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代的诗歌虽然背景不同,情境各异,但优秀的诗作必然凝聚着诗人的心血,也反映了时代的呼声,更真切地传达出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这些划时代的作品仿佛有一种魔力,可以让人穿越时空,与古代先贤产生共鸣,和文学巨匠分享心得。

吟诵李杜的诗篇,可以感怀盛唐的兴衰;朗读苏辛的词作,也能回首宋代才子的风流与不凡。而季节变化、世事变幻,也会让人产生强烈的情感,或悲或喜、不一而足。下面介绍王夫之的一首五律,语言清丽,描写传神,更值得细读。

王夫之 诗(王夫之的一首五律)(1)

月斜

明代:王夫之

月斜空碧合,河汉几时生。

杳霭岳莲出,萧条露叶横。

归云飞带雨,凉雁过留声。

祇讶西峰上,清宵有奏笙。

王夫之 诗(王夫之的一首五律)(2)

王夫之,字而农,号姜斋,人称船山先生,明末思想家,也是一代大儒。他曾参加反清斗争,后来终老林泉。诗人不仅具有高深的哲学思想,而且文学造诣不凡。他继承和发展了古典诗学理论的优良传统,并提出创作要发自于心,不作无病呻吟。

诗人晚年在衡阳石船山修筑了几间茅屋,取名为湘西草堂。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朗朗晴天,他离开茅屋时都会打伞或带着斗笠,其清瘦的身影和古怪的行为,都给当地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首诗就创作于作者晚年,抒写了对月夜秋色的喜爱。

王夫之 诗(王夫之的一首五律)(3)

王夫之爱好看书,更喜欢思考,所以才取得了惊世的成就,甚至有人将其与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进行对比。不过诗人自己却极其低调,他在安居山林时总是深居简出,也绝少有朋友来访。也许思想家都喜欢宁静的环境,更不愿随波逐流,甚至不想入乡随俗,因为那样也会委屈自己。

这首描绘月夜秋色的诗,景物真切传神,首联就表现了一种阔大的图景,“月斜空碧合,河汉几时生。” 月亮斜挂在碧空,却不知银河何时出现。空碧,指碧澄的天空;河汉,出自《庄子》,本义指黄河和汉水,后指天上的银河。诗人不愧为大文豪,诗句中融入了深邃的思考,更是在开篇就吸引了读者。

王夫之 诗(王夫之的一首五律)(4)

接下来视线又从仰望转为平视,月色朦胧、雾气沉重,不过一阵凉风吹过,眼前的景象终于变得清晰,“杳霭岳莲出,萧条露叶横。”沉沉雾霭慢慢消散之后,重峦叠嶂经过雾气的洗浴,显得挺拔屹立;稀疏的枝叶虽显萧瑟,却还凝聚着点点寒露,让人颇感清新。

杳霭,指云雾缥缈的模样;岳莲,指衡山莲花峰。山间林中,雾气浓重,经常遮蔽了人们的视线。晚间人迹罕至,更显得清冷萧条。不过诗人仿佛独爱这样的幽静,也能感受大自然在夜间的独特魅力。

王夫之 诗(王夫之的一首五律)(5)

诗人正凝神注目,忽然听到一阵清脆的雁鸣声,他又才环顾四周,发现“归云飞带雨,凉雁过留声。”飘浮在空中的云彩,带雨而过;远征的鸿雁飞过后,留下清脆的鸣叫声。山中天气变幻莫测,时阴时雨,就连大雁都感到了丝丝凉意。

古代流传了衡阳雁断的成语,衡山南面有一座回雁峰,相传大雁来去,以此为界。诗人恰好定居于此,也十分清楚地观察到这里的景象。“带雨、留声”,不仅抒写了秋夜山中的景象,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恬静和愉悦。

王夫之 诗(王夫之的一首五律)(6)

而此时此刻,远处的西山,传来了悠扬的笙声,“祇讶西峰上,清宵有奏笙。” 祇,但是的意思;讶,惊讶的意思。诗人本以为只有自己才喜欢衡山的静谧氛围,没想到还有雅士夜间演奏笙箫,令人倍感惊诧。尾联生动形象,使人读后,颇有身临其境之感。

这首诗全篇虽然只有一个“月”字,但展现出的都是清亮月光的场景。作者叠加了“空碧、河汉,岳莲、露叶,云雨、凉雁”,既表现出深秋季节的萧瑟和寒凉,也刻画出山谷里的幽静与闲适氛围。尾句也值得细读,“清宵有奏笙”,更显出诗人深爱闲雅的情怀。细细赏玩全诗,语言清丽、炼字精准,令人爱不释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