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没有一个男人能拒绝这张含泪楚楚的脸蛋,不忍心拒绝她的要求,宁愿自己死,也要把生的希望留给她。
阅女无数、玩世不恭的咖啡馆老板里克多年来对她一直念念不忘。
重逢后的两人,互诉衷肠,恨不能时光倒流。
彼时,她已为人妻,陷入两难的选择。
时光再也回不去了啊!
“吻我吧,就像初次吻我一样。”她含泪对他说。
两人忘情的热吻,把痛苦和遗憾深深地埋藏在心底。
她脸上绽放笑容的时候,天空都仿佛亮了。
只要能看到她的笑容,无论为她做什么都愿意啊。
这张迷人的脸蛋,倾倒了全世界无数的影迷。
永远的《卡萨布兰卡》,永远的英格丽·褒曼啊。
英格丽·褒曼出生于瑞典小镇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瑞典人,母亲是德国人。
在父母的爱和期待中,她降临到了这个世界上,从小就长着一张精致小脸蛋的她,看了就让人喜欢。
可惜命运却并没有善待她,三岁时,母亲永远地离开了她。
13岁时,父亲也离开了人世。
临终前,父亲将她托付给了一个叔叔。
但没过多久,叔叔也因心脏病去世了。
没办法,她又辗转到了另一个叔叔家,叔叔家里有四个小孩,小小年纪的她乖巧懂事,生怕惹叔叔婶婶不高兴,又将她送走。
童年的生活阴影,让她极度没有安全感。
14岁时,她在日记里写道:我要成为一名演员,站在家乡的舞台上面,所有的人都为我欢呼和鼓掌。
叔叔婶婶反对她成为一名演员,但她坚持自己的想法,高中毕业后,她考取了瑞典皇家戏剧学院。
在学院学习期间,美丽聪颖的她开始参与一些演出,她喜欢演戏,在舞台上,她觉得自己是自由自在和快乐的。
从学院毕业后,1935年,她出演电影《Munkbrogreven》,正式踏入演艺圈。
1936年,她主演电影《寒夜琴挑》,在片中饰演美丽清纯的钢琴师安妮塔。
安妮塔喜欢上了乐团的小提琴师霍尔,但霍尔早已结婚并有一个女儿,两人不顾一切地相爱了。
后来,在安妮塔的老师的教诲下,安妮塔最终离开了霍尔,老师说这种不道德的感情是不会幸福和长久的。
美国制片人大卫·塞尔兹尼克在看过本片后,决定翻拍这部影片,并邀请她参与本片的演出。
刚出道没多久就能去美国拍电影,对于一个年轻的女演员来说,无疑是幸运的,但她没有被这份幸运冲晕头脑。
大卫·塞尔兹尼克第一次碰到了一个敢大胆地和他说“不”的女演员。
在两人对视时,他在她的眼睛里看到了倔强和坚持,知道她说的是认真的。
不答应她的要求,没准她真的会搭乘下一班火车回去呢。
1939年,她和莱斯利·霍华德出演美国版《寒夜琴挑》,在片中,她淡妆出镜,清纯而又高雅,观众被这张清纯漂亮的脸蛋给深深吸引住了。
大家记住了她的名字——英格丽·褒曼。
《寒夜琴挑》的成功,让大卫·塞尔兹尼克看到了她的潜力,他和她签下了七年的合约。
就这样,她留在了美国,开启了自己的美国电影之旅。
1942年,她和亨弗莱·鲍嘉主演爱情电影《卡萨布兰卡》,在影片开拍前,她把亨弗莱·鲍嘉主演的影片《马耳他之鹰》看了好多遍。
她要熟悉这个男人,熟悉他的表演,以找到两人的契合点。
她认为自己左侧的轮廓更美更精致,反复游说导演,在她的左侧取景。
最后导演被她说服,给了她不少左侧的镜头。
在拍摄过程中,她问导演,自己在影片中是爱里克还是爱丈夫维克多一些?
