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财经·证券导报 特约撰稿 汤缝雨,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海口免税购物城?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海口免税购物城(免税购物打开海南商圈新猜想)

海口免税购物城

海财经·证券导报 特约撰稿 汤缝雨

海南省第八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指出:要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更好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全力做好高端购物、医疗、教育“三篇境外消费回流文章”,打造国际知名度假、康养、购物天堂。

目前,从各项数据和指标分析,其中免税购物规模逐渐做大,同时对海南全域商业版图也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未来海南商业的走向与变量

如果没有免税政策这个因素,过多讨论海南商业格局其实是没有太多意义,毕竟体量太小,客单价太小。

根据海南目前最受欢迎的友谊阳光城数据,该商场客单价超过200元的占比仅为8.74%;而2021年海南离岛免税品人均购物金额为7368元。

所以,本土化的人均消费力和免税业态是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的。

如果没有免税政策加持,海南的商业中心无疑一直会是省会海口。

但最近几年,由于三亚海棠湾国际免税城的火热,三亚的权重上来了。三亚202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经超过海口的一半了,中粮大悦城也最终选择在三亚开店。

其实,在2015年前,海南的商业还是非常传统的。

商圈散乱、商场老旧、业态落伍、品类不全,当年知名商场如明珠广场、乐普生、望海商业广场、万国商城、南亚广场等客流量并不尽如人意。

从2016年开始,以日月广场、友谊阳光城、吾悦广场等商场相继开业为标志,海南的商业业态、品质有了一个大的提升,开始向国内一线城市靠拢。

经过几年的市场竞争,海南商业整体水平上了一个档次,如海口商场人气之王——友谊阳光城2021年的总客流量达到1803万人次,日均接近5万人次,这个人气水平已超过全国前100大商场日平均流量。

海口日月广场由于转型免税业态,其年营业额也已过百亿元大关,跻身全国单体店十强。

然而,现在说海南商业江湖是不是大局已定呢?

应该讲还言之尚早。

对于海口而言,其中最大的变量是:

海口国际免税城、海口万象城以及龙湖光年TOD三大商业综合体未来两年陆续开业后所带来的海南消费市场变量的此消彼长。

特别是海口国际免税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成败直接决定海口与三亚未来的海南自贸港免税商业主导者地位花落谁家。

当然,目前三亚明显占上风,2021年三亚全年免税销售额为361.1亿元,海口只有139亿元,和三亚相比差距明显。

不过,海口国际免税城开业后,在免税商业上,海口还是有后来居上的可能,至少在面积上,海口国际免税城将占据上风。

其实,海口能否逆袭还取决于免税物流仓储,文化体育娱乐配套产业的跟进,这个话题下面还有深入探讨的空间。

在海口三个即将开业的大型商业综合体中,海口万象城的地利条件无疑是最好的,而且万象城系列也是“妥妥的”国内一线商业头部品牌。

作为央企商贸业的一面旗帜,目前在中国销售额排名前二十名的商场中,万象城有4家,分别是深圳万象城(130亿元),杭州万象城(80亿元),厦门万象城(60亿元),成都万象城(55亿元),其品牌号召力和运营能力可见一斑。

此外,预计可能最晚开业的龙湖光年TOD也不容小觑,光80万平方米的体量就足以傲视海口。

这个综合体开业后,或成为海口一个新的城市地标。

龙湖光年的定位与目标就是依托高铁城西站吸引全岛流量,以TOD模式打造海口的“六本木新城”。

如果真能实现这一个愿景,那么,龙湖天街城西站城轨将成为未来海口最发达繁忙的交通枢纽之一:4分钟可达海口东站,15分钟可达美兰机场, 40分钟到琼海,1小时到洋浦,1.5小时到东方,不到2小时到三亚。

全岛闭环,完美实现了城际、省际、岛内外交通流量的无缝换乘链接,首次在海南商业史上撬动一个有千万人口级别消费力支撑的商业综合体。

基于此,有人这样用三条线描述未来的海口商业新愿景:

A线:以百万海口市民为主的以万象城和友谊阳光城为核心的国贸商圈;

B线:以千万海南岛民为主的龙湖光年TOD、吾悦广场等海口城南环轨道交通片区,环岛居民通过环岛高铁与城轨驳接系统在周末、假日体验全岛一体化游购娱所带的快乐;

