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神医

文/孙德文(四川都江堰)

专栏作品 请暂勿转载

民国初年,灌县柳街乡民安堡境内,有一乡村郎中代医生在当地很有名气,特别是在他中晚年时期更是名声大震,人们尊称他为“神医”。

民国有个奇女子为父报仇(14岁小姐生这病不好意思出门)(1)

代神医(陈玉君/绘)

代神医不仅医术精湛,而且收费合理,有些病能用不花钱的草药治好的,他就让你不花钱。他从不论贫富贵贱,一视同仁,有些很穷的人,他甚至不收钱。他医德医风良好,不论白天黑夜、严寒酷暑、刮风下雨,病人随到随治,决不拖延,甚至正在吃饭时,如遇危急病人,他也会马上放下碗先治病。真正是:哪怕架上药有尘,但愿天下人无病。他这种救死扶伤的高尚医德深受当地人们的敬佩。

年轻时,他家中虽不富裕,但由于祖辈和父辈都比较勤劳俭朴,在当地也算是个中等人家。他六岁时开始上私塾念书,直到十四岁时父亲突然得了流行感冒(当时农村人叫凉着)为止。由于当时医疗条件差,加之农村人的健康意识薄弱,缺乏预防和自我保护意识,第三天家人才发觉他父亲的病愈加严重,发高烧不省人事。当时交通也不方便,大哥用鸡公车推着父亲去街上的医院,还没到医院,父亲已死在路上。家里突然失去了顶梁柱,家人都很悲痛。他从此辍学在家干活。

父亲的不幸去世使他意识到农村医药的匮乏,他就想学医,为人们解除疾苦,家里人都很支持他的想法。他拜师街上的一个老中医,师傅由于年老体弱也病死了。他学了不到三年,只学了些皮毛就回家开起了医铺。他一边看书学习,一边治病,由于医术不是很精,遇到很多难题,甚至闹了些笑话,但也成就了他的理想,他的一些故事至今仍传为佳话。

先从兰家公房的兰地主一家的事说起。

这兰地主有一小女待字闺中,十四岁时得了一种怪病,人一天比一天瘦,但一天比一天能吃,肚子一天比一天大,半年多时间过去了,四处医治无效,肚子大得像个孕妇。还有些嘴不干净的人背后嚼舌说兰家姑娘不检点,和别人把肚子搞大了。

女儿病情一天重似一天,兰地主夫妻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眼看女儿的病一天天加重,四处打听好医生就医。有一亲戚告诉他柳街子民安堡有一个代医生,虽手艺不怎么样,但有在各处都医治无效的病人在他那里医好了,就建议去试试。病急乱投医嘛,兰家用一乘小轿抬着女儿到代医生家来。代医生从来没有见过此病,号完脉问了病情,各方面都查看还是一头雾水,没有一点诊断方案,无奈就叫病人及家人先回去。病人家属高矮要他开药,他只好说第二天上午来拿。

病人走了后他想了半天,又将师傅的书翻来覆去地找,也没找到相符的病例,眼看快到兰家人来拿药的时候了,他也没有拟定处方,无奈之下他只好先抓了些消食去胀的药,用草纸包好放在堂屋的神龛上。由于代医生对自己开的药并没有把握,不想面对病人家属,给妻子交代了几句就上街去了。等他从街上回来一看药还在神龛上,就问妻子兰家有没有来拿药。妻子说已经拿走了,她在神龛上拿给那人的,来人还给了一个银圆。代医生一听头都大了,兰家人拿走的是一包他前几天才买回来的水烟(用烟叶制成烟丝,抽时装在烟袋嘴中点燃,烟斗中装有水,烟气吸入肺时要经过烟斗中的水,其辣味可减小,故称水烟),他包的药还放在神龛上。那还了得,一包水烟熬水喝了很可能要死人。

代医生焦虑得一夜几乎没有合过眼,心里想着,就等兰家人来告他去坐牢了。正在他忐忑不安时兰家人来了,手里提了一大堆礼物,兰地主一见面就又是作揖又是道谢。代医生还惊魂未定时,兰地主告诉他昨天自己女儿吃了他的药一夜拉了几次,第二天肚子就消了许多,人也有精神了,夸他是神医。代医生悬着的心才放下来,但他怎么也想不通,为啥水烟治好了兰小姐的病,她究竟得的是什么病呢?为了弄清病情,他决定随兰家人一起去兰家看个究竟。到了兰家看到了病人,确实和兰家人说的一样,但他还是没有弄清病情。他取些兰小姐昨天拉下的排泄物仔细检查,里面有些蚂蟥(水蛭),这种虫生长在水里,生命力极强,繁殖速度很快,一旦被人吃进肚子里,就会吸附在肠胃上吸食人血,越繁殖越多,所以兰小姐才有如此症状。

