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发生了三件大事:一是衣带诏事件泄密,当事人除了左将军刘备之外,其余车骑将军董承、偏将军王服、越骑校尉种辑等人被曹操诛杀;二是刚刚平定了江东六郡正当大展宏图的孙策遇刺身亡;三是决定北方归属的官渡之战爆发,结果实力处于劣势的曹操大败袁绍。

孙策之死深刻影响了汉末三国的历史走向,其他的不说,当时孙策年仅26岁,如果他不是遇刺身亡的话,即使影响不了官渡之战的结局,但有他执掌江东,或许在曹操平定北方南下荆州之前,江东的实力和地盘会进一步扩大,刘备很可能会率先出局。

是谁杀了孙策(谁策划了谋杀孙策)(1)

孙策之死疑点颇多,比如:第一,孙策临时起意外出狩猎,知道的人应该不多,何以偏偏许贡三门客却能得知并提前埋伏?第二,三人说是韩当部下,那么他们的军服从何而来?第三,孙策再怎么自恃勇武,身边也不可能没有一个侍卫跟随吧,偏偏三刺客行刺时孙策单身一人,那些侍卫去哪了?

可以这么说孙策很可能是死于一场内外勾结之下精心策划的暗杀,那么是谁策划了谋杀孙策?今天就来猜测一下孙策之死的三大嫌疑人:曹操脱不了干系,孙权可能性最小。

是谁杀了孙策(谁策划了谋杀孙策)(2)

第一个嫌疑人:曹操

曹操有杀孙策的动机,当时虽然官渡之战还没正式打响,但是曹操和袁绍双方已经短兵相接,大军也已经部署完毕,但是曹操的后方有两大隐患,一个是荆州的刘表,另外一个就是江东的孙策。

《三国志-孙策传》记载:建安五年,曹公与袁绍相拒于安渡,策阴欲袭许。迎汉帝,密治兵,部署诸将。

孙策此人极富进攻性,曹操主力和袁绍对峙、后方空虚,如果此时孙策真的偷袭许都的话(虽然从战术层面来说可能性不太大,但是就怕万一),曹操顾此失彼很可能会吃一个大亏,所以为了稳定后方曹操确实有杀孙策之心。

是谁杀了孙策(谁策划了谋杀孙策)(3)

《三国志》记载: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

不少人往往以此来证明郭嘉谋略之出色,但这也太神了吧?可能的原因在于曹操有杀孙策之心,具体负责此事的就是郭嘉,因为进展顺利,所以郭嘉才会言之凿凿的说孙策必死于匹夫之手。

所以,孙策之死和曹操应该是脱不了关系的。

是谁杀了孙策(谁策划了谋杀孙策)(4)

第二个嫌疑人:陈登

陈登是徐州地头蛇,199年吕布败亡后曹操委任陈登为广陵太守,徐州广陵郡和扬州丹阳郡隔江相望,孙策有北上之心,陈登有吞灭江南之志,双方为此大打出手,199年孙策两次跨江攻取广陵都被陈登击退。

除此之外,陈登和孙策有旧怨:陈登的族叔陈瑀曾和孙策一同讨伐袁术,结果两人窝里斗,孙策“大破瑀,获其吏士妻子四千人。”

是谁杀了孙策(谁策划了谋杀孙策)(5)

《江表传》记载:策前西征,登阴复遣间使,以印绶与严白虎馀党,图为后害,以报瑀见破之辱。

孙盛《异同杂语》:孙策虽威行江外,略有六郡,然黄祖乘其上流,陈登间其心腹,且深险强宗,未尽归复。

“陈登间其心腹”也就是说孙策身边有心腹之人被陈登收买,既然是孙策心腹,当然知道孙策出行的时间和路线,预先安排刺客也就不在话下了,所以陈登的嫌疑也不小。

是谁杀了孙策(谁策划了谋杀孙策)(6)

第三个嫌疑人:孙权

本着“谁受益谁的嫌疑最大”的原则,似乎孙权的嫌疑不小,其实他的嫌疑反倒是最小的,因为孙权当时年仅19岁,在军中根基很浅,包括老将程普、韩当、黄盖和周瑜、吕范、朱治、董袭、蒋钦、陈武等人无一不是孙策的拥护者,策划这样一场谋杀总会露出蛛丝马迹,对孙权来说风险太大,而且从孙策死前放心的将江东托付于孙权之手来看,江东上下也不认为孙权和孙策之死有关系。

孙策之死江东一定有内应提供情报,但这个人却不会是孙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