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农业文化遗产

你们对陕西有什么印象呢?陕西因最早位于陕原以西而得名,早些年一首《黄土高坡》唱遍了大江南北,加上一些文学作品,如:《白鹿原》《平凡的世界》,所以人们对陕西的印象就是:黄土高坡、窑洞、腰鼓、黄沙漫天。

如果你挖到了石油(或许你能在这里挖到宝)(1)

如果你挖到了石油(或许你能在这里挖到宝)(2)

但如果您亲临陕西,便会发现:陕西像三个省!因为陕西从北至南依次分布了三种迥然不同的地形地貌:北部是陕北的黄土高原,也就是大众对陕西最深的印象,但其实它只是陕西的三分之一;中部是关中的八水绕长安的渭河关中平原,八百里秦川就是最早的天府之国;南部便是被称为“小江南”的秦巴山地。

如果你挖到了石油(或许你能在这里挖到宝)(3)

如果你挖到了石油(或许你能在这里挖到宝)(4)

如果你挖到了石油(或许你能在这里挖到宝)(5)

中华上下五千年,而陕西作为首都的历史就有一千余年,造就了这里无与伦比的文化遗产。秦阿房宫、兵马俑,汉未央宫、长乐宫,唐大明宫、兴庆宫,这些共同勾勒出每个人心中的长安情节。

如果你挖到了石油(或许你能在这里挖到宝)(6)

陕西历史悠久、文化荟萃。

炎黄部落在渭河流域发展,仓颉在渭南创造了汉字,老子在楼观台写下了《道德经》,我们的新年钟声来自碑林的景云钟,我们使用的北京时间由陕西临潼生产、渭南蒲城发布,我国的大地原点位于陕西的泾阳县,我们的母亲河-黄河流经陕西最大的一条支流-渭河滋润了关中平原,我们的父亲山-秦岭耸立在西安南面。

如果你挖到了石油(或许你能在这里挖到宝)(7)

陕西的作家有陈忠实、路遥、贾平凹;陕西的艺术家有郑钧、许巍、张楚、张艺谋。陕西文化人的风格都不是娱乐性的,而是奔着厚重和底蕴去的。无论使用何种语言,形容陕西的厚重和底蕴都会显得单薄、无力。

那陕西的饮食文化以及农业文化又是何种景象呢?我们一起瞧一瞧、看一看!

宝鸡擀面皮

擀面皮是陕西关中地区特有的传统名小吃,尤以西府宝鸡地区为最佳,宝鸡岐山擀面皮2011年被认定为中华名小吃。擀面皮是从唐代冷淘面演变而来。具有筋斗、柔软、凉香、酸辣可口的特点,面皮选料精良、工艺严谨、调味讲究,以“白、薄、光、软、筋、香”而闻名,凉爽可口,是关中西府小吃代表之一,也是陕西最具代表的小吃之一。

如果你挖到了石油(或许你能在这里挖到宝)(8)

如果你挖到了石油(或许你能在这里挖到宝)(9)

岐山人的擀面皮做法很非凡。别处的米面皮和酿皮是把面调成糊状,放在特制的铁笼上蒸;而歧山擀面皮则是先擀成面,然后再蒸,蒸熟后再切成比凉皮稍宽的条状。擀面皮的吃法和米面皮基本一样,但不同于米面皮的是,擀面皮口感较硬、韧度高、有筋性。

汉中热米皮

汉中面皮是陕西省汉中市的一道特色小吃;相传该菜品的历史始于秦汉时期,做法一般是把大米浸泡后磨成米浆,上笼蒸成薄皮儿,趁热抹上菜籽油,切成条状,依个人口味调入油辣子、味精、精盐、醋、酱油、蒜泥水等佐料,拌匀即可食用。当地多热食,称为“热面皮”,亦可置于通风处降温后凉拌(当地称冷面皮或凉面皮)。配菜(底垫子)主要有黄豆芽、土豆丝、黄瓜丝、胡萝卜丝等,口感软糯,香辣。

如果你挖到了石油(或许你能在这里挖到宝)(10)

