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 吴为)7月30日,北京市重大项目办副主任于德泉在北京冬奥会场馆建设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国家体育场“鸟巢”目前已全面进入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闭幕式的建设改造阶段,计划于今年10月完工,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北京冬奥会鸟巢建设?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北京冬奥会鸟巢建设(全面进入冬奥会开闭幕式改造阶段)

北京冬奥会鸟巢建设

新京报快讯(记者 吴为)7月30日,北京市重大项目办副主任于德泉在北京冬奥会场馆建设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国家体育场“鸟巢”目前已全面进入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闭幕式的建设改造阶段,计划于今年10月完工。

于德泉介绍,北京冬奥会工程建设从2017年3月31日开工,历经4年多的时间,目前已进入收官阶段。截至目前,根据《北京市2022年冬奥会场馆和配套基础设施总体建设计划(2021年版)》,由北京市负责组织建设的北京及延庆赛区冬奥会工程,8项竞赛场馆,已于2020年底全面完工,并全部完成制冰制雪,经过了赛事活动全方位的测试检验。9项非竞赛场馆,目前已完工8项。

“剩余的国家体育场‘鸟巢’,随着庆祝建党100周年文艺演出建设、保障任务的圆满完成,目前已全面进入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闭幕式的建设改造阶段,计划于今年10月完工。”于德泉说。

此外,由北京市负责建设的冬奥工程项目还包括31项配套基础设施,已于今年6月全面完工。这31项配套基础设施包括京张高铁、京礼高速等11个交通项目,张北500千伏柔性直流电网、海陀变电站等12个电力项目以及延庆赛区综合管廊等8个市政配套设施。

■ 北京冬奥工程有何亮点?

于德泉表示,举办一届精彩、卓越、非凡的北京冬奥会,为北京留下一份值得传承、造福人民的优质资产是我们近5年来始终追求的冬奥建设“双目标”。通过建设,北京冬奥工程今后将在城市高质量发展、京津冀一体化、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向往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于德泉向记者介绍了北京冬奥工程的亮点。

亮点

北京市民现在家里每用的10度电里就有1度来自张北的“绿电”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是我国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我们希望通过一届奥运会的建设,形成一批新时代、新思想、新理念的生动实践。”于德泉说。

他介绍,北京冬奥会通过建设世界首条500千伏张北柔性直流电网工程,创新性地将张北地区丰富的绿色清洁电能引入北京,不仅使北京冬奥会成为奥运历史上第一个100%使用绿色清洁能源的冬奥会,同时实现了“用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随着2020年底这项工程的投用,来自张家口的光伏、风电等绿色电能已经进入了北京市的每一户家庭。每年可向北京市输送140亿千瓦时“绿电”,是北京市年用电量的十分之一。也就是说,北京市民现在家里每用的10度电里就有1度来自张北的“绿电”。相当于每年为北京市节约标煤49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280万吨,北京市民都成为了低碳环保、大气治理行动的参与者、受益者。同时这项工程也成为京冀两地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的典范。

北京冬奥村按照健康建筑金级标准进行建造,不仅在绿色节能上是最高标准,而且着力提升住宅在身心健康、人文关怀方面的建筑性能,成为今后住宅建筑领域的新标杆。

延庆赛区在建设过程中始终秉承“生态优先”的理念,并将该理念贯穿场馆建设的全过程。几年来,延庆赛区共计完成214万平方米的生态修复工作,共种植5.75万株乔木,30.4万株灌木,进行了214万平方米草灌播种。实现了体育设施与自然环境和谐融合,确保人们既能尽享冰雪运动的无穷魅力,又能尽览大自然的生态之美。延庆赛区也成为绿色发展理念的一个“北京样本”。

亮点

北京赛区所有场馆实现地铁覆盖,观众乘高铁至延庆车程不到40分钟

由北京市负责的冬奥工程建设中31项是基础设施,交通项目占到了11项。例如大家比较熟悉的京张高铁、京礼高速等。赛时这些设施为冬奥会提供必要服务保障,赛后将对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北京的高质量发展提供长久的支撑。

北京市建设了一张“冬奥绿色低碳公共交通网”,观众在北京冬奥会期间完全可通过地铁、高铁、公交车等公共交通方式快速、便捷抵达各个场馆。

“在这张交通网中,京张高铁、京礼高速两条主干线路将北京赛区、延庆赛区、张家口赛区相连,打造出‘两地三赛区1小时交通圈’。”于德泉说。

同时,北京赛区所有场馆实现地铁覆盖。在延庆赛区,随着京张高铁延庆支线建成,观众从北京北站至延庆站的车程不到40分钟,从延庆站乘摆渡车30分钟内即可直达延庆赛区各赛场。延庆赛区内11条缆车索道为运动员、观众提供高山交通网络,从小海陀山山脚下的延庆冬奥村抵达海拔2198米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出发区仅需30分钟。这些交通网络,在赛后,将成为城市基础设施的一部分,为广大市民的出行带来便利。

亮点

赛后,北京冬奥会的场馆都将对公众开放,极大改善公众冰雪运动

北京及延庆赛区共计新建和改造了8个竞赛场馆、5个训练场馆。其中包括多个填补国内、北京市的空白项目体育设施。例如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国家速滑馆、首钢滑雪大跳台。这些国际一流的场馆今后必然为北京带来更多高水平的冰雪赛事,满足广大市民文化体育休闲的需求。

同时,在建设中还提出了“场馆两栖两用”的理念。北京赛区将承担北京冬奥会全部冰上比赛,“两栖”就是北京赛区所有的冰上竞赛场馆通过建设、改造,实现了场馆冬季和夏季运动项目场地可随时转换的“两栖”功能。“两用”是指每一个场馆在建设改造之初,既满足冬奥会赛事使用,也都充分考虑到了赛后利用。

“所有的比赛场馆,在满足冬奥会以及其他赛事需求的同时,都有一个赛后服务冰雪运动、服务群众健身的规划,积极实现精彩奥运与赛后场馆可利用、可经营、可持续的双目标。”于德泉说。

赛后,北京冬奥会的场馆都将对公众开放,将极大地改善公众参与冰雪运动的条件,为3亿人上冰雪提供硬件和技术支撑。例如,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随着冬季来临,就变身为“冰立方”,五棵松体育馆实现了6小时冰球、篮球场地转换。延庆赛区在赛后将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部分相对平缓的赛道开放,并建设多条大众雪道。赛后,延庆冬奥村将成为接待酒店,面向公众开放。

北京市冬奥工程建设已经进入冲刺阶段,在全面完成北京冬奥会场馆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今年,北京市还将承担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临时设施的建设和赛时设施保障等工作。我们将继续坚持首善标准、精益求精,按计划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

新京报记者 吴为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危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