她自己。
这种落差让她迷茫,她想,也许她买的衣服和包超过对方的价位。
是不是大家就能看出她的社会地位要比同桌高了?
短短几个月,信用卡被严重透支。
和同桌的关系也渐行渐远。
她并没有从中得到任何的快乐,相反地,只有无尽的痛苦。
在这个案例中,小A就是典型的,高社会比较倾向人格。
图源:pexels
Vogel等人在2015年的研究表明:
高社会比较倾向的个体更易受到社会比较带来的消极影响,表现出更低的自尊水平,和更负面的情绪。
也易形成“物质财富越多,社会地位越高”的固有观念。
在她将自己和同桌进行社会比较的过程中,她没能把握好这种倾向。
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严重地影响了她,使其做出了不理智行为。
而她并没有从这种行为受益,反而更加压抑、痛苦。
面临社会比较,只能接受吗?社会比较永远无法避免,有人存在的地方,就有比较。
图源:pexels
但这里有几个小tip,可以帮我们从迷茫中挣脱:
1.避免自我批评,先接受自己
当我们在不断的社会比较中,产生较低的自尊感时,我们很可能会因自我批评而进一步损害它。
这时,要学会自我接纳,进行自我肯定。
第一步,消除自我批评并引入自我同情心。
当你在面临社会比较时,因为比较的差距产生了批评自己的想法时。
请问自己,如果是你的朋友处在这种情况下,你会怎么说?
图源:pexels
研究显示,我们对朋友的同情心要比对自己的同情心要更多,我们便可以将这些同情引向自己。
第二步,学会自我接受
自我接受意味着:
“我尊重自己,爱护自己,重视自己。
我承认自己有很多问题,但我有责任尊重自己,重视自己的需求。
我接受自我,我不是见不得别人好,我只是希望和他们一样好。”
图源:pexels
2.明确自我目标,做好课题分离
当我们发现自己陷入了“社会比较”的圈套中,请立刻问自己一个问题:
“我的目标是什么?”
比如,你的目标是要买下一个奢侈品包,那实际上,你只需要想方设法的找到赚钱的门道,去积累财富。
在这个过程中,你需要各方各面比别人优秀吗?
心理学家阿德勒提出了“课题分离”的概念,是完全适用这种情景的。
图源:pexels
我们很多时候惧怕的比较,实际上,是没有做好课题分离。
当你把注意力从“我要比别人优秀”转移到“我的目标”上时,实际上就是将自我课题分离出来的过程。
我要比别人优秀,这句话意味着我希望别人看得起我,赞扬我。
可这是你自己的课题吗?别人看得起你,只是他们的课题。
你的课题就应该是完成你自己的目标,看到自己作为一个人存在的价值。
图源:网络
一旦课题被分离清楚,那么即使在面临他人、自我施加的“社会比较”,我们也能很快地将其从中解放。
3.学会问自己“为什么”,直面问题
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中提到:
情绪是为了达到“目的”的工具。
“目的”的出现,让我们知道,当下和未来才是改变我们人生轨迹的关键,而不是为过去所束缚。
诚然,同学聚会中产生的“社会比较”会让我们格外恐惧。
图源:pexels
但不要怕,一旦恐惧被我们合理运用,反而是促使我们当下和未来成长的推动力!
如何运用呢?
可以用“5why分析法”,即对一个问题点连续以5个“为什么”。
以追究其根本原因,就是“打破砂锅问到底”。
例子如下:
问1:我为什么会不想参加同学聚会?
问2:因为我怕被比较,为什么我怕被比较?
问3:因为她们混得比我好,为什么我混得不够好?
问4:因为我没有升职/进步,为什么没有升职/进步?
问5:因为我的行动力不足,为什么会不足?
正解:因为我的懒惰!
图源:pexels
经过连续5次地问“为什么”,才找到问题的真正原因和解决的方法——
立刻行动起来,将手里的事情做到最好,不断学习,获得职业/学业上的进步。
写在最后:用一首诗的片段来做最后结束语:
图源:pexels
“世上每个人本来就有自己的发展时区。
有些人看似走在你前面,
也有人看似走在你后面。
但其实每个人在自己的时区,有自己的步程。
不用嫉妒或嘲笑他们。
他们都在自己的时区里,你也是!
图源:pexels
生命就是等待正确的行动时机。
所以,放轻松。
你没有落后。
你没有领先。
在命运为你安排的属于自己的时区里,一切都准时。”
作者:sixer
图源:网络
首发:壹点灵心理
专注心理成长,温暖而有力地爱着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