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对于生活在海边的人而言自然就是靠着海生存、靠海自足了!这不,伴随着捕鱼期的来临,积存了长时间的捕鱼热情又迸发了。全国沿海各地在10月也进入了又一轮的捕鱼热潮,在这波热潮中尤其要数特产吗鱼的浙江宁波显眼,收获最丰!
日前,一则“浙江一渔民一网捕获40000斤超大米鱼,总价值超200万元”的新闻霸屏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据悉原来事情发生不久,都知道传统的捕鱼好时机就是当遇到潮汛之后出海,肯定是丰收。这不,26日的时候宁波渔船主林武锵的两艘渔船直接一网就捕获了超40000斤的超大米鱼,每一条几乎都有十多斤,最大的能达20多斤,据预估总价值潮200万元。
据渔船主结束采访时表示,米鱼是当地的特产,鱼越大并且如果是公的,那么含有的胶就越多,营养价值也越高,而自己此次捕获的米鱼质量堪称近几年都罕见,没见过。于是在记者来到码头采访时,已经有不少的搬运工人以及围观渔民,以及提前联系好的买家早早地就等候在码头上,等待亲眼见证这批大米鱼上案。
围观的渔民林武森表示,就现场情况来看,这批大米鱼足足有一千五六百箱,并且还都十多二十斤,这还真是大丰收,平时都是三三两两地抓到,比如像几十箱、百来箱。这样的丰收场景,近几年都未曾见过。那么问题来了,在庆贺大丰收的同时,冷静下来后也让我们不得不深思,米鱼尽管是特产,如今是上市的好时机,但是这样的“一网打尽”真的好吗?一网“捞起”200万元,这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
米鱼是何物种?有何特点
米鱼又称为大米鱼,一种形态和鲈鱼相似的鱼类。和鲈鱼不一样的是,其体色发暗,呈现灰褐色。同时在背鳍鳍棘上边缘呈现黑色,鳍条部中央会有一纵行黑色条纹。米鱼呈现扁平状,背部及腹部呈现弧形。一般来说,米鱼主要分布在东海舟山洋面。不过由于其喜欢栖息在浑浊度较高、暖温性底层海域,因此也分布在我国的渤海、黄海区域。世界范围内主要分布在太平洋西岸,除了我国,朝鲜以及日本南部也有分布。
米鱼相比于其他鱼类尤其是同一区域的黄鱼来说有很大优势,其一就是体型上。米鱼体长一般来说可以长到80厘米左右,体重可以在10斤左右。而曾经有新闻报道过2013年9月一台湾渔民捕获的重达45.5公斤,也就是91斤的大米鱼。想象一下,估计不仅是和黄鱼相比它更大,就连其他大鱼类讲能长到这个重量的怕也是少之又少。
其次,米鱼还有一大优势,那就是它属于小区域性洄游鱼类,在特定季节集中产卵,并且它成长周期比黄鱼快。就产卵量来说,米鱼怀卵量在20万粒到200万粒。在完成产卵之后就又游回设施区,以小型鱼类、虾等为食。整个生长过程,仿佛产卵洄游就是一个小插曲,一点也不影响其正常生活。这也导致,如果在某片米鱼聚集的海域捕鱼,那肯定都能有所收获。
米鱼为何能成为特产?都有哪些价值
米鱼作为鱼类的一种,能成为那一片区的特产,自然有其道理。首当其冲的就是其经济价值,正如上文所说,米鱼个体能长得很大,生长也快,是众多食材的原材料。有市场就有消费价值,并且民间还有米鱼越大,如果是公的,那么就更值钱的说法。那么,自然经济价值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最吸引人的地方。并且,由于有了米鱼这一大收入来源,也解决了众多渔民的生计问题,这也是一大贡献。
其次,就是米鱼的营养价值!米鱼身上可谓全身是宝,鱼鳔部位不仅可以用来制作鱼胶,还能药用养血、补肾。鱼鳞也可以制作鳞胶,内脏以及骨头可以用来制作鱼粉、鱼油。整个鱼可以做成罐头,分开各个部分又各有其用,这样的米鱼你说谁会不爱呢?
一网捞起40000斤,又是“绝户网”再现?
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总共拥有着超三百万平方千米的海洋,其中40%的人口居住在沿海地区,依靠海获取生活来源。都知道过度放牧会导致草原荒漠化,殊不知,过度捕捞鱼儿其实也可能会让海洋荒漠化,尤其是那些绝户网、拖网、迷魂阵乃至灯光围网的出现,对于海洋生物来说可谓生死劫难。
就此次宁波渔民一网捞起40000斤大米鱼来说,尽管并不知道其捕捞时候的方式是用的什么,但是却也不得不担忧,这样一网能捕捞起40000斤的重量,难道真的已经是手下留情之后的结果?浙江宁波附近挨着我国的四大传统渔场之一的舟山渔场,它就是一个典型的过度捕捞,导致无鱼可捕,海洋荒漠化的重灾区。
再比如,此前声名显赫的洞庭湖、鄱阳湖、千岛湖等等都是被称为“鱼米之乡”的绝佳居住地,近些年来因为“绝户网”、“一网打尽”鱼儿们变得静若寒蝉,相关的配套措施层层设卡,终于情况有了缓解。那么浙江宁波的此次“大丰收”呢?又应该如何看待呢?为何会有如此大的收获呢?
究其原因确实也有米鱼是特产,加之产卵量大,于是数量本来就多。此外,也是和近期属于米鱼大量上市的季节,因为其蕴含的巨大经济价值,尤其是公鱼、大鱼,渔民们捕捞的积极性很高。但也不得不反思,尽管不是全部捕捞打尽,但是如果把区域内的所有大的公鱼捕捞走,那么雌鱼还能产卵吗?
总结
确实,浙江宁波的这一渔民出海一次,一网能打到这么多,经济价值这么高的超大米鱼值得庆贺。渔民们能有这么大的经济来源,可以说这一网就解决了他们一年的经济问题。但有时候也应该从反面思考,一次捕捞这么多,其实也不见的是好事。
总而言之,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在人类发展捕捞鱼类的同时,也确实应该给鱼类适当留些生存空间。一网打尽并不可取,细水长流才是长久发展之道。你们觉得呢?如何看待此次的“巨网”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