在味型上,汉中因地近川渝,故辣味是主角,但每家面皮店又都有自已独门的油辣子制作秘方配方,变化出各自不同的特点,因而有各自不同的拥趸。汉中市十县一区的面皮各自有各自的特色,分别代表了汉中面皮的不同流派,极大丰富了面皮的风味。有的在油辣子制作上下功夫,有的熬制独门调味水,有的在米浆中加入其它淀粉来改善口感,追求不同口味口感的方法不而一足。配以黄瓜丝或滚水搅过的黄豆芽、土豆丝、芹菜、菠菜、胡萝卜丝等垫在碗底,和面皮同时调味,爽脆感和软糯香辣在口齿舌尖碰撞,让人更加欲罢不能。汉中本地人人称各种面皮的配菜有一个专用词,叫作“底垫子”。

如果你挖到了石油(或许你能在这里挖到宝)(11)

总的来说,有特色的汉中面皮好吃不外乎有三个方面有自己的绝招:

①油辣子,这是面皮最最最关键的元素,各家都有自己的绝招,制作时一般不让人参观,油辣子不但讲究配方,还讲究火候和各种调料加入次序。油辣椒是以辣椒面为主,辅以八角、草果、花椒等香料制作的。先将上述调料烘焙出味,然后将滚热的菜籽油慢慢浇入辣椒和香料中,过程中轻轻搅动,待油温自然冷却以后使用辣椒油。

② 调料水,有的由多达几十种调味香料熬制而成,令人叹为观止。

③ 米浆中加入其它淀粉,主要是为了改善口感。例如,加入红薯粉(本地人称苕粉),面皮呈浅灰,或浅黑褐色,可以使面皮更软糯但又不失筋道。也有加入蔬菜汁的,主要是为了改善面皮的颜色和营养。

如果你挖到了石油(或许你能在这里挖到宝)(12)

常和面皮搭配同食的是汉中另一名小吃:菜豆腐,这种搭配是当地早餐主角。此外,也常与花生稀饭、浆水拌汤、锅贴、核桃馍,茶叶蛋,菜豆腐汤等搭配同食。

2010年,根据《汉中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汉中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汉中面皮”列入汉中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1年,根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汉中面皮制作技艺”列入陕西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秦镇米皮

秦镇米皮是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户县)的一道传统小吃,属于陕菜系。

相传,秦始皇在位时,秦镇附近有稻田十万亩。有一年,关中大旱,沣河缺水,官府催逼纳贡大米,农民无法,只好在田里挖井浇地,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打下的粮食尽是稗秕。碾出的大米质量太差,无法向皇帝纳贡,农民们深恐惹上欺君之罪。当时有位农民李十二,将新打下的大米用水拌湿之后,碾成米粉,和成糊状,然后倾倒在甑篦上蒸熟,切成条状,名为大米面皮子。

大家尝后,个个称奇。李十二带着米皮和纳贡的人来到咸阳,将面皮殷勤奉上,跪请万岁试尝。皇帝尝米皮,美味可口,备加赞赏,并令今后秦渡镇的贡物只献大米面皮子,不献大米。后来,李十二在某一年的正月二十三去世,秦镇一带的人们为纪念他,家家户户都蒸大米面皮子吃,以纪念这位有功于人民的人。这种米皮一直延续到今天,成为了鄠邑区秦镇驰名的小吃。

如果你挖到了石油(或许你能在这里挖到宝)(13)

秦镇米皮用产于鄠邑区沣河西岸的稻谷制作,皮子质量上乘。调食时,配以绿叶菜、油泼辣子、芝麻酱、芥末、蒜泥、酱油、香醋、味精等调料,吃起来酸、辣、筋、爽、凉,别有一番风味。

腊汁肉夹馍

腊汁肉夹馍是陕西省的地方特色小吃之一。传统的陕西腊汁肉夹馍的制作方法包括卤汁腊肉的制作(选料与刀工、腌渍风干、卤肉)和白吉馍的制作。主要选用五花猪肉、面粉、高汤等原料加入各种香料和调味料加工而成。

