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晓璇出生于1985年,工梅派青衣。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流派班学员。曾荣获第六届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银奖,第七届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金奖。擅演剧目:《红鬃烈马》《四郎探母》《白蛇传》《霸王别姬》《天女散花》《贵妃醉酒》《宇宙锋》小剧场京剧《浮生六记》等。
一折戏结缘京剧
小时候,妈妈希望她“多接触一些艺术”,于是就带她去学习了京剧和民族舞蹈。一次表演课上,因一折《苏三起解》,完整的唱词,婉转的嗓音,到位的动作。“六岁孩子可以记下来一整折是很不容易,而且是扮上,从这开始,老师觉得我比较适合学京剧。后来天津戏校办了培训部,希望我回去学,1995年招正式生的时候又回去考学,那时候我舞蹈和京剧都考过了,老师们一致觉得我适合京剧,我就听老师们的建议开始学戏了。”窦晓璇这样解释道。
2006年进入北京京剧院时,窦晓璇还没有自己的导师。窦晓璇最崇拜的偶像就是杜近芳,那段时间,她每天晚上都坚持观看杜近芳的戏曲音像,并反复揣摩学习。一次表演赛上,窦晓璇因演了一折杜近芳的名剧《野猪林》而受到关注。2007年,窦晓璇正式拜杜近芳为师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窦晓璇潜心跟老师学习了《谢瑶环》、《白蛇传》、《柳荫记》等剧目。“很庆幸自己有机会跟杜老师学习。这几年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跟杜老师学会了演戏要从人物的心理出发,通过揣摩角色的特点去更好地展现、塑造人物。”
不时尚的“老年人”
上午上班,下午练功,晚上看戏学习,太规律的作息时间,使窦晓璇被朋友们笑称为“老年人”。“我是标准的‘宅女’”,来北京这么多年,窦晓璇至今连颐和园都没去过。
从6岁离开家人过起戏校的集体生活开始,窦晓璇从童年到青年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练功房度过,很多同龄人喜爱追捧的“时尚”,她都不了解。极少登陆QQ,不会使用QQ邮箱。“我现在唯一使用的就是微博”,但窦晓璇微博上关注的也多是京剧方面的内容。
“生活圈的确比较狭窄,但我喜欢这样简单的生活,如同我对京剧纯粹的追求。”是的,正如窦晓璇微博上的自我介绍一样,她追求的就是做一名普普通通,简简单单的京剧人。
结缘大宅门,亲历杨九红
窦晓璇说“电视剧《大宅门》我看了好多遍,特别喜欢,到现在《大宅门》如果重播我都还会再看一遍。当时听到这个戏要改编成京剧的时候,我很兴奋。说实话我演的新编戏也不少,但是碰到杨九红时,我第一次从心底产生对这个角色的向往。当通知我由我来演杨九红时,我特别特别开心,也下了决心一定要演好。我师父也特别喜欢《大宅门》,喜欢郭宝昌导演,我确定出演京剧《大宅门》之后,师父也特别为我高兴。”
京剧《大宅门》,是窦晓璇继《碾玉观音》之后和导演李卓群的第二次合作。“跟卓群在一起排戏效率特别高,卓群会在到排练厅之前就把几个方案想好,到现场后我们演绎出来之后再根据我们自身情况和实际效果做调整。”窦晓璇说,“卓群排戏虽然每次的排练效率都很高,但是总的排练周期很长,因为我们会反复加工、熟练,把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到。”
素有“小绢人”美称,之前塑造的角色都是以柔弱可人的仙子、小姐为主,为了演好杨九红这样情感浓烈、背景复杂又充满女性魅力的角色,窦晓璇是下足了工夫。“从拿到这个剧本开始,我就在根据剧本、导演的构想和我自己的理解去找杨九红的感觉,郭宝昌导演和卓群导演都在启发我,我自己也找了很多相关的文艺作品在看。”
在拍摄京剧《大宅门》宣传片后,窦晓璇彻底找到了属于她的杨九红气质。“拍片前一天,我们第一次试妆,我第一次穿上杨九红的戏服,当时一照镜子,我突然觉得自己是那个人物了。拍片时,宣传片导演也设计了很多唯美的情境,比如有月夜啊、漫天银杏黄叶啊、鹅毛大雪啊,我在那些情境里演绎时更觉得自己仿佛就是杨九红这个人物,待看到监视器里的自己之后,更加确信了自己的表演。拍片之后,回到日常排练时,我觉得自己更能驾驭这个人物、更能理解人物内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