导演说,你要表演得两个都很爱的样子。
在影片最后,她和里克告别时,凄婉动人的眼神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
《卡萨布兰卡》上映后获得巨大的成功,这部影片也成为她演艺生涯的代表作品,多年来经久不衰。
该片荣获美国电影学会“百年百佳影片”和电影史上100部最伟大电影第一名。
所以,不管英格丽·褒曼后来多么的声名狼藉,但美国人民最终还是选择接纳她的回归。
1943年,她主演自己的首部彩色电影《战地钟声》,在片中她饰演饱受战争摧残的西班牙美少女玛利亚。
此时的她已经28岁了,但少女的明媚和纯真并没有泯灭,她天生就是为银幕而生,为角色而生。
凭借该片精彩的演出,她首次入围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虽然最终没能拿奖,但她虽败犹荣,影迷们说这是“好莱坞历史上最经典的战争爱情片”。
1944年,她迎来事业的巅峰,她和查尔斯·博耶、约瑟夫·科顿出演惊悚电影《煤气灯下》,在片中她饰演一个继承了大笔遗产的美丽少女宝拉。
在影片中,她将一个脆弱敏感的少女演绎得出神入化,凭借出色的表演,她荣获第17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
1945年,她出演电影《圣玛丽的钟声》,在片中她饰演圣·玛丽学校的一名修女。
影迷感叹地说,学校有如此美丽的修女,他们也想去上学啊。
她的表演受到影迷和专业评委们的喜欢,她也因此入围第18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
1948年,她出演维克多·弗莱明执导的传记电影《圣女贞德》,在片中饰演著名的英雄人物贞德。
这一年,她33岁了,出演未满20岁的少女贞德,但毫无违和感,她身上永远带着一股少女的纯真气质,让人为之深深着迷。
1948年,她在看过意大利导演罗伯托·罗西里尼执导的影片《罗马,不设防的城市》后,主动写信给罗伯托·罗西里尼,希望两人有合作的机会。
两个热爱电影艺术的人就此结缘相识了。
1949年,她应罗伯托·罗西里尼的邀约,前往意大利拍摄影片《火山边缘之恋》。
她和罗伯托相见恨晚,两人没过多久就在一起了,电影还没拍完,她就怀孕了。
而彼时,他们都已婚并有孩子,并非自由身。
她很早就在瑞典结婚了,丈夫彼得是一名牙医,大她九岁。
美丽动人的她让彼得倾慕不已,很快对她展开热烈追求,高大沉稳的彼得带给她如父如兄的爱,这份爱弥补了她内心的缺失。
她渴望有一个完完全全属于她的男人和一个完完全全属于她的家。
在她看来,爱高于一切,她和彼得结婚了。
婚后的日子平淡而幸福,彼得温柔体贴,努力赚钱,不让她为生活发愁。
第二年,他们的女儿出生了,女儿的出生给他们沉闷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快乐。
彼得认真严谨,而她敏感浪漫,两人在生活上和思想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异,这让她时常感到苦闷。
当她决定去美国发展时,彼得最终同意她去了,但他不愿意放弃瑞典的事业和她一起去,彼得带着女儿留在了瑞典,她只身去了美国。
比起瑞典来说,她更喜欢奔放自由的美国,在美国的几年间,她和彼得的婚姻岌岌可危,她知道自己回不去那种刻板的家庭生活了。
她和彼得提出离婚,彼得不同意。
如果她坚持要离婚的话,为了争夺女儿的抚养权,两人肯定会闹上法庭。
这时的她,不再是从前籍籍无名的小演员,到时势必会闹得很难看。
激情上脑的她还没和彼得离婚,就和罗伯托在一起了,还怀了他的孩子。
一个是知名的导演,一个是当红的女明星,记者闻风而动,守在他们周围,想拍下他们在一起的实锤照片。
当两人牵手的照片被刊登出来时,举世震惊,大家都不相信这是真的。
在全世界影迷眼中,她是高贵、纯真、圣洁的象征,影迷封她为“美国第一夫人”。
美国电影协会让她出来澄清,挽回声誉,不然她的演艺事业会就此毁掉的。
她从来不是一个任人摆布的女人,她发表声明:
我的律师正在着手办理离婚诉讼。
这部电影拍完后,我打算隐居生活。
