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问春风来早晚文本分析(风波不信菱枝弱)(1)

借问春风来早晚文本分析(风波不信菱枝弱)(2)

借问春风来早晚文本分析(风波不信菱枝弱)(3)

关于“中国套盒”

借问春风来早晚文本分析(风波不信菱枝弱)(4)

巴尔加斯·略萨

拉美文学巨匠、秘鲁作家巴尔加斯·略萨在《给青年小说家的信》里,有一封信专门谈到一种类似“中国套盒”或“俄罗斯套娃”的小说叙事式,这种叙事式的魅力在于:各个故事之间不是单纯的并置,而是一个共生的或具有互相影响效果的“联合体”,因为故事惊人的神秘、曲折和细腻,给读者提供了巧妙的、出人意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的惊喜,因此具有了一种迷人的“创造性的效果”。略萨认为,这种叙事方式在很大程度源于“中国套盒”。

在另一封信里,他又谈到一种叫做“连通管”的叙事方式。什么是“连通管”呢?就是发生在不同时间、空间和现实层面的两个或者更多的故事情节,可以按照叙述者的布局,统一在一个叙事整体中,目的是让这样的交叉或者混合制约着不同情节的发展,给每个情节不断补充意义、气氛、象征性等。略萨强调说,在一部作品里,如果想要这个“连通管术”运转起来,仅仅只有情节上的简单并列是不够的,关键还要在叙事文本中让被叙述者“融合”,使两个或多个情节之间有所“交织”。略萨以福楼拜《包法利夫人》中经常为人们津津乐道的那个经典章节“农业展览会”为例子,证实用“连通管术”这种叙述技巧建立起来的故事情节,“一定比简单的各部分之和丰富得多”。

赵菱的长篇小说《故事帝国》,是一部把略萨所推崇的“中国套盒”和“连通管术”运用得娴熟自如、发挥得淋漓尽致的作品。抛开故事情节的引人入胜且不说,仅仅小说的叙事方式,全书22章,可谓步步为营、环环相扣,密致而流畅,比一般的“无厘头”式的穿越小说更富有结实的逻辑力量和迷人的叙述智慧。阅读这样的小说,正如诗人沃尔科特所说:我们首先必须“准备好自己的智力”。

复述这部作品的故事情节,肯定是吃力不讨好的,但又必须稍加梳理和提示,以便让没有读过作品的读者略有所感。

借问春风来早晚文本分析(风波不信菱枝弱)(5)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名叫采薇的少女。父母离异后,妈妈果断干脆地处理了在原来那个家里生活过的一切痕迹,带着她回到了外婆家的老房子里,重新开始生活。采薇喜欢幻想,从小着迷于编写故事,却遭到了妈妈粗暴的反对。一个安静的午后,在外婆家门前那个长着高大的樱桃树的几近荒废的花园里,采薇被自己用苇叶编织的一架小小的绿风车,带进了一个奇异的梦境之中……

她来到了一个“故事帝国”里。生活在这里的每个人物,都出自同一个人所编写出来的不同故事,都拥有自己独特的身世、来历和故事。只不过,让人奇怪和惋惜的是,他们的故事都没有最终完成,当初编写故事的人,写了一半就把故事放弃了,于是他们成了一些被遗弃的故事里的主人公。他们的故事,有的刚刚开始就戛然而止了。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少女采薇一面躲避着妈妈严厉的管束、咆哮和唠叨,一面继续回味和沉湎在花园里和樱桃树下的梦境之中,再次返回了故事帝国。在这个未完成的故事国度里,她结识了王子楚裳、蓝马御风、蝴蝶人御礼、公子子衿、小女生寇儿、飞蓬先生、纺织娘莎晶、蟋蟀公子玄音等人物。采薇和他们成了朋友。她决定帮助他们去实现一个梦想,就是找到当初编写故事的那个人,把所有的故事讲述完整。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拥有完整的故事生命。因为,“只有被写完的美丽故事,且被人阅读后才会拥有魔力”。

她带领着被放弃的故事里的主人公楚裳、御风、御礼等人,历尽种种曲折和艰险,甚至冒着可能坠入万丈深渊、也可能被雾气融化的危险,终于突破了故事帝国的边界,一步步靠近了他们所要寻找的、埋藏在现实世界里的那个答案……

终于有一天,采薇带着她的朋友们回到了现实世界。让她没想到的是,一回到现实之中,她在第一时间里所看到的,仍然是妈妈怒气冲冲的面孔和严厉的声音:“采薇,你怎么躺在吊床上睡着了?”