如果你挖到了石油(或许你能在这里挖到宝)(14)

肉夹馍的叫法源自古汉语,是一种宾语前置,其意为“肉夹在馍中”。腊汁肉,在战国时叫做“寒肉”,当时位于秦、晋、豫三角地带的韩国已能制作。秦灭韩后,制作技艺传至秦地长安(西安市),由北魏官员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 有记载“腊肉”的制法。

如果你挖到了石油(或许你能在这里挖到宝)(15)

腊汁肉夹馍选用猪硬肋条肉,加以多种中草药,投入滋味浓郁的老汤,文火慢炖而成。风味特别,久贮不腐,瘦不留渣,肥不腻口。白吉馍,这种馍在许多地方叫烧饼,不是蒸熟而是烙熟的。可西安人就说是馍,而不是烧饼。西安的这种白吉馍是用一种传统的三扇子,烧木炭火,慢慢烤烙而成。其特点一是白,二是外形规矩奇特,叫做“铁圈边,菊花心”,三是皮酥里嫩,中心空虚,便于夹肉,四是吃口香甜。因为中心空虚,西安人又叫它两张皮,还叫白吉子。肉要炖透、炖烂,充分入味儿。如果是晚上炖肉,早上吃馍,肉要炖半晚上、焖半晚上。腊汁肉夹馍夹肉的时候讲究“宁要肉等馍,不要馍等肉”,意思是肉切碎、剁好等着,馍一出炉立即趁热夹肉。

如果你挖到了石油(或许你能在这里挖到宝)(16)

腊汁肉夹馍可以像街头小摊一样,夹点儿辣椒、香菜,甚至再夹上个鸡蛋什么的,都是可以的。不过正宗的西安腊汁肉夹馍是不加这些东西的。

腊汁肉夹馍在2012年入选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集《主食的故事》系列美食之一,口感肉香、馍脆、瓤松软,吃起来应该是肉香、馍脆、瓤松软,不需要加汤汁也是满口流油。

春发生葫芦头

春发生葫芦头是陕西省西安市著名传统风味名小吃,用猪肠肚加调味料与馍合烹而成。

葫芦头源于宋代市食的“煎白肠”。因猪大肠脂厚形似葫芦,故名“葫芦头”。现已由大肠发展到包括海味类的众多品种。汤味醇,鲜香适口。是一种高饱和脂肪酸、高胆固醇、高碳水化合物的食品。如加入海味,可增加蛋白质的含量。

如果你挖到了石油(或许你能在这里挖到宝)(17)

盛唐时期,祖籍陕西耀县的著名医药学家孙思邈在京都长安(今西安)一家专卖猪杂羔的小店里吃煎白肠,食后觉腥味大,油腻多,询及店家知制作不得法,遂告之诀窍,并从药葫芦里取出花椒、大香(八角)、上元桂等调料,让其在煮肉时放进去以解腥去腻,并连同药葫芦一起赠予。从此,煎白肠一改旧味,香气四溢,顾客盈门。店家感激孙思邈,特将药葫芦高悬门首,并将所卖食品取名“葫芦头”。及至清末,西安街头又有不少以猪肠肚为原料的猪杂羔店。

1923年原猪肉店小掌柜何乐义也挑担经营起猪杂羔来。为了在竞争中取得优势,他在唐代葫芦头的基础上作了改进,精选大肠头(猪直肠,肥厚油腻)、葫芦头(大肠与小肠相连接处约33厘米长的肥肠,其形粗大如葫芦,肥而不腻),配以肚子、白肉、鸡肉、骨头汤,精工细作,肥嫩鲜美而不油腻,成为独树一帜、遐迩闻名的夜宵佳肴,很受欢迎。由于生意兴隆,1931年便在西安南广济街开设了一个专营葫芦头泖馍的小店。后来一位山西籍的美食家取杜甫《春夜喜雨》诗中“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之意,给这个小店取名“春发生”,名气渐盛,成为誉满大西北的名店。

如果你挖到了石油(或许你能在这里挖到宝)(18)

来到西安,千万不可错过春天发生葫芦头!若您不喜欢大肠,可以尝试素什锦,免辣的味道更佳哦!

