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适用条件、范围

隧道支护初喷砼后,初喷层表面裂隙线状出水及面状淋渗水。

当初喷层表面出现股水时,采取"埋管引排"的原则,将股水通过引排管引至隧道纵向盲沟,引排管采用Ω型弹簧排水管;如渗水则采取注浆方式堵水。

2.施工工艺

2.1.喷浆后后局部注浆

2.1.1. 施工工艺流程图(见注浆工艺流程图)

隧道早期支护喷浆怎么取样(隧道工程施工之初喷后补注浆及引排水作业指导书)(1)

2.1.2. 施工方法及要求

1)注浆管的制作

按设计制作长3.5m,梅花形钻孔间距1.5m,注浆孔孔径φ10mm的φ42钢花管;

2)测孔定位

根据隧道开挖后围岩表面裂隙线状出水及面状淋渗水范围,搭设工作平台,按间距0.5~1.0m钻孔,

3)钻孔、扫孔:

按设计位置、孔径、孔深钻孔,并钻完全部注浆孔后,进行清孔。

4)安管、注浆

用锤子把管打入孔内,并安装好止浆塞。注浆前进行现场注浆试验,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注浆参数,取得注浆施工经验,尾部100cm段作为止浆段,注浆完后,用M30水泥砂浆填塞,设计注浆参数为:

A、水泥与水玻璃比:1:0.32~0.36;

B、水泥浆液水灰比:1:1;

C、水玻璃浓度:35玻美度,模数:2.4;

D、注浆压力:0.5~2.0Mpa;

E、注浆扩散半径:0.8m;

F、注浆应符合下列要求:

A)浆液的浓度、胶凝时间应按交底执行,不得任意更改。

B)应经常检查泵口及孔口注浆压力的变化,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

G、注浆结束的条件如下:

A)单孔结束条件,注浆压力达到设计终压,浆液注入量已达到计算值的80%以上。

B)全段结束条件,所有注浆孔均符合单孔结束条件,无漏泥情况。

C)注浆完毕用铁锤敲击钢管,如响声清脆,则说明浆液未填充满钢管,需采取补注或重注;如响声低哑,则说明浆液已填充满钢管,如未达到要求,应进行补孔注浆。

H、注浆结束:

注浆在达到结束的条件后,应利用止浆阀或木塞将注浆孔口堵塞,以保持孔内压力,直至浆液完全凝固。

I、注浆效果的检查:

应在相邻两注浆孔中间用钻机按设计孔位及深度钻孔,然后测定检查孔的漏水量应用小于0.2~0.4L/MIN.M。

2.1.3.主要材料及技术参数

1)钢花管:Φ42mm钢管,长3.5~6.0m,梅花形钻孔间距1.5m,注浆孔眼大小φ10mm;

2)注浆参数:水泥与水玻璃比:1:0.32~0.36;水泥浆液水灰比:1:1;注浆压力0.5~2.0MPa;单孔注浆量(参考): Q=πRK2Lηξ;

2.1.4.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

1)孔口管止浆塞止浆,浆塞胶圈尺寸应与注浆孔径相配;

2)在裂隙涌水量较大时,应先钻引水孔泻压,再用棉纱、木楔对裂隙进行封堵处理;

3)钻孔速度应保持匀速,特别是钻头遇到夹泥夹沙层时,控制钻进速度,避免夹钻现象。

4).注浆过程中随时检查孔口、邻孔、覆盖较薄部位有无串浆现象,如发现串浆现象,立即停止注浆或采用间歇式注浆封堵串浆口,也可采用麻纱、木楔、快硬水泥砂浆或锚固剂封堵,直至不再串浆时再继续注浆。

5)在裂隙股状出水点,采取交错斜孔或者直接注浆。

6)在裂隙面状出水地点,周边各扩宽1m为注浆堵水范围,以堵为主,先堵后排,先期施作外围注浆孔注浆,然后逐步向内圈收缩压浆,直至少量水集中在引水孔排出,漏水量应用小于0.2~0.4L/MIN.M,排水需埋管引入隧道纵向排水沟;为防止注浆串孔,采取随钻随注的方式进行。

3.质量控制

3.1.质量标准

钻孔允许偏差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

1

孔口距

±50mm

2

孔深

±50mm

3.2.检验

3.2.1.所用钢管进场必须按批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和工艺性能(冷弯)试验,其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及设计要求。检验数量:以同牌号、同炉罐号、同规格、同交货状态的钢管,每60t为一批,不足60t按一批计。施工单位每批抽检一次。

3.2.2.所用钢管的品种和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数量:全检。

3.2.3注浆压力应符合设计要求,注浆浆液应充满钢管及其周围的空隙。检验数量:全检每孔注浆量及注浆压力。.

3.3.质量保证措施

3.3.1.开钻时,先低速低压,待成孔几米后,再加速加压。

3.3.2.注浆完毕用铁锤敲击钢管,如响声清脆,则说明浆液未填充满钢管,需采取补注或重注;如响声低哑,则说明浆液已填充满钢管,如未达到要求,应进行补孔注浆。

4.主要机具设备

机械设备配备

机械名称

规格

单位

数量

备注

注浆机

BW-250

2

电焊机

1

砂浆搅拌机

2

5.劳动力组织

劳动力配备

序号

工种

数量(人)

备注

1

钻孔

6~12

2

钢管加工

3

3

注浆工

6

4

修理工

2

5

电工

1

6.安全、环保措施

6.1.安全措施

6.1.1.施工前对全体作业人员进行培训,增强施工人员安全意识;

6.1.2.施工时必须选用经检验合格的料具,防止机械事故的发生;

6.1.3.施工作业平台必须搭设牢固,平整;

6.1.4.注浆作业人同必须按要求配带防护用品,不得直接接触浆液;

6.1.5.施工的各班组间,应建立完善的交接班制度,并将施工、安全等情况记载于交接班的记录簿内。工地值班负责人应认真检查交接班情况;

6.1.6.所有进入隧道工地的人员,必须按规定配带安全帽等安全防护用品,遵章守纪,现场有专人指挥;

6.1.7.无关人员严禁入场;

6.1.8.在钻孔作业中,要采取措施防止孔口突水突泥发生,如有迹象发生应及时处理。

6.1.9.掌握好开孔与正常钻进的压力和速度,防止断钻杆事故。

6.1.10.钻孔中发生卡钻、掉钻、孔斜、坍孔等故障,要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6.1.11.所有从事钻孔注浆作业的人员必须听从机长统一指挥。机长有权处理钻孔现场发生的紧急事宜,直至停钻和撤离施工人员。

6.2.环保措施

6.2.1.严禁乱踩乱塌、破坏隧道周边原有生态环境。

6.2.2.注浆废浆液运至弃碴场掩埋处理。

6.2.3.尽量安排白天施工,避免夜间扰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