梦虽已醒,但谜底尚未揭开。那些跟着采薇从故事帝国里一路走来的朋友,又经过一番曲折的寻找,最终发现,当初编写了那么多美丽的故事、却又一个个放弃了它们的人,不是别人,正是采薇的妈妈,那个在少女时代给自己取了个笔名叫“小荆棘”的人。

借问春风来早晚文本分析(风波不信菱枝弱)(6)

故事至此,原本并列运行的叙事线索交织到了一起,合为一条。故事套盒和“连通管术”的效果,合情合理地显现了出来。

当从遥远的“故事帝国”走来的那些人物出现在采薇妈妈面前,而她一张口就能准确地叫出每个人物的名字的时候,大家都确信了,这个人就是当年亲手创造出了“故事帝国”的那个少女。

真相大白,往日重现。采薇发现,妈妈眼中闪烁着晶亮的光,脸上也焕发着玫瑰色的光芒。可是,令人遗憾的是,喜欢幻想和故事的少女,却早已把幻想和故事之心紧紧地关闭多年了。也就是说,终日在庸凡的现实生活里奔波忙碌的采薇妈妈,早已失去了少年时拥有的那些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现在已经无法完成那些未完成的故事了。

她抱歉地摇摇头说:“其实,我后来想过把那些故事写完,但我发现我做不到。……童年时候的那个我,已经消失了。那些故事,那些幻想,也消失了,就像过了季节的花朵一样枯萎了。我一个字也没法写出来。”妈妈的声音里透着巨大的悲伤。

面对最真实的现实,楚裳和那些故事里的主人公们,只好依依不舍却又百般无奈地告别了已经无能为力的采薇妈妈。采薇也依依不舍地送她的朋友们重新返回故事帝国。

然而,让采薇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他们得到了一位“智者”的指点,在故事帝国边界上找到了神奇的“故事水波”。于是,在子衿、楚裳这些朋友的期待和鼓励下,少女采薇若有神助一般,终于代替妈妈一一完成了那些未完的故事。

当然,在采薇出入故事帝国这个主体故事里面,不断地套着许多派生出来的故事,例如,公子子衿的故事,因为被突然中断了,他就只能永远停留在城楼上徘徊着,等待一个神秘朋友的到来的时刻,就像“等待戈多”一样;小女生寇儿的故事诞生时,正是故事编写者的母亲生病期间,主人情绪低落,梦想着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取母亲的健康,于是就写了寇儿在紫尾妖狐开的“灵魂杂货店”里,与绿衣少女交换灵魂的故事。不料这个故事也没有写完,结果,寇儿从此变成了一个失去自己灵魂的人……

略萨认为:“虚构不是经历的生活,而是用生活提供的素材加以想象的心理生活;如果没有这种想象的生活,真正的生活就可能比现在的状况更加糟糕和贫乏。”

故事之魅

借问春风来早晚文本分析(风波不信菱枝弱)(7)

李商隐诗云:“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赵菱是一位志存高远、敢于挑战自我,不断地给自己的创作设置高度和难度的写作者。她用《故事帝国》这部小说形象地诠释了她心目中的“故事”的美与魅。与其说,小说的主人公是少女采薇和她的朋友们,不如说,“故事”才是这部小说真正的主人公。赵菱借助她小说里的人物之口,不断地解释和表达着她对故事的发现、感受与理解,小说里处处散落着一些故事的“秘辛”。

小说里也贯穿着一种“故事崇拜”。作者相信故事的驱动力量和故事所具有的无法言说的魔力。她借生活中没有故事、因而特别渴望故事的“空泡人”之口说:“没想到你们故事人的帝国这么广阔!太让人羡慕了。……如果我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故事人,被写在一个优美的故事里,让人知道世界上还有我们这样一种故事的生灵存在,那该多好啊。”她还借青蛙人之口说:只有被阅读过的故事才有价值,才能拥有生命,才能永远存活在人们心中;她借一个孤独地居住在高山之上的老人之口说:人只要活着,就需要聆听故事;一个好的故事就像一泓清水,能滋润心灵开出更美的花朵,没有故事滋养的心,就会变得干涸,就会陷入孤独和寂寞。