冰峰

冰峰”在西安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西安已经有了65年历史。在世界级饮料品牌的强势夹攻下,冰峰顽强地生存下来,而且越战越猛。

“冰峰”是一种甜甜的橙子味汽水,玻璃瓶包装,每瓶200ml,跟其他五彩缤纷的饮料品种相比,比较朴素,似无过人之处。不过对西安人来说,它是浸着几代西安人感情的民族品牌。在西安市场上,几乎看不到任何广告和宣传,但不少西安人一直记得“冰峰”最早的一次广告“从小就喝它”这也成为不少西安人坚定不移地选择“冰峰”的重要理由。

如果你挖到了石油(或许你能在这里挖到宝)(19)

凭借稳定的产品质量、完善的销售网络,从1987年起,“冰峰”牌碳酸饮料多次被授予“中国食品行业名牌产品”、“消费者最喜爱产品”、“中国商业企业信用单位”等荣誉称号;2007 年,中国西安经济影响力调查评选中,冰峰荣获十大最具影响力品牌。

冰峰汽水品牌时至今日创建66年,年均销量高达5000万瓶,占据本地市场同类70%以上的市场份额。

如果你挖到了石油(或许你能在这里挖到宝)(20)

西安市糖业烟酒副食集团有限公司冰峰食品饮料分公司,是陕西省大型骨干饮料制造企业,其生产的“冰峰”牌果味碳酸饮料迄今已有六十五年历史。作为陕西地区名饮的龙头产品,“冰峰”注重本土化、亲情化的市场营销理念。“冰峰”牌果味碳酸饮料在西安玻璃瓶装饮料市场占有率常年保持在80%以上,独占玻璃瓶碳酸饮料市场的鳌头。

西安市糖业烟酒副食集团有限公司西安冰峰食品饮料分公司数十年如一日,始终坚持“以质量求生存”的方针,严格执行国家产品质量标准。在生产过程中,精选优质原料,引进德国原装O H生产线,采用世界一流的反渗透水处理及配料工艺,全线密封无菌灌装技术,从源头上确保产品质量。

走在西安的大街小巷,餐馆里随处可见冰峰的身影,冰峰、凉皮、肉夹馍更是被陕西人亲切地称为“三秦套餐”。

陕西地面食可谓是种类多、味道美!

油泼面、菠菜面、裤带面、biangbiang面、浆水面和岐山臊子面等等都是家常面食。其中,最有名的当属biangbiang面,biangbiang面十分难以书写,但是陕西人从小便会吟诵其口诀,使其十分简化:“一点飞上天,黄河两头弯,八字大张口,言字往进走,左一扭,右一扭,东一长,西一长,中间夹个马大王,月字边,心字底,挂个钩担挂麻糖,坐个车车逛咸阳。

荞面饸饹

荞面饸饹是一道以荞面、羊肉、土豆、香菜等为主要食材制作的美食。是陕西省著名的传统面食小吃。被誉为北方面食三绝之一,与兰州拉面、山西刀削面齐名。

如果你挖到了石油(或许你能在这里挖到宝)(21)

锅盔

锅盔,又叫锅魁、干馍,是陕西省关中地区以及甘肃省武威地区城乡居民喜食的地方传统风味面食小吃。饼大直径二尺外,又圆又厚像锅盖。

如果你挖到了石油(或许你能在这里挖到宝)(22)

锅盔是陕西八大怪之一。人称“锅盔像锅盖”,即像头盔状,顾名思义又叫锅盔。锅盔制作工艺精细,素以“干、酥、白、香”著称。干硬耐嚼,内酥外脆,白而泛光,香醇味美。

如果你挖到了石油(或许你能在这里挖到宝)(23)

锅盔形如菊花火色匀,皮薄如纸馍膘多,用手掰开是层层,用刀切开如板油。入口越嚼越多,嚼劲十足,下咽回香无穷。吃起酥、闻起香、耐存放、寿命长。如果带有乾州锅盔,同车异座,未见其馍,即闻其味。

