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将》大家耳熟能详了吧,里面刻画的潘仁美这个人物是活灵活现,让人恨不得吃他的肉,喝他的血,他射死杨七郎,逼死了杨令公,害的杨家满门皆寡妇,如此毒辣的人真难为了作者了,那么历史上的潘仁美真的就如《杨家将》中所描述的吗?
历史上的潘仁美是中国宋朝时期北宋人,赵匡胤手下不折不扣的一员名将,可以说为了宋朝屡立战功。
真正的潘美,和潘仁美相比,少了一个仁字,行事作风却多了很多仁义。在《宋史》等正史中,对潘美的评价很高。
潘美,字仲询,河北大名人,出生于后唐同光三年(公元925年),卒于北宋淳化二年(公元991年),是潘姓始祖季孙公的第69世孙。
潘美是将门之后,在后周朝廷任官客省使。赵匡胤在陈桥兵变中黄袍加身,潘美随他南征北战,屡立大功,累官至同平章事,死后被追封为郑王,配享太宗庙庭。
陷害忠良的真相
让潘仁美被后世口诛笔伐的,主要是他陷害了杨家将的老令公杨业。
小说中描写的活灵活现,说是因为潘仁美和杨业不和,嫉妒杨业,公报私仇,最后导致杨业撞死在李陵碑前还暗中杀害了杨七郎和杨三郎。
但根据《宋史》记载,事情的真相其实是这样的。导致杨业之死的罪魁祸首,其实是监军使王侁(shēn)。
公元982年,辽主耶律贤死后,即位的辽圣宗耶律隆绪才12岁,由他的母亲萧太后执政。有人向宋太宗建议,认为辽国幼主即位,朝政不稳,可趁机收复燕云十六州。宋太宗接受建议后,于雍熙三年(986年)命潘美、曹彬、崔彦进分别率大军北伐,并派杨业做潘美的副将。
在对敌方案上,杨业提出了一个可行的良好方案,可是,监军王侁反对杨业的意见,并反讽杨业为贪生怕死之徒,声称要状告皇上,重重压力之下,杨业只得按王侁的激进方案带兵出征。
出兵前,杨业与王侁、潘美约定,请他们在陈家谷口安置伏兵接应。王侁等在陈家谷口设置了伏兵,但是一直到中午没见到杨业,以为杨业打了胜仗乘胜追击去了,王侁害怕杨业抢了头功,于是带着兵撤了。而这个时候的杨业,正与辽军作战,死伤大半,本以为能够有人接应,结果到了陈家谷口发现,一个人都没有,杨业虽然勇猛,但终因寡不敌众,兵败被俘,在辽营绝食三天而死。
作为一个文学形象,潘美其实是被后人的小说给害了。
为什么王侁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潘美却阻拦不了?因为王侁是监军。监军是皇帝用来挟制和监督在外将领的官职,有权利处死有不轨举动的将军。监军王侁的挟制作用,不仅仅是对杨业,同时也是对潘美,所以潘美对王侁的要求,无能为力,也就是说,是潘美替王侁背了黑锅。
而后世关于潘美的传说中,最早是出于一本无名氏撰写的《杨家将演义》中,潘美变成了潘仁美,被刻画成了一个通敌卖国,残害忠良,十恶不赦的大奸臣。在此之后,潘美的形象越来越被丑化,最后在小说中,让潘美死在了开封府尹寇准的刀下,这也是不符合历史的。
我们后人应该认清历史,不能受小说或演绎的影响,让忠义之人流血又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