C线:以西海岸的海口国际免税城、江东新区规划中的开维世界购物公园以及海口最南端的深免观澜湖免税店三个点位构成的“环海口”区,面向国内数亿计中高端消费群体的琼北免税购物带。

如果上述愿景能顺利实现,海口作为全省商业中心的地位则将不可撼动。

笔者预计,从全省范围看,三到五年内,海南商业体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由现在的2497.62亿元达到4000亿元;其中,海口将从2021年的1056.98亿元增至2000亿元左右,三亚将从2021年的545.19亿元增至1000亿元左右。

其中的免税商业体量大约是1500亿元至2000亿元。

另外,免税商业的崛起对海南的税收、就业等方面也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当然这种影响对海南而言无疑是正面的,比如从数据上看,海南税收这两年总体还是增长比较快的。

在就业方面,免税商业也是劳动密集型行业。根据中国旅游集团预计,海口国际免税城项目于今年开门迎客后,集团在琼员工总数将有望突破10000人。免税行业未来几年,将会成为海南用工需求大户。

不过,海南目前还缺乏对在免税加持下,海南新商业如何规划、免税模式如何设计与相关配套产业等前瞻性的整体研究。

海南免税产业的壮大还需要配套和联动

海南免税产业的配套也是一个大课题,因篇幅所限,只重点讲两个方面:物流仓储配套;提升旅游会展产业,打造海南“网红城市”。

首先,物流仓储配套方面,目前看这是制约海南免税产业长远发展的短板。

海南一年要卖出接近1亿件免税品,其中70%是体积小的香化产品,这些免税品如何来海南,存放在哪里是一个大问题。

特别是将来以箱包鞋帽衣服等稍大件免税品为主的国际顶奢品牌进驻海南了,对相关物流仓储的需求更大了,如何解决?

目前海南的免税品入关、卸货、物流、分发,存在耗时耗力、增加成本的情况。

可否多开通直达海南的免税品直接入琼的国际专线?

因此,在免税仓储物流环节上,海口其实面临一个空前的机遇,那就是利用港口交通和基础设施优势建设自贸港免税货品仓储物流中心。

夯实了这一点,海口在免税业的地位就夯实了。

目前来看,海南免税物流仓储等供应链还是无法完全满足消费者需求。

有消费者总结在海南买免税品,有两个最明显的不足:

1、热门商品断货;

2、四大顶级奢侈品的精品店始终没有出现。

2022年春节,三亚海棠湾国际免税城人头攒动,但频频出现卖断货的现象:卡诗(KRASTASE)洗发水的许多热门款断货,普拉达( Prada)的服装尺码不全,巴利(Bally)的部分皮包只有样包,没有存货。销售人员也无法回答“何时到货”的问题。

4月中旬,三亚免税城经过短暂闭店重新开业后,一些箱包皮具仍然处于断货状态。

中免方面表示,公司正在制订完善供应链管理能力提升方案,完成仓储体系整体规划及海南一体化供应链方案。

除此之外,中国消费者更加期待有一天能在海南买到免税的顶级奢侈品。所谓顶奢,业内普遍认为有四大品牌:爱马仕(Hermès)、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 )、香奈儿(Chanel)和迪奥(Dior)。

在小红书上,“为什么海南没有LV”这类帖子有上千条。

海南免税业仓储物流确实有改进的空间。

其次,再看提升旅游会展产业,打造“网红城市”方面。

对比世界各地自贸港,都不会只单纯发展免税产业,而是把旅游会展产业同时带动。

在这方面,韩国的经验值得学习。

韩国免税集团曾结合韩流文化与免税产品,推出“娱乐观光之旅”等营销概念,成效颇丰。

文化输出与商业推销双管齐下,韩国免税市场的知名度进一步扩大。

国内成都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太古里街拍、高奢快闪店、大熊猫王网红打卡地等新颖时尚概念在短视频的增益下迅速传播,成都一跃成为“网红之都”。

此外,在打造“网红之城”这一方面,长沙,重庆,杭州也是做得风生水起。

购物与文旅密不可分,海南免税零售品牌可尝试与文旅产业合作,借助数字化营销方式吸引大众自发宣传海南特色资源,把海口、三亚打造成全国最火的“网红城市”,促进海南免税零售业蓬勃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