槐花麦饭

槐花麦饭是陕西地方小吃,主料有槐花,辅料有面粉、玉面、蒜、盐 、辣椒油等。陕北人做槐花麦饭的方法,一般是把花序上的花朵摘下来、洗干净,用开水烫烫, 将水分捏去,再拿专门的“擦子”把土豆擦成扁丝,把土豆丝和槐花放到盆子里,倒入适量面粉搅匀,上笼蒸20分钟左右,蒸好后,用调好的汁子(一般是蒜泥、辣子面、味精、葱花、酱油和醋放在碗里泼些油)拌着吃,味道绝美!

如果你挖到了石油(或许你能在这里挖到宝)(24)

甑糕

甑糕zèng gāo,陕西人一般称其为jìng gāo,是西安、关中地区、晋南地区的传统风味小吃,用糯米、红枣或蜜枣蒸制而成;现在有的会加红豆、葡萄干等…置铁甑上蒸制而成。

甑糕历史悠久。甑,是中国古代一种非常古老的蒸器,有陶制、铜制、木制、铁制等,后经民间传承,将铁甑保留至今,而用之蒸制的粘糕也别有风味。

如果你挖到了石油(或许你能在这里挖到宝)(25)

吃甑糕易上瘾!有一作家,黎明七点跑步,八点赴甑糕摊吃三碗,返回关门写作至下午四点方停歇,数年一贯,写书十年,体壮发黑眼不近视。 甑糕,实在无愧为西安的特色小吃。单看蒸甑糕的深口大锅,便已十足的“生愣”:口阔二尺六,锅深二尺八,铸铁而成,陕西老话称此种锅为“甑”,甑糕即因此而得名。卖甑糕的小贩也甚是“生愣”,蒸好甑糕的铁甑,外面被煤烟熏得乌黑,就直接搬出来往食摊上一架,颇像一只硕大的黑鼓。

这种铁甑,其实不仅秦地独有,二十年前全国各地几乎都能看到。在古代,蒸食炊具就有陶甑,商周时代有铜甑。宋代大诗人陆游的《秋花歌》中有“长碓捣珠照地光,大甑炊玉连村香”的诗句。不过,宋代的甑已经是铁甑了。

如果你挖到了石油(或许你能在这里挖到宝)(26)

改革开放以来,生活巨变,使用了两千多年的铁甑逐渐淡出百姓的厨房,惟独陕西,古风犹存,至今乡村农家的灶台,大多还在使用这种硕大的铁甑。不仅甑,陕西人饮食的家什都大,像吃羊肉泡馍的大老碗,喝汤用的大盆,连喝茶也是大号茶壶。总之,大锅做饭,大碗盛酒,大,才吃着痛快,大,造就了这里的饮食文化。就连陕西人,也生得脸皮黑红,脸庞儿四四方方,神似一尊尊大号铁甑。

蒸甑糕的铁甑虽大,甑糕却柔软细腻。这种甜品小吃是用糯米、云豆和红枣蒸制而成,蒸熟后老远就能闻到糯米特有的香味。甑糕也很好看,下面一层白饭渗入了枣色,呈一种晶莹鲜润的绛红色泽,上面一层云豆,呈咖啡的褐色,再上层便是红枣,早已烂成暗红的枣泥,小贩们给枣泥上又撒上一层碧绿的葡萄干,甑糕的色泽就更加丰富和分明了。吃起来口感也好,黏软香甜,热量又大。尤其秋冬季节,西安城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甑糕摊贩,很多上班族还把甑糕当做必不可少的早餐。

牛羊肉泡馍

牛羊肉泡馍是陕西的风味美馔,尤以西安最享盛名。

据史料记载,牛羊肉泡馍是在古代牛羊羹的基础上演变而成的。古代许多文献,如《礼记》以及先秦诸子,都曾提及牛羊肉羹。最初多用于祭祀及宫廷御筵。

如果你挖到了石油(或许你能在这里挖到宝)(27)