有经历的人,才会有故事。山顶老人还告诉采薇和楚裳说,当你拥有自己真实的经历,你的故事开始、发展和结局,都由你一个人来掌握,你就可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真正故事。

青春无敌

借问春风来早晚文本分析(风波不信菱枝弱)(8)

青春飞扬的少年故事,是赵菱一再书写的小说题材。从《少年周小舟的月亮》《如果星星开满树》《我们那年的梦想》,到《厨房帝国》《风与甘蔗园之歌》《南飞的苜蓿》等长篇小说,莫不如是。

美好的故事,一定具有一种把故事里的主人公和故事之外的读者一同“从黑暗中拯救出来”的力量与光明。在赵菱的小说里,我们会看到一些关于生命、青春、成长的沉甸甸的、卓然独立的探究与思辨的东西。她在作品里不断书写着一些青春的苦恼和隐痛,甚至是青春的谎言、欺骗、背叛与沉沦,成长中的孤独、离散、绝望和祭献。她用自己对青春少年、对人性和生命的爱与知,探讨和追寻着一些成长难题和解决方案。

《故事帝国》里有一位“智者”、一位深不可测的先知式的人物“井怪”,他已经存活了无数年,倾听过无数人的脚步声,看到过无数人的欢笑与眼泪,知晓无数个人内心深处不能告人的秘密。“井怪”向采薇他们说出了他所见到的一个秘密:写有“故事帝国”里所有未完的故事的本子,被锁在一个小箱子里,主人给它取名为“理想国”,把它埋在了花园里的那棵樱桃树下。

借问春风来早晚文本分析(风波不信菱枝弱)(9)

那么,主人为什么要放弃它们,并把它们埋藏起来呢?这就涉及了成长之中一个无法回避的严峻课题了:少年人该如何去面对和选择现实与理想、真实与想象、乃至守望与丧失、坚持与放弃?

作者借“井怪”之口说:“主人在我们看来,想象力无边,能创造一切。可是在她生活的那个现实世界里,还有一个个她无法解决的难题。考上高中的那一天,她就把我们这些没写完的故事放在一个她最喜欢的小木箱里,埋在樱桃树下,似乎从那天起,她就不得不和我们告别了。”

维尔斯特曾如此感慨过童年和少年时代的转瞬即逝:“当我们叹息日薄西山、夏日结束、爱情迷途时,当我们吟诵描写失去了使人满足的地方的诗歌时,我们也是在不知不觉地哀悼一种严重得多的终止:对童年的放弃。”赵菱在小说里其实也是在探究和哀悼这种“终止”与“放弃”。正是这样的思辨与探讨,使她的小说散发出一些哲思的芬芳与魅力。

她的小说里有凄艳的“少年劫”,也有悲壮的“青春祭”。但她塑造得更多的是那些心地纯朴明亮、浑身散发着健美的青春气息的阳光少年的形象。青春无敌的秘密在哪里呢?她借故事里的楚裳之口说:“在即将被吞噬的那一刻,我们想到的都不是自己,而是对方。……是这个连自己都没意识到的无私念头拯救了我们。”

随着小说故事的推进,读者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其实,最终并不是采薇代替妈妈完成了那些曾被放弃了的故事,用楚裳的话说,“能够帮助我们的人就是我们自己”。是那些忠诚、坚守、无私、信任和信念的美德的指引,是一种“认识你自己”的光明的照耀,帮助他们拥有了神奇的故事讲述能力。

远行的人总会有故事。赵菱是一位小说创作上的远行者,却又是一位低调的作家。然而,沉甸甸的菱实,永远结在看似纤细的菱枝和静默的水波之下。谁记得从前疯狂的燃烧?每一个花瓣都可能是火焰。只有当葵花和稻束垂头的时候,一切才会变得饱满起来。

借问春风来早晚文本分析(风波不信菱枝弱)(10)

借问春风来早晚文本分析(风波不信菱枝弱)(11)

借问春风来早晚文本分析(风波不信菱枝弱)(12)

文学照亮生活

主界面查看精彩推荐

合作事宜请留言

文学报

公众号:iwenxuebao

网站:wxb.whb.cn

邮发代号:3-22 订阅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