代医生弄清了病情,心中有了数,原来这水烟正好是治此病的良药。他又叫兰家人下午再来他家拿药,一出兰家门便赶往街上又买了一大包水烟,回家分三包给兰家,就这样彻底打掉了兰小姐肚中的蚂蟥,又开了补药补了补身子,不到一月兰小姐恢复如初。

兰地主全家高兴得不得了,除了给钱外,又是挂红放炮,还给代家制了一块大匾,上刻“妙手神医”四个大字。兰地主也算得上地方上的大富,经他这一宣传,代医生的名声更大了许多,加之他刻苦学习,仔细研究,详解病情,随着临床经验的丰富,医术逐渐好起来。很远就有人来请他看病。

有一天,有个崇庆县三郎镇的人来请他为其母亲治病,他母亲已咳嗽三年多了,好多地方都去医过就是不见好转,人也日渐消瘦虚弱,听说了代医生的名气,专门慕名而来。代医生详细地听了来人讲述的其母的病情后,用一个土罐装了半罐自己熬制的止咳药液就随那人上路了。没有交通工具,只能步行,病人家在三郎镇的山里,有四十多里地,天黑才走到山口,前面还有十多里山路,只好在一户人家借宿。他把药罐放在床前角上,晚上起床时不小心将药罐踢倒了,药液全倒在地上,他长叹一声,离家又这么远,深更半夜的不可能回家重取,明天拿什么给人家呢?

他愁得睡不着觉,干脆就起床走到院子里,那天晚上的月光很亮,他看到院中一个大浆盆内有白晃晃的水,他走了半天路,晚上吃饭时也没有喝多少水,觉得有些口干,就用手捧了些浆盆里的水喝,喝到嘴里又苦又涩,难以下口,只喝一点点。他也不知道是什么水,埋下头仔细看了一下,见水里泡了很多蕨菜(一种野菜)。只喝了一点点,虽然味道苦涩,但他立刻感觉到有些神清气爽,他想为何不把蕨菜水装些去试一下呢?反正药已倒了,深更半夜的也没有别的办法。反正吃不死人,就盛了一罐,第二天给病人号了脉,问清楚了病情就把这野菜水叫他分三天喝,如果有效就再来找他,如果没效就另请高明,收了药资就打道回府了。

两天后,那人又来了,说母亲病情已大有好转,药水已快完了,他再来取些回去。这时代医生意识到这蕨菜水有润肺止咳去痰的疗效,是治疗老咳嗽的良药,因此一边安顿好来人一边叫家人赶紧去采摘,悄悄地在后面制成比上次还浓的汁液给来人拿回去,病人家属再来时他母亲的病也基本痊愈了。来人四处讲述代医生的高明医术,治好了他母亲多年的老咳嗽病,而且药费也很低。经他这么一宣传,代医生的名声就更大了,一传十十传百,十里八乡的人都来找他看病。

更奇怪的事还在后边,请听我慢慢说来。那时的医生不分科,代医生是男科、妇科、儿科、内科、外科全都上,说起他外科医术的提高还得从一次偶然的事情说起。

有一年秋天,肖家湾一农民在干活时不小心用锄头把左脚拇指铲了一个大口子,血流如注,家人赶紧在田边扯了一把野草用石头捣绒,敷在伤口上(目的是止血),再把孝帕(用白布做的头巾)撕成条包扎紧背回家后用鸡公车推到代医生家。

代医生问清情况后立即弄来温水准备清洗消毒后敷药,解下包扎的布带用温水将血污清洗干净却不见伤口,伤口已愈合。他一再问伤者和家属,都说确实是铲了一个口子还流了很多血,确实他也看到伤者的脚上和布条上有很多血迹。代医生想来想去,他肯定这把捣碎的草中有一种治刀伤很好的草,但不知道是哪种草。

等伤者走后,他一是先把捣碎的草留下,第二天又找到了伤者带他去扯草的田边,把伤者家人扯过草的周边的草都扯了回来,捣碎做成了刀伤药,而且每年都去那里扯这些草做药。这药不管新伤旧伤疗效都非常好,敷上后半天左右即可痊愈。由此代医生的外科医术更是传得神乎其神,别的医生要十来天才治好的伤,他只需一天,而药费也比别人少得多,来找他看病的人更多起来,就连当时四川的军阀都来找他去治伤兵。

在代医生的行医生涯中,由于他善于总结经验,吸收很多民间的单方,自创了很多独门奇术,很多别的医生治不好的疑难杂症他却能药到病除,在当地传为佳话,成了一代名医、神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