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影史#

粮食是怎么来的小故事(粮食的故事)(1)

1959年,北京电影制片厂的故事片《粮食》拍摄完成,按照惯例,剧组要合影留念,经过四十多天的抢拍,大家夜以继日地工作,所有人实在太疲倦了,拍合影的时候,导演魏荣睡着了!闭着眼的合影不多见,事实上,这部电影和它背后的故事都不多见,因为不多见,所以更难得。

这部像它的名字一样朴实的电影,在当年并没有引起注意,时间之河静静流淌,许多年之后,《粮食》成为很多观众忘不掉的电影。

粮食是怎么来的小故事(粮食的故事)(2)

“睡着的导演”—魏荣

“凑数”的电影

《粮食》剧组是个年轻的创作团体,导演年轻 演员年轻 摄影年轻,这部电影在北影厂来说,属于一般题材的片子,甚至不是一个计划内的影片。1959年底,按照当年的拍摄计划,北影还差一部电影,那是个计划经济的时代,没完成计划就是没完成任务,北影没辙了,赶紧上马了一部从话剧改编的电影——《粮食》。

粮食是怎么来的小故事(粮食的故事)(3)

剧组关机合影

“两头赶”的演员

演员村里在剧中饰演八路军战士,当时为了赶时间,上午下午村里拍《红旗谱》的内景,夜里十二点以后,再把村里接到高碑店的农村拍《粮食》的夜景。不光是村里在两个剧组赶戏,当时在拍献礼片《红旗谱》和《风暴》的葛存壮 安震江 张平都在两头赶戏。

粮食是怎么来的小故事(粮食的故事)(4)

演员村里

臭水沟里的制片主任

匆忙搭建的剧组,两头赶戏的演员。《粮食》剧组在紧张的气氛中来到外景地——北京郊外的清河,尽管是个填空儿的戏,导演魏荣还是特别认真。魏荣认为制片主任杜子工作不力,连一部好的摄影机都没从厂里要来。但是在外景地的一场戏中,让魏荣觉得杜子不简单:这场戏是杜子扮演的鬼子被打死了,扔到水里。那时候也不懂弄个假人代替,就把真人扔水里。当时已经过了十月一国庆节,北京气温下降,水温很低,而且拍戏的那条沟还是条排污河,水都是臭的。魏荣看到杜子义无反顾地下去了,十分感动。杜子趴在臭水里,岸上还要继续拍戏,杜子就在水里抱着站在水里演员的大腿。上面拍完了,杜子赶紧站起来喘口气,如果导演让重拍,杜子就重新下水,戏试了两次,拍了两次,拍完这组镜头,魏荣特别佩服杜子。

粮食是怎么来的小故事(粮食的故事)(5)

杜子饰演的鬼子

刺刀上的“咸带鱼”

按照剧情的要求,有一组镜头中,鬼子的刺刀尖上得挑着一条活蹦乱跳的鲤鱼。可是拍这场戏时,美工张先得订的活鱼还没运来,这可急坏了张先得,在着急中,张先得上合作社看见有咸带鱼,不得已,张先得买了条咸带鱼铰吧铰吧挑在了刺刀上。拍摄时,张先得就想笑。就这样,枪尖上挑着咸带鱼,鬼子小队长清水就进了村。

粮食是怎么来的小故事(粮食的故事)(6)

“出彩儿”的反派

1959年“伪军小队长”——方辉 “鬼子清水”——葛存壮和扮演“四和尚”的安震江都是三十一岁,这些年轻的反派,让这个匆匆上马的电影充满趣味,有人说,一部《粮食》“彩儿”全在反派身上。

伪军小队长李德胜的扮演者方辉在这之前出演了《英雄虎胆》,对于饰演反派,方辉有一套可以聊以自慰的苦涩说法:方辉认为那个年代的正面人物刻画有点公式化 概念化,而演反派角色反正是挨批判的,戏可以过一点,表演多一点,尽量去发挥。

剧中郑保民饰演韩老二,同安震江的一场对手戏时,挨了安震江一嘴巴,这个嘴巴让郑保民疼痛难忍,当时郑保民正犯耳道炎,脸肿的很大,为了拍摄效果,安震江硬起心,真的打了郑保民一个耳光,这一打,直接把郑保民耳朵里的脓给打了出来。

粮食是怎么来的小故事(粮食的故事)(7)

“出彩儿”的反派

“戏痴”安震江

安震江饰演的“四和尚”推动着剧情向前发展,没有他,这个戏就不好玩儿了。电影上映的时候,安震江饰演的“四和尚”最受群众欢迎。安震江一辈子都是个“小演员”,他在很多电影里出现,演的都是大大小小的配角。角色大小,安震江不在乎,他实在喜欢演戏。安震江从大学时代开始业余表演,后来决定报考电影局电影表演艺术研究所,成为了第一届学员。在这届学员中,有很多后来成名于影坛。安震江拍摄的第一部有影响的电影是《平原游击队》,饰演反派杨老宗。从这个时候起,安震江开始对自己扮演的角色进行分析和设计。拍摄《粮食》时,安震江不想自己饰演的“四和尚”脸谱化,也不想演的叫观众看着特别可恨,“四和尚”演完后,观众反而更喜欢他了,一走到大街上,就有人喊他“四和尚”。安震江有一个特点,只要有一个角色分配给他,他走路都在想如何演好,安震江曾经因为一个戏,写过五万字的人物分析,而且分析得头头是道,被大家称为“奇谈”。

在《粮食》里,安震江为四和尚设计了一段经典的打架戏,被打后,四和尚一通跟头把式地跑了,安震江设计的跟头在这一个片段里出现了两次,每次都在“戏眼”上。《粮食》里的四和尚是安震江一生最满意的作品。

1974年,八年无戏可拍的安震江扮演了另一个他自己喜欢的角色——《侦察兵》里的王德彪。

粮食是怎么来的小故事(粮食的故事)(8)

《侦察兵》之后,安震江又拍摄了三部电影,1977年安震江老师在黄山拍摄期间,突发心脏病和脑血栓去世,年仅49岁。一位伟大的“小演员”离开了,留给我们的是一个个难以超越的角色。

粮食是怎么来的小故事(粮食的故事)(9)

四和尚

四和尚两次钻进面柜,一个朴素的电影就这样到了尾声,虽然是为了完成任务而赶拍的电影,却难挡多年后成为经典和人们忘不掉的电影。

本文内容和部分图片来源于《电影传奇—粮食—偶得佳句月无光》经作者改编 侵权删除

如需转载 请注明出处

,