一时之间,她从美丽高贵的女神变身为女演员的耻辱,破坏别人家庭的“毒妇”。
面对铺天盖地的谩骂和诋毁,她依然坚定地说,“只有我自己能决定应该如何生活。”
被戴了绿帽子的彼得愤怒地提出离婚诉讼,争取女儿的抚养权,两人终于离婚散场。
《火山边缘之恋》拍出来后,遭到抵制,被禁止上映。
两人的声誉一落千丈,几经周折后,她和罗伯托在墨西哥结婚。
婚后,两人育有一个儿子和一对双胞胎女儿。
她在家相夫教子,罗伯托则在外面拍片。
虽然罗伯托执导的影片荣获不少奖项,但影片大多叫好不叫座,影迷们说根本看不懂他拍的片子。
两人的积蓄越来越少,为了养家糊口,罗伯托决定去印度拍片,而她则准备复出拍戏。
面对周遭的奚落和嘲讽,她尽量装作不在意,辗转在意大利、英国、西班牙等地拍戏。
1956年,她出演安纳托尔·李维克执导的剧情片《真假公主》,在片中饰演一个失去一部分记忆的美丽女孩。
这一年,她41岁了,生育了四个孩子,但银幕上她还是那么美丽迷人。
凭借该片精彩的演出,她荣获第29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第14届金球奖剧情类最佳女主角、意大利大卫奖最佳外国女演员奖三项大奖。
她在银幕上大放异彩,而她的丈夫罗伯托在印度拍片时,和印度制片人的妻子搅在了一起,两人爱得难分难舍,准备私奔。
她是从报纸上得知这一切的,可笑的是,她从一个女人的婚姻里抢走了他,另外一个女人又把他从她的婚姻里抢走了。
天道轮回,没什么好说的,她向罗伯托提出了离婚。
她决定回美国,她的内心并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么平静。
她做好了美国民众向她扔石头的心理准备。
下飞机时,她走得很忐忑,很小心翼翼,令她没想到的是,影迷们高举着巨大的条幅,上面写着:“英格丽,我们热爱你!欢迎英格丽·褒曼回家!”
这片洒下她热血和热泪的国土,以这样热情的方式欢迎曾经声名狼藉的她回来,她忐忑的心终于安定下来,感到温暖无比。
1958年,她和罗伯托正式办理了离婚手续,她带着三个孩子在美国生活。
同年,她和从事戏剧演出事业的瑞典人拉尔斯·施密特结婚。
拉尔斯成熟稳重,对她和孩子们很好,她内心一直渴望有一个安稳的家庭,她希望孩子们在稳定的环境下长大。
拉尔斯经常要带着团队去全世界各地演出,两人平时只能通过写信互诉衷肠。
这段并不被人看好的婚姻,却一直维系了下来,1970年,拉尔斯生病去世。
1969年,她出演喜剧电影《仙人掌花》,荣获第70届美国金球奖音乐喜剧类最佳女主角提名。
1973年,她受邀担任第26届戛纳电影节的评审团的主席,她很荣幸凭借自己的努力,坐到了这个位子上。
这一年,她被确诊患有乳腺癌,做过手术后,她并没有停下来休养,依然投入到她热爱的电影事业。
1974年,她在悬疑电影《东方快车谋杀案》中,饰演一位瑞典老妈妈,凭借娴熟的表演,她荣获第47届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
1978年,她出演电影《秋天奏鸣曲》,在片中饰演一位钢琴家,这是她出演的最后一部电影。
这几年间,她动过几次手术,但却没有彻底根治,癌细胞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
1982年,她主演迷你电视剧《一个叫戈尔达的女人》,在剧中饰演以色列总理果尔达·梅厄,这是她最后参与的演出。
凭借精彩的表演,她荣获第34届艾美奖最佳女主角奖。
1982年8月29日,她在英国伦敦去世,这一天正好是她67岁的生日。
她的骨灰一部分洒入大海,一部分和她的父母一起葬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公墓。
最后,她回到了生她养她的瑞典,那里才是她的根。
晚年,有记者采访她,“从前的事,你感到后悔吗?”
她淡笑着说,“我后悔没做过的事,而不是做过的。”
“那你对自己的一生满意吗?”
“我很满意。”
她说,她很满意她的一生,虽然不那么完美,但她勇敢坚强地走了下来。
PS:本文为作者原创文章,请勿转载。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