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孔子学院汉语(孔子学院走进南非语言博物馆)(1)

王佩伟教授和部分中文课学生在语言博物馆前合影 摄影 刘畅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刘畅):随着同为金砖国家的中国与南非经贸关系日益密切,南非人学习中文的热情也逐年高涨,即使是在西开普省帕阿尔这样只有十几万人口的小镇,也有不少居民希望学习中文。今年二月,位于帕阿尔镇的阿非利卡语言博物馆的中文班在南非普林斯顿大学孔子学院的帮助下应运而生,受到小镇居民的欢迎。

每周一和周三下午五点半到六点半,南非普林斯顿大学孔子学院的中文教师汪佩伟都会在藏书丰富的资料室内为小镇居民上中文课。汪教授带领这些学生阅读课文、练习对话,虽然只是社会兴趣班,但老师和学生的认真程度却丝毫不减。

阿非利卡语言博物馆成立于1975年,记录了南非官方语言阿非利卡语的创立、演变和发展的历史,今年2月,语言博物馆找到斯坦陵布什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谢作旭,提出希望在博物馆内开设中文课。

对此,博物馆馆长安妮麦瑞说,“这是因为南非人意识到中文是代表着未来的语言,中国代表着未来。中国发展迅速,经济持续增长。我们必须面向未来,所以我就想,为什么不在这里开设中文课呢?现在中文课是唯一一门在语言博物馆开设的语言课,我们为此而自豪。”

对于阿非利卡语言博物馆的请求,孔子学院院长谢作旭欣然应允,派出教学经验丰富的汪佩伟教授前来任教。博物馆在帕阿尔镇上贴出了招生广告,很快就有9位居民前来报名学习。卡琳是帕阿尔镇上的一位女警察,她说,镇上有不少开店的中国人,但他们不怎么会说英语,一旦他们被犯罪分子伤害,他们很难保护自己,所以她希望学好中文,在他们遇到麻烦的时候用中文来帮助他们。

帕阿尔镇是一座以工商业为主的城镇,不少人与中国有贸易往来,哈里克就是这样一位水果进出口贸易公司的经理,由于他的水果主要出口中国,学习中文给他的生意带来了不少便利。他说,当他第一次去中国的时候,根本听不懂他们在讲什么,他就下决心学好中文。他先在斯坦陵布什大学孔子学院学习了两年中文,现在又在博物馆的中文班学习,经过近三年的学习,他说已经可以听懂40%的中文了,有一次在中国开会的时候,他还给翻译纠正了一个错误,这令中国的合作伙伴都非常惊讶。

此外,学生中还有被派到中国的工程师、开诊所的针灸师、做肉店生意的员工、高中生等等,汪佩伟教授对他的每个学生的情况都了如指掌。他说,来社会班学习中文的学生一部分是工作需要,还有些人是单纯地对中国文化感兴趣。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汪佩伟教授在教学上采取听说训练为主,教授实用的日常对话,同时,在美国和南非长期教授中国文化的他还特意加入了一些和传统文化有关的较深层次的中文知识。

1 2

菲律宾孔子学院汉语(孔子学院走进南非语言博物馆)(2)

王佩伟教授在语言博物馆给帕阿尔镇的居民上中文课 摄影 刘畅

他说,“比如我在讲‘看’字的时候,就用古汉语的词源来进行分析。‘看’的上面是手,目是横过来的眼睛,所以‘看’就是一个人把手放在额头上往前看,同学听了都觉得很有意思。这个教学虽然是口语课、听说课为主,但适当增加汉字和词的意思,增加一些中国文化的因素,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汪佩伟教授的心血没有白费,语言博物馆的中文课开课才半年,同学们不仅可以进行简单的中文对话,一些人还可以用中文进行写作。卡琳女士的中文作文就写得有模有样,她说,她最感兴趣的是汉字,因为汪教授总是教授他们这些汉字的来历。她笑着说,学习中文为她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窗户,希望有一天能够去中国。

下午六点半课程结束以后,天色渐暗,但这些学生还不愿马上回家,他们围着汪佩伟教授聊聊工作,话话家常,说说笑笑。语言博物馆的中文课就像一块磁铁,将小镇上希望学习中文的居民吸引在一起。在这个傍晚,老师与学生一起享受着中文带给他们的愉快时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