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这个人在小说里是个不错的人。他继承了诸葛亮的衣钵,为了蜀国不停地玩命奔波。直到蜀国灭亡之后还拼死一博,虽然没有成功,但是他对诸葛亮和蜀汉的忠诚却可见一斑。然而,在真正的历史上,姜维却是饱受争议。

姜维失败几次(姜维为何饱受争议)(1)

首先,姜维他并不是蜀汉的原班人马,而是从魏国投诚而来的。所以,很多人认为他对于魏国不忠。要知道,在那个年代里,忠诚是很重要的一项评价人的标准。背上不忠的骂名,就是背上一辈子的骂名。而姜维却默默背下了这口黑锅。

除了不忠,姜维还有一个骂名——不孝。当年姜维投奔诸葛亮,其实并没有带走他的老母亲。把母亲留在魏国,自己却投奔蜀国,可谓是不孝了。

除此之外,穷兵黩武,好大喜功也是日后史家批评他的一项重要罪名。当时,蜀汉实力不济,根本支撑不了大规模的北伐。然而姜维却一而再地挥师北上。有人说,他这种行为完全是为了通过战争扩大自己在蜀汉的影响,是一种十分自私的行为。

背上如此多的骂名,姜维到底是为了什么?答案只有两个字:知遇。

姜维失败几次(姜维为何饱受争议)(2)

姜维从小便是个自命不凡的人。他认为自己本不应该在魏国当个小小的基层公务员,而是应该指挥千军万马。而在魏国那个平台,他很难有这样的机会。这时候,诸葛亮来了。诸葛亮一直很愁自己的接班人问题。他为刘禅找的辅政人物,例如蒋琬等人都是文官,很少有谋略会打仗的人。而他认为姜维是个可造之材,所以一心想要劝服他。

而且,姜维对于他来说,除了是他的下属和学生,更像是他的儿子。两人当时年龄正好和一对父子的年龄相仿,而且诸葛亮最早的一个儿子夭折了,当时并没有儿子。所以他把姜维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而姜维也很感激诸葛亮的这种培养,所以想报答他。

姜维失败几次(姜维为何饱受争议)(3)

诸葛亮与蒋琬等人不同,他是刘备打天下的那帮人马,志在恢复大汉天下。而朝廷上的其他人都是西蜀人,对于中原并没有太大野心。而作为诸葛亮的继承者,姜维必须得继续自己的北伐之路,才能对得起丞相对于他的知遇之恩。而这也是为什么姜维宁愿敢冒这么大的骂名,去北伐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