牛羊肉泡馍与一般食馔不同,烹饪技术要求很严格。烙馍、煮肉、切肉、煮馍等工艺,环环必须技术精湛,一丝不苟。与肉合烹的“饦饦馍”酥脆干香,入汤不散 。用餐之前,顾客须把“饦饦谟”掰成碎块。掰馍讲究越小越好,这是为了便于五味入馍。一些牛羊肉泡馍馆有的已使用碎馍机。把馍掰碎后,再由烹饪师烹制。煮馍讲究以馍定汤,调料恰当,武火急煮,适时装碗,以达到原汤入馍,馍香扑鼻的要求。

如果你挖到了石油(或许你能在这里挖到宝)(28)

牛羊肉泡馍不仅讲究烹调,更讲究“会吃”。没有经验的人,吃前总习惯刁:用筷子来回搅动,这是一忌。“老陕”的吃法是,从一边一点一点“蚕食”,这样能始终吃出鲜味。吃时,还可根据自己的口味嗜好,调入糖蒜,或香莱、辣子酱、芝麻油之类佐料。吃后饮“高汤”(即原汁汤加粉丝烩制而成)一碗,异香满口,顿觉神清气爽,精神倍增。  

陕西牛羊肉泡馍已被选入国宴。尤其是位于西安东大街的黎明牛羊肉泡馍馆,于1987年在原有牛羊肉泡馍的基础上,用海参、对虾、鸡片、口蘑、羊肉等,做出了十多个品种的“泡馍宴”。风味各异,色调不同,香味有别,色、香、味、形俱佳,不仅好吃,也是艺术欣赏。不仅受到国内顾客的欢迎,就连英、美、法、日、德、俄等国的宾客也慕名光顾。

如果你挖到了石油(或许你能在这里挖到宝)(29)

西安“同盛祥”牛羊肉泡馍制作技艺作为西安牛羊肉泡馍的代表 ,日前被列入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胡辣汤

肉丸糊辣汤,西安本地名吃,多用于早膳,食时配以烙饼,既营养丰富,又果腹耐饥,西安街头随处可见。

如果你挖到了石油(或许你能在这里挖到宝)(30)

肉丸糊辣汤主要有鲜纯筋道的牛肉丸配以马铃薯块、连花白片、菜花、西葫芦、蒜薹、胡萝卜制作而成。调料为麻香咸鲜的花椒粉及多种天然香料。吃的时候淋上油泼辣子、香油,及手掰的坨坨馍,味道独特。

乾县豆腐脑

乾县豆腐脑是陕西省乾县地区的一道传统风味小吃,属于“乾县四宝”之一,不仅豆腐细腻,而且嫩滑顺口,香辣可口,且营养价值极高,已“酸、辣”为特色,是补品中的瑰宝。

乾县的豆腐脑多用河水泉水,虽是半固体,但凝而不散,翻而不碎,用浅勺轻轻舀到碗中一片,如双摺,则摺而不断。加上食盐、姜、蒜泥、酱油、五香醋、油泼辣子,真是红白相映,味浓辣香,引人食欲。

如果你挖到了石油(或许你能在这里挖到宝)(31)

陕西的美食还有很多,如:洋芋擦擦、八宝辣子、桂花稠酒、搅团、鱼鱼…… 想要了解更多的陕西元素,欢迎收看电视剧《装台》!

佳县古枣园

佳县古枣园位于“中国红枣名乡”佳县朱家坬镇泥河沟村,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面积最大的千年枣树群,总面积36亩,现存活各龄古枣树1100余株。泥河沟村也被誉为“天下红枣第一村”。

如果你挖到了石油(或许你能在这里挖到宝)(32)

佳县有着3000多年的枣树栽培历史。古枣园内生长的两株干周三米多的古枣树,经专家测算,树龄在1300多年以上,至今根深叶茂,硕果累累,被誉为“枣树王”、“活化石”。佳县有着底蕴深厚的红枣文化历史。千百年来,耐旱的枣树被视为人们的“保命树”、“铁杆庄稼”。

每年正月,人们都要敬拜“枣神”,祈求红枣丰收。逢年过节,人们都要制作枣糕、枣馍、枣焖饭等传统食品,以示庆贺;长辈们给孩子吃红枣、戴枣串,希望他们早日长大成人,日子甜甜蜜蜜;久远而又浓郁的红枣文化气息渗透在佳县人的日常生活之中。枣树具有增加空气湿度,保持水土和养分等生态功能。在黄河沿岸的坡地上,其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和防风固沙等方面的生态功能显得尤为重要。

如果你挖到了石油(或许你能在这里挖到宝)(33)

随着时间的流逝,佳县古枣园正遭受着岁月的侵袭和人为的破坏,传统的红枣文化、民俗也面临着失传的危险。目前,佳县人民政府按照农业部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要求,制定了佳县古枣园系统保护与发展规划以及管理措施,通过动态保护、适应性管理和可持续利用,保护古枣园,传承枣文化。

临潼石榴

临潼石榴,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临潼石榴集中国石榴之优,素以色泽艳丽,果大皮薄,汁多味甜,核软鲜美,籽肥渣少,品质优良等特点而著称。临潼石榴经过2000多年的栽培和选育,已形成数十令各具特色的优良品种。既有香甜可口的食用品种,也有飞红柳绿的观赏品种。

如果你挖到了石油(或许你能在这里挖到宝)(34)

果实圆球形,平均单果重350克,最大单果重800克,果面洁净,鲜红色,萼尖直立,萼片开张;籽粒大,鲜红色,百粒重39克,汁多味甜,品质优,名居中国五大名榴之冠,被列为果中珍品,历来是封建皇帝的贡品,享誉九州。

关于临潼石榴的来历,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相传女娲氏炼石补天时,将一块红色的宝石失落在骊山脚下。有一年,安石国王子打猎,在山林里看到一只快要冻死的金翅鸟,急忙把它抱回宫中,又是喂食,又是治病。金翅鸟得救后,为了报答王子的救命之恩,不远万里,将骊山脚下的那块红宝石衔到安石国的御花园,不久就长出一棵花红叶茂的奇树,安石国王便给它赐名“安石榴”。

如果你挖到了石油(或许你能在这里挖到宝)(35)

临潼石榴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C、石榴多酚、花青素等多种微量元素及矿物质,具有抗衰老、美容养颜、排毒、降血脂、血糖、胆固醇等多种功效。白居易曾写诗赞美:“日照血球将滴地,风翻火焰欲烧人”。

2020年1月19日,临潼石榴入选第五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

兴平辣椒

陕西省兴平市地处关中平原腹地,全市总面积507平方公里,总人口58.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6.4万人,辖7镇4乡3个街道办事处223个行政村,辖区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方便,光照充足,地下水资源丰富,素有“关中白菜心”、“平原粮仓”和“辣蒜之乡”的美誉,是陕西省经济条件比较优越的县市之一。

如果你挖到了石油(或许你能在这里挖到宝)(36)

兴平地区全年太阳总辐射量为110.1卡/cm2,日照时数为2005.4小时,年平均气温13.1℃,最高温度42.2℃,最低温度-19.9℃,年平均降水量528.4毫米,海拔高度390—541.8米,是大蒜和辣椒生产的优生区。

辣椒和大蒜是兴平市的传统农产品,栽培历史悠久,素有“唐蒜明椒”之称,在农业生产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兴平辣椒种植面积3.5万亩,年产辣椒7000吨;兴平辣椒生产基地属典型的温暖带半湿润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光热资源丰富和雨热同季的特点,年降水量的85~90%集中于线辣生长的旺盛期,有利线辣生长发育。

如果你挖到了石油(或许你能在这里挖到宝)(37)

另外,兴平市的辣椒生产基地海拔在400—500米之间,生育期季风较多,风力缓慢,对改善线椒作物群体通风透光条件显然有益。因此,兴平的线椒色泽红亮,辣味浓郁,营养丰富,品佳味香,在国际市场上被誉为“椒中之王”和“一枝独秀”。

如果你挖到了石油(或许你能在这里挖到宝)(38)

