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盗、土匪、农奴与地主:一句话解释,德国牛人名字为何带"冯"

德国的著名人物有一个很奇怪的特点,尤其是军事能力出众的高级军官,他们的名字中往往都带一个"冯"字。

沙俄农奴的来源 海盗土匪农奴与地主(1)

比如我们都熟悉的大佬,奥托·冯·俾斯麦、埃里希·冯·曼施坦因、保罗·冯·兴登堡等等,他们的名字中间无一例外都有一个"冯"字,因此有人调侃道:"冯在德国是一个大姓,就好比李在犹太人中间是一个大姓一样。"

当然了,调侃归调侃,我们可千万不能认为德国人也受了我上国的封赏,以致于赐姓"冯"什么的,这样说出去实在是过于露怯,是会闹出大笑话的。

那么,德国牛人名字里的"冯"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先来看看这些大佬的德文原名吧,被誉为"铁血宰相"的奥托·爱德华·利奥波德·冯·俾斯麦,他的德文名字是"Otto Eduard Leopold von Bismarck",而埃里希·冯·曼施坦因的德文原名是"Erich von Manstein",保罗·冯·兴登堡的原名"Paul von Hindenburg"。当然了,这个哥们的全名老长了。

即便咱们是不懂德语的学渣,也能看出"冯"这个字和德语中的"VON"对照,其实这就是"VON"的音译。那么,"VON"这个单词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VON"这个词首先在语言学上来讲,它是一个介词,相当于英文中的"of",表示所属的关系。但是,这个词从社会的意义上来讲,不是任何人都能用的,名字中出现这个词的人多半是贵族出身。

"VON"这个词的含义在德国经历了颇为波折的变化,这个变化的时间节点是17世纪前后,也就是说,在17世纪以前,"VON"这个词是没有太大的社会地位的象征的,但是到了17世纪之后,这个词逐渐成了贵族专属。

德国人名字中的"冯",其实就是一场从海盗到农奴,再从农奴到地主的身份演变,当然了,最后的一些人成为了贵族骑士。

这要从普鲁士人和德意志人说起,普鲁士人是普鲁士这个地方的土著人,他们和后来的德意志人根本没有任何关系。

沙俄农奴的来源 海盗土匪农奴与地主(2)

那么,德意志人和谁的血缘比较接近呢?他们和波罗的海三国(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立陶宛)的人比较接近,普鲁士本身就是神圣罗马帝国的东北边境地区。

边境地区的人一般都开化比较晚,中原地区的人一般都代表着先进的文明,因此普鲁士人还在波罗的海做海盗的时候,德意志人就已经有了相当成熟的骑射部队了。

公元12世纪末期(1187-1198),神圣罗马帝国的第三次十字军东征开始了,以德意志人为主体的"条顿骑士团"登上了历史舞台。

当然了,"条顿骑士团"的首战很不给力,他们真正展示自己实力的时期还是在1211年之后,波兰的康德拉公爵被普鲁士人欺负,于是他请求条顿骑士团予以帮助。

康德拉公爵引狼入室的举动让条顿骑士团相当兴奋,他们马上请求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腓特烈二世做了书面保证:

"条顿骑士团有权占有康拉德赠予的土地和他们征服普鲁士人后获得的土地,对骑士团领地的进攻将遭到神圣罗马帝国的严厉惩罚"。

这份书面保证就是"黄金诏书""条顿骑士团"而后得到了康德拉公爵的保证书,承认部分领土的所有权归"条顿骑士团"所有。

此后,教皇格里高利九世又下达了"黄金诏书"

"只要是条顿骑士团将这片土地基督化,那么领土的所有权就归条顿骑士团所有。"

于是,公元1226年开始,"条顿骑士团"在普鲁士这片土地上开始了长达50余年的血腥屠杀,最终在公元1285年彻底征服了普鲁士人。

沙俄农奴的来源 海盗土匪农奴与地主(3)

而后这些骑士们成为了普鲁士的新主人,普鲁士人沦为了农奴以及贱民,骑士团内部开始在这里大肆分封,这就是普鲁士地区新的领主的来源。

骑士团摇身一变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地主,从此以后又开始了几百年的战争,他们和波罗的海、波兰以及俄罗斯人打了几百年。

1512年,"条顿骑士团"算是彻底解散了,普鲁士公国正式成立,这些大大小小的地主们又升级成为了贵族。

那么说到底,这件事情和德国人的"冯"姓有什么关系呢?当然有关系,后来"VON"这个词就逐渐演变成为了"容克贵族"的专用词。

所谓的容克(Junker)德语的原文就是"Juncherre",它的意思是"Young Lord",翻译成中文就是"年轻的领主"

因此你大致就能够知道,为什么德国高级军官的名字里面总是带一个"冯",这里的渊源其实就是如此。

当然了,"条顿骑士团"现在已经被粉饰成为了英雄,说到底的话,他们不过是一群到处抢人家土地的土匪。

而原本以做海盗为生的普鲁士人,在16世纪后逐渐消亡了,取而代之的是由土匪演变为骑士,再由骑士演变为地主,而后堂而皇之地成为贵族的德意志人。

这也怪不得人家心狠手辣,毕竟落后就是要挨打的,讲道理这种东西在历史上是不存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