兴平市从唐期初年即开始种植秦椒,至今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经过数代人的辛苦培育,并结合当地独特的土壤和气候条件,逐渐培育出今日享誉国际市场的天下第一椒——兴平线椒。

兴平辣椒以株型紧凑,结果集中、果实长、果顶实而弯、果肉厚、油分大,辣味浓厚为特点,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蛋白质、氨基酸,具有开胃健脾、活血名目、健美减肥之功效,远销东亚、东南亚等10多国家和地区,深受国内外顾客青睐。

贾三灌汤包子

贾三灌汤包子是陕西省西安市的一道传统小吃,属于陕菜系;该菜品是名头最大、字号最为响亮的西安小吃之一;只要找到贾三灌汤包子,就算是找到了真正的西安小吃。

灌汤包顾名思义,它就是一种包子,但里面却是有汤的。这又是何故?其实只是一层窗户纸,不捅不破。不知道的还以为是用某种工具把汤灌进包子里去的,不然,这汤本已在馅里面,只不过是在包之前把牛骨髓原汤打在馅中,经特殊技法包好以后经笼屉上火一蒸而不漏。

如果你挖到了石油(或许你能在这里挖到宝)(39)

灌汤包讲究汤不能漏,包子又要不粘笼屉,这全看大师傅的手艺了。地道的灌汤包为清真食品,一般为牛、羊肉馅。京城的灌汤包虽然仍为贾家所开,但也许为了适合更多人的口味,又增加了三鲜馅、素馅等品种,味道自然不及牛、羊肉来的地道。

包子上来以后,要蘸着佐料吃。佐料为店里特别加工过的醋加辣椒末。包子热腾腾的,但千万不能迫不及待地去吃,万一您一不留神,一口下去,包子里的热油汤不是烫着了您的嫩舌头,就是溅您个满脸花。不必不好意思,灌汤包吃的就是这口,乐在其中,若不身临其境,难解个中三昧。

如果你挖到了石油(或许你能在这里挖到宝)(40)

贾三依靠着优秀的民族传统和祖祖辈辈传下的敬业精神,历经三年初创,五年立基,十年的潜心发现,二十年的不断出新,创制出了“灌汤”形式的、以“贾三”冠名的系列美食。“贾三灌汤包子”的价值和意义,不只是拘囿于为西安食苑填空补缺的层面,他的“灌汤包子”蕴藉着许许多多令人思考的东西。

华县皮影戏

皮影,又叫傀儡戏、灯影。在华县,又叫碗碗腔皮影戏(曾名时腔),华县皮影戏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是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的巧妙结合。

古时候,华县称为华州,是黄河流域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早在7000 年前,华县就有人类生活的印迹,现在境内的老官台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古遗址,都彰显着中华先民繁衍生息,创建文明的轨迹。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华县一直是京畿重地,礼仪之邦。涌现了以唐代著名军事家、政治家郭子仪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人物,是历朝历代的“人文鼎盛之区”。为皮影艺术的发生、发展与传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如果你挖到了石油(或许你能在这里挖到宝)(41)

华县皮影制作精细,玲珑剔透,深受民间喜爱。其制作过程是:牛皮或驴皮经浸泡后,刮铲成半透明状,再打磨、摹画、雕刻、着色、熨平、缀合。华县皮影造型以人物为主,兼有景物和 道具。人物高约1尺,大头突额,色彩艳丽,图案精细。人物的颈、肩、腰、膝、肘等十处有轮盘牵线,活动自如。通常以五官反映人物的性格,如以平肩和皱眉区分阳刚和阴委,丑角多用圆嘴、吊眉和冲天鼻,形象夸张诙谐。

如果你挖到了石油(或许你能在这里挖到宝)(42)

怀抱月琴,手挑皮影,在幕后的灯影里,用柔情的碗碗腔将人生的沧桑细细吟唱;吃碗面,抽口旱烟,在透亮的白幕上,用跳动的精灵将古朴的梦想释放的得五彩缤纷。从四千年前到21世纪的今天,华县皮影,借光显影,穿越人生,穿越古今,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堪称是一颗秀美的珍珠,绽放出更